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刘一锋:以光汇电 助力扶贫

2018-04-27 | 学生记者 梁乐萌 | 来源 清华新闻网2018年4月26日 |

刘一锋,2013级热能系本科生、“八度阳光”创业团队负责人,第一届“钱易环境奖”特等奖获得者。他研发出的柔性晶硅太阳能材料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盟(CE)、德国认可委员会(DAKKS)、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等国际认证。

刘一锋

“炙热明亮的阳光转化成如蛇般流动的电流,想一想就觉得好美。”2008年,家乡受汶川大地震波及,整个地区停电,正上初一的刘一锋望着夏日灿烂的阳光这样想。

刘一锋从14岁起就关注太阳能发电问题,他在高中时设计的太阳能房子曾获“中美清洁能源技术竞赛”第一名。通过“拔尖计划”进入清华大学后,刘一锋在匹配的导师和科研训练项目支持下继续进行太阳能材料研究。

大二时,刘一锋休学成立了“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在与地方负责人的交谈中,刘一锋多次听到他们诉说脱贫的难题。“电作为一种硬通货,可以持续地给老百姓带来收益。”刘一锋意识到,“八度阳光”也可以为产业扶贫贡献一己之力。

“八度阳光”团队

2017年4月,“八度阳光”团队参加了教育部依托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带着创业项目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实地考察。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中南地区,光照资源良好,“阳光扶贫”之路自此起步。

经过多方沟通,“八度阳光”决定将太阳能发电站直接建在扶贫户的屋顶,建站资金主要由企业、政府、银行三方承担。电站建成后,老百姓只需对电池板进行简单护理,将发出的电卖给国家,每年可获得约5000元的电费收益和清洁能源补贴,并可持续获益25年。

“八度阳光”团队已在河北、陕西、安徽等地建立电站,并计划两年内助千户百姓脱贫。同时,他们也在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团队研发出的柔性晶硅太阳能材料已达到国际领先、国内最高的22.09%转化效率,拥有核心专利51项,获各类奖项100余项。

2017年8月15日,参加“红色筑梦之旅”的八度阳光等青年创业团队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勉励他们并寄语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八度阳光”团队倍受鼓舞。“我们‘90后’终将承担起时代的重任,将梦想变为现实。”刘一锋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