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钱学森两拒胡适

2010-09-03 |

  抗战胜利后,钱学森曾两次拒绝胡适回国任教。

  194595日,国民政府任命胡适为北大校长。胡适开始为如何办好战后北大以及延揽人才进行谋划。他四处给当时在海外任教的中国籍的知名专家学者写信,通报有关计划,请他们回北大任教。胡适准备在北大新开设工学院,“在北京大学集中全国研究原子能的第一流物理学者,专心研究最新的物理学理论与实验,并训练青年学者,以为国家将来国防之用。”如何办好这个新学院,实现上述目标,胡适想到了钱学森。钱学森1934年上海交大机械工程系毕业,第二年前往美国留学,先入麻省理工学院,一年后获硕士学位,继入加州理工学院,受业于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并和冯·卡门等人合作,设计了美国第一枚下士导弹,建造了美国最早的火箭发射台,是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美国媒体赞颂为“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强国的科学家的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面对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年轻科学家,胡适自然要努力争取。他给钱学森写了封信,热情地邀请钱学森回北大新成立的工学院任教。钱学森也想回国效力,但由于此时他不仅在加州理工学院有教职,而且因战时需要还担任了美国军事科学的核心部位美国喷气公司的顾问。他无法“毁约”,只好给胡适回信说明现实情况加以拒绝。胡适194612日收到钱学森的信:“现在加省理工航空系任事,与校方约定一两年后回国。故北大如定明春开办工学院,则学森无参加可能。”其实从语气看,钱学森对胡适是尊敬的,在拒绝中保留了回旋的余地,只是否定了明春的“可能性”,假如与加工约定到期能回国到北大任教还是有可能的。

1945年,钱学森与老师冯·卡门(右)在德国考察

  1946年暑期,钱学森跟随冯·卡门来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成为该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47年暑期,钱学森收到父亲钱均夫的来信,告诉慈母病逝,钱学森随后赶回阔别了13年的故土。回家后他向蒋英求婚,并于830日和蒋英完成了婚礼。得知钱学森回国探亲并完婚,国民政府觉得是个挽留他在国内任教的好机会。也许因为有胡适前次请他任教北大虽被拒绝但仍留有余地的“缘由”,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朱家骅乘到北平出差特地找到胡适,请胡适出面邀请钱学森出掌交通大学。交大是他的母校,又是担任校长,又是胡适出面邀请,在上封拒绝信中钱曾说“一两年后回国”,现正是这个时间段,就在大家认为有可能时,没想到钱学森再次拒绝了胡适。而且此消息还走漏了出去。9月初胡适南下参加国民政府第一届院士选举筹备会议,5日来到上海准备从此北飞北平。得知胡适到此,《大公报》等媒体迅速赶来采访,并提出了这一问题。胡适在回答了“北方教授待遇”、“改善今后大学教育”、“学潮”以及“院士选举”等问题后,最后对此作了回答,并对钱学森进行了虽简短却是高度的评价:“惟因钱氏不克分身,并未答允,钱氏年轻,学识丰富。”

  以胡适的为人和声望,以北大和交大的地位,受到胡适邀请,到这两所大学任教和担任校长,对当时任何一个学者来讲,都是巴求不得的事。钱学森却两次作了回绝。固然如钱学森信中所说,有美国大学的在先约定,但是不是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原因呢?除了钱学森,也还有一些学者此时不愿回国任教。吴大猷先生在回复胡适等人邀请时曾分析主要是“国内一般政治”等情形“太令人失望”。钱学森实际上也有这种感觉。1947年回国时,他遇到了曾和他一起在美国留学的植物学家殷宏章,了解到一些回国的科学家连起码的科学研究也无法进行的苦闷情形。于是对胡适的邀请作了回绝。但这并不代表钱学森不爱国。二战过后,两大阵营形成,美国出现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排外、反共运动。1949年下半年钱学森开始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监视和“调查”,他的“国家安全许可证”被吊销,不得不辞去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顾问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务,而且不能再继续进行喷气推进的科学研究,甚至不能留在学校实验室工作。钱学森骨子里“我是大唐子民”的信念被激活。浅层次,我不能制造武器杀害我的同胞;深层次,“我的根在中国,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只图报答她”;现实层次,此时新中国的气象正通过一系列管道悄然传到钱学森脑海里,用蒋英当时的话说是“祖国建设蒸蒸日上,敬之,喜之”,于是钱学森毅然踏上了漫长艰难的争取回国之路。(李传玺)

转自 中华读书报 2010811

相关新闻

  • 062009.05
  • 292009.09
  • 132011.10
  • 212019.06

    钱学森的人生选择

    钱学森多次强调:“称我为‘导弹之父’,是不科学的。因为导弹卫星工作是‘大科学’,是千百万人大力协同才搞得出来,光算科技负责人就有几百,哪有什么‘之父’....

  • 172019.09

    钱永刚:父亲钱学森的最后22年

    倡议组建国家总体设计部,建议大幅缩短学制,服用超大剂量维生素,拒公开回应“亩产万斤”旧作……钱学森鲜为人知的最后22年。

  • 202015.11

    民族英雄钱学森

    钱学森院士(1911—2009)离开我们转瞬已逾六年。国内外记述、忆颂、崇扬先生功勋和风范的书文如海似潮。观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122023.04

    钱学森与郭永怀的兄弟情

    “人人都说我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可没人知道郭永怀抵得上两个我啊!”这是1968年郭永怀因飞机失事去世的噩耗传来时,钱学森悲痛中发出的感叹。钱学森与郭永怀这对师兄弟之间的情谊令人感动,现将二人相识30载间的故事写下,以飨读者。

  • 282017.09

    两院院士郑哲敏主讲《从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谈起》

    9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明德论坛134期暨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第95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0室举办。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 092015.11

    私家历史解析钱学森成才之道

    2015年10月31日是钱学森先生逝世六周年的日子。世人提及钱学森,口头笔端多是诸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

  • 212016.04

    钱学森:我国工程哲学的先驱和开拓者

    钱学森被誉为“世界一流工程大师”,他关于工程和工程科学的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的论述,是工程哲学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