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创业清华人︱刘寒:打造单细胞测序中国方案

2023-06-27 | 兰佳玥 | 来源 公号“清华校友三创大赛”2023-06-03 |

刘寒,清华大学2006级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经济学双学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生物材料正高级工程师

生物科技,常常被视作长坡厚雪的行业。2020年起,疫情大流行将生物科技推上风口,但若无技术和经验积淀,初创公司极易折戟沉沙。属于生物科研底层技术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在基因测序界等同于显微镜一般的存在,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研发难度令多数创业者望而却步。国内单细胞测序平台也曾被海外巨头所垄断,产品价格高昂、供应链不稳定等因素,大大限制了其在国内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空间。

然而,在2020年,单细胞测序行业内突然出现的一家企业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就是由几位清华校友、哈佛海归博士创立的墨卓生物。墨卓生物是在单细胞测序领域里迎难而上、突破创新的先行者。目前,墨卓生物已布局单细胞测序和数字PCR两大产品线,并实现了在生命科学研究、药物开发、临床检测等多领域的快速发展。

我们此次特别专访了墨卓创始人之一刘寒博士,由他分享了其从清华年代、出国留学工作到归国创业前后的精彩经历。

国产替代,打造单细胞测序中国方案

液滴微流控技术

在创立墨卓生物之前,刘寒博士曾在生物医疗行业有数年的工作经验。从清华大学工程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刘寒先后加入了麦肯锡医疗项目部和美国硅谷医疗独角兽企业Clarify Health。硅谷工作期间,其作为产品总监设计的医疗数据分析产品销售额超过千万美元。经过数年的积淀,刘寒在医疗科技行业的产品开发、上市、推广到销售等各个过程已有了深刻的认识。

2020年,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刘寒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毅然放弃了美国硅谷科技企业20余万美金的年薪,归国创业,全力将墨卓生物的核心技术在中国落地,助力祖国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

墨卓生物的底层核心技术是前沿的液滴微流控技术,简单而言是把每个液滴都变成一个微型“反应器”,从而大幅提高实验效率、降低成本。刘寒将基于液滴微流控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形象地比喻为“测序领域的显微镜”——传统的整体样本测序得到的是整体平均值,难以发现少量细胞引起的异常;而单细胞测序可以得到精确到单个细胞的信息,辅以液滴微流控技术提供的高通量,可以实现大规模、高精度的科研解决方案。

对于国内单细胞测序的“卡脖子”问题,刘寒深有感触。刚刚开始做可行性试验时,一种实验中必要的酶只在立陶宛生产,中国海关一旦拒绝进口立陶宛的产品,酶则无法从厂家直接购买,使整个实验过程陷入停滞。这让他意识到,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必须自己解决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供应链被卡脖子在小规模研发的过程中都会发生,若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阶段,技术缺失或供应链不稳定所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想象的。“这也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该替代的要尽早自主研发,否则一旦‘风云变幻’,再行动就来不及了。”

MobiNova-100单细胞测序建库系统

于是,墨卓生物的单细胞测序首套产品——MobiNova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解决方案的研发,便遵从着每一个环节都争取做到自主可控的原则,同时尽可能地贴近中国用户的需求特点。不同于美国或欧洲的实验室,中国科研工作者对单细胞测序的需求主要由科研服务商对接,而来自科研服务商的这种大规模、集中式的需求则对产品效率的要求更高、对成本也更敏感。

“国产化产品的成本一定要大幅下降,从而打开很多新的应用空间。我们希望实现一个样本的测序成本从数万元下降至几千元甚至几百元的数量级变化,使单细胞测序的商业化临床应用成为可能,”刘寒谈到,“这些一定是要通过自主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事实上,墨卓生物以其独特的微流控技术路径,已经使高昂的测序成本下降到国际主流平台价格的三分之一。降成本也离不开规模化量产,墨卓生物目前已建成超4000平米的办公区、实验室和厂房,其中包括P2细胞实验室和800平米的十万级GMP生产车间,为大规模化生产提供保障。

历经数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打磨,MobiNova于去年4月份上市,提供覆盖仪器、试剂和生信分析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以其高质量、高性价比、全面替代的单细胞测序中国方案,打破国外品牌的行业垄断,比肩国际一流水平。

见微知著,单细胞测序应用大有可为

实验室

2021年,十四五国家生物医疗产业重点研发计划中写到发展微生物单细胞成像与物种快速鉴定、单细胞分选和测序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其项目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了鼓励开展微生物单细胞的研究。同时,国内政策环境对国产仪器研发厂商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这些都将给墨卓带来极大机遇。

迎政策东风,墨卓生物更坚定地攻关单细胞测序技术,拓展应用领域。20226月,公司CTO郑文山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开发出微生物高通量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Microbe-seq,这是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地球的许多历史故事都写在生物群落里,微生物则记录着其中的各种章句。这种针对微生物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让科研工作者深入地研究微生物菌群基因组学,由此去拓展研究一些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的特征。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也息息相关,例如针对口腔微生物、肠道菌群、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等的探索均是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谈到单细胞测序的在癌症研究中的前沿应用,刘寒难掩兴奋:“在肿瘤内部发现细菌是生物医学领域近年来的一个重磅发现,进一步研究细菌和肿瘤的关系,又将是一大突破。这些发现需要更多的新型工具来完成突破,而我们希望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在其中提供重要的新工具。若能助力这些前沿的研究,未来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理解可能会更上一层楼。”

