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一幅失而复得的遗墨

2009-06-15 |

*

家父张骏骥系河北唐山人氏,1932年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外语系,1934年暑期以插班生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师从朱自清、闻一多等先生。1936年即将毕业时,父亲来到朱先生家中,请朱先生赐墨宝。朱先生提笔书写陆游诗一首:“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盖名章后送给父亲。当时日寇已侵占东北,华北形势危机,朱先生录此诗的含义十分明显。父亲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唐山任教。抗战期间朱先生则去了云南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朱先生引荐父亲回母校清华大学工作。1948年朱先生因贫病逝世。这幅遗墨父亲一直保留在身边。

朱自清先生遗墨图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父亲所在单位造反派到家中破四旧,把这幅字连同其他一些家中收藏的文物全部抄走。“文革”结束后落实政策,父亲要求归还被抄走的物品,但其早已不知下落。1978年前后,父亲被清华大学图书馆请去参与整理善本书工作,一天,一起工作的郭梦武先生(已故)在书库忽然发现一幅卷轴,打开一看,竟是朱自清先生赠父亲的那幅字,赶快告诉父亲。父亲见后不露声色,揣在怀里拿回家中。自此朱自清先生的这幅墨宝终于失而复得,物归原主。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他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脍炙人口,影响了几代人。他的书法作品少见于世。这幅作品字体端庄典雅,风格古朴,一笔不苟,字如其人。

父亲今年已经九十三岁高龄,嘱我将此墨宝妥善保管,留传后世。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

相关新闻

  • 242015.04

    徐季陆:书法一幅贺校庆

    4月24日,清华校友总会收到徐季陆校友(制5)赠送的书法一幅。

  • 172014.11
  • 112020.08
  • 132020.08
  • 092016.04

    一段令人激情澎湃的回忆

    在我们1987届的毕业纪念册中,有这样一幅彩色照片:上千名大学生身着白色衣裤,高擎一幅象征祖国统一的巨型中国地图,走过天安门广场──这,就是25年前我....

  • 282020.09

    李献华: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一晃离开母校清华大学已经42年了。回眸42年前在母校学习生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特别是在学校文艺队的经历,犹如一幅幅清晰的画面静静地在脑海中闪现,让我难以忘怀。以往的回顾1974年,我作为一...

  • 042021.11

    一代栋梁的故宫情结——梁思成佚作解读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响应,就在我参观了《栋梁》展之后,一本出版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北京》,将一幅大师的佚作带到了我的案头,让我激动万分!原来,这是一本介绍首都北京的简明文史读物,在阐述“故宫”时,选用了一幅“从天安门到午门”的手绘图稿,上面的注解是:“图内第一重门是天安门;第二重门是端门;左面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右面是中山公园;第三重门是午门。午门内是故宫三大殿。”最重要的是,图稿明确标注是“梁思成稿”。

  • 012008.09

    清华大幅提高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覆盖全部本科在校生

    “我去年就听说清华大学能够帮助家里困难的孩子上大学,而且寄给我们的入学通知书上也有详细的介绍,所以孩子一来报到就到这里来了。

  • 072014.01

    方锦清:一个农民儿子科学梦的四部曲(二)

    方锦清(1964工物)第二部曲:六年清华攻读,迈进科学殿堂令我难忘的是,1958年夏天,在清华园欢快的迎新歌声中,当乘载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的校车把我们送进美丽的清华园时,映入眼帘的一幅幅校园美景,接二连三地展示清华大学的四大标志性建筑:清华学堂、二道门、大礼堂和闻亭,当汽车划过大礼堂两旁的林阴大道,绿油油的树叶哗啦啦响声在我的耳边的瞬间,以及欢迎同学的热情和欢呼跳跃,令我振奋和感动!我的热血沸腾了!我...

  • 292020.09

    吴冠英:边走边画“游世界”

    近日,汇集我300多幅速写和心得的《游画世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多年来,本是无目的的日常速写,却“无心插柳”地成了这本书。在编选过程中,重新翻阅一幅幅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直至现在的近千幅速写,每一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