百年清华

海归史学家夏鼐:没空儿一年还看了80本书

2012-06-13 |

“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对埃及学还一无所知。但他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这一学科的各个领域,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所必须具备的古代埃及语知识……不只一两位考古学家证明他对不同类型遗址的发掘技能都能掌握,并能融会贯通。我坚信,一旦他回到中国,他就会成为蜚声考古学界的学者。”1938630日,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系格兰维尔教授在一封信中如此称赞夏鼐(19101985)

  1934年,夏鼐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获得庚子赔款提供的奖学金赴英留学,但直到19364月,夏鼐才确定了治学方向——埃及学。

  这个选择无疑是艰难而勇敢的,因为考古学不容易结业、学位不易获得,要学文字、学发掘技术、看大量参考书,学业不可谓不重。一般留学生都不会这么干。但夏鼐觉得,留学就是为了兼通世界学术、发扬中国学术。

  志向定了,剩下的就是发奋学习,刻苦读书了。夏鼐在1938年日记的末尾写到:“今年第一季以参加发掘,漫游近东,无暇阅书,4月底返英时,一共只阅过十来本书。以后又以在校中整理古物,从事于串珠之编目,偷闲读书,一年仅阅过80部书,页数达19534(小说及杂志中论文不算在内)。”“无暇阅书”还读了80本书,这让今人情何以堪?

  夏鼐主要看三类书:埃及学及古代近东方面的专业书籍、考古学技术及理论方面的最新著作、人类学名著。除利用学校图书馆、大英博物馆的图书资源之外,夏鼐将几乎一半的奖学金都用来买书。

  夏鼐非常注重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古代文明,在历史比较、文化比较的框架下,纠正西方学者的偏见。同时,了解东西方学者的差异,寻找互补之处。学象形文字,学中埃及语语法,学僧侣体象形文字,学新埃及语……到1937年底,夏鼐还翻译了《辛努海的故事》、《胡夫与魔术师的故事》、《温纳蒙出使记》、《真理被遮蔽》、《奥赛里斯与塞特的争斗》、《荷鲁斯与塞特》等古埃及文作品,这是埃及学专业学生至少需用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功课。

  193712月底到19384月初,夏鼐先后参加了埃及两处遗址的发掘。此时他已经确定了以古埃及串珠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抗战全面爆发,同在伦敦学考古的曾昭燏心忧家国,辞欧赴国难。夏鼐送她离开后继续求学。二战爆发,伦敦大学考古学系停办,夏鼐本来准备回国,但格兰维尔教授安排他继续求学。自193910月底到194012月初,夏鼐再赴埃及,进行了11个月的研究考察,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准备工作。(熊建)

转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61

相关新闻

  • 072022.12

    建筑史学家郭黛姮:学人的朴素与坚持

    年末岁尾,北京出现了入冬以来的寒潮天气。这场据说是1987年以来最强的寒潮,让冷空气凝结成细碎的冰晶,裹挟进呼啸的北风,拍在脸上有生疼的感觉。12月2日,这场寒潮中最冷的一天,当晚18时55分,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郭黛姮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郭黛姮郭黛姮,1936年10月1日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梁思成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完成学术专著十余部,并参与文化遗产保...

  • 122022.08

    历史学家——吴宓被忽视的身份

    吴宓在中国首创比较文学学科,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他文学上的成就已是国际公认。可能是因为文学成就的光芒过于耀眼,他在其他领域的成就几乎被掩盖,吴宓历史学家的身份常常被人忽视。除一二学术掌故偶有提及外,学界对这位大学者在历史学研究上的贡献往往语焉不详。笔者在准备撰写历史学家林志纯年谱时,偶然从《吴宓日记》中读到大量有关他在历史系任教时的记录,知道吴宓先生曾在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任世界古代史专...

  • 042023.04

    曹聚仁眼中的史学家姚名达

    曹聚仁对姚名达尽显推服之意、惋惜之态和敬爱之情。在中国史学和目录学研究之外,姚名达还有国别史研究,关注过日本人种的历史流变等议题,有多篇文章对全面抗战前后的中日关系作了针对性的理性分析,这些文章以史学家的严谨,借助详细的数据分析从经济视角揭示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内因及其计划。遗憾的是,它们为《姚名达文存》等集子失收,他的丰富性自然也无法充分展现出来。忠诚正直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姚名达在抗战中勇赴...

  • 252018.02

    再谈两位史学家

    汉学家杨联陞先生、何炳棣的气派

  • 262019.02

    一生追索历史,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缅怀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

    这位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学者,用自己60多年的兴趣、执着和好奇心,穿梭在历史的迷雾中,奋力找寻着中华文明....

  • 192008.09
  • 032014.09
  • 142017.03

    读《夏鼐日记》,认识一个血肉鲜活的“旷世考古学家”

    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认识夏鼐——以为中心》,细述了夏鼐这位对于中国考古学而言称得上“学神”或“巨人”的大师的一生。身前一度被称为“学....

  • 122018.11

    历史学家刘绪贻逝世 享年105岁

    11月10日上午10时50分,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刘绪贻教授因脑血管疾病去世,享年105岁。“北有周有光,南有刘绪贻。”继去年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后,....

  • 18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