墨卓生物也希望把单细胞测序的创新应用带到农业领域,助力基因组、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等农业方向的研究。现在中国大量的种子依靠进口,“分子育种是国家卡脖子的农业技术,‘中国人民的饭碗要紧紧地端在自己的手里’,这种理想的是实现是离不开底层技术创新的。”

创业的路上,绝不是独行者

刘寒毕业典礼照片

谈及2020年疫情爆发后墨卓回国落地时的考虑,刘寒道,我们希望国内的老师也能够尽快以高性价比的方式使用到这个技术。我们是怀着给科研群体造福、用生命科学服务人类健康的理想,回来落地的墨卓生物。除此之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也是刘寒的目标之一,当时校庆回到清华,听到校友自豪地讲终于实现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心里是由衷地敬佩和向往。刘寒说到,赶紧回来工作一年算一年,尽早完成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任务。于是在清华校友总会的推荐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帮助下,墨卓生物正式落地浙江嘉兴。

嘉兴墨卓生物

对于对创业抱有热情的校友和同学,刘寒的建议是一定要找到自己很感兴趣的领域以及能够驱动自己的价值观。创业是场马拉松,还可能是场前路崎岖无比的马拉松。“在一个漫长的黑夜里带着团队前行、摸索的时候,经常碰壁的时候,你需要保护好心底里的乐观和热情,活成一团火焰,给团队照亮前进的路。千万不要在下行的阶段,让火焰熄灭了。”

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上刘寒介绍项目

当然,创业者绝对不是独行者,心底的火焰也会因同行者的加入而跃动。“清华校友总会为校友创业提供了很多帮助,清华校友间有着天然的信任和‘合拍’的基础,辅以相互互补的资源,将支撑着创业者往前走。”参加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对墨卓生物来说就是一次与校友联结的机会。2021年,墨卓生物获得了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健康医疗全球总决赛天使组的冠军。在天津武清和安吉,墨卓生物微流体生物检测芯片:MobiNova高通量单细胞测序解决方案项目收获了广泛的反馈和认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寒笑道,在安吉我很惊喜的发现,我们旁边的一家公司就脱胎于我当年读本科时室友创立的公司,顿时感觉三创大赛很奇妙,把很多关系又联系起来了。”


作者 | 兰佳玥

供图 | 刘寒


相关新闻

  • 162022.11

    2022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揭晓!6位清华人入选!

    11月14日,2022 世界科技青年论坛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办,新一届“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者揭晓,6位清华人榜上有名,他们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林星(2010级博,自动化)、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王润铭、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助理教授吴嘉敏(2010级本、2014级博,自动化);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EO裴颢(2006级机械)、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王光宇(2017—2020博士后,计算机)、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

  • 112023.08

    创业清华人︱鄢晓君:始于细胞,解锁无限生命可能

    鄢晓君,清华大学2012级生物医学工程系校友。华龛生物的logo上面,有一朵小小的三瓣花,它既代表了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像花瓣一样团结在一起,也意指组织工程的三大要素:细胞、生物材料和生长因子。鄢晓君是华龛生物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研究生期间,每周日下午科研工作不忙的时候,她和另外两名创始人就会聚在一起讨论公司的名称、设计logo,将他们对公司、对创业的种种期待寄托在其中,绘制出一副宏美的蓝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092022.08

    留美海归裴颢带领团队发力单细胞测序技术——“显微镜”下看细胞“说话”

    面前的裴颢(2006级机械),温文尔雅而又侃侃而谈,兼具理工科出身别有的严谨与创业者的豪情。与许多初创团队的负责人一样,他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采访结束后就要立刻前往上海,商讨产品研发中的几处细节。“创业者都是‘空中飞人’,这话不假。”裴颢说。裴颢在实验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创业“行动派”在浙江嘉兴桐乡,裴颢与他所创立的墨卓生物团队在当地颇有名气。一方面,团队以青年科研人员为主,有好几位主力队员...

  • 022023.06

    创业清华人︱深入基层农村 用“柯普兰生长基”助力中国农业智能化发展

    2019年,还在念清华化工所的周天宇带着专注垂直绿化的氨酯汀兰新材料公司登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的舞台,并一举拿下第四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城市创新全球总决赛创意种子组十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都是传统领域,通常年轻人不会轻易进去”,周天宇说。他将目光投向农用化学品的研究,致力于用工业化的手段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中国农业规模化、无人化、智能化发展。那是他创业的第二年,那年,他...

  • 042022.05

    祝贺!这些清华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建团百年到来之际,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激励广大青少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5月3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授予49名同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授予16个青年集体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此外,对在完成重大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73名个人和17个集体予以表彰确认。清华校友吴南(2004级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格勒巴桑(2003级机械)...

  • 102023.04

    创业清华人︱他们打造自己的光量子计算机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曾获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AI大数据全球总决赛天使组一等奖。一直以来,公司都聚焦实用型量子计算设备研发和商业应用落地,以“用量子重新定义AI”为宗旨,以发展中国量子计算技术,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为使命,并使算力革命应用和服务于各个行业。团队成员来自斯坦福、清华、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机...

  • 022023.06

    创业清华人︱中岩大地:与岩土为伴的创业人

    武思宇,清华大学1997级土木工程系;罗晓青,北京科技大学2003级土木工程系。土壤,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于专攻土壤的材料公司来说,土的成分却大有学问。成立于2008年的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研究“土”的公司,其主营业务为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岩土工程新材料、环境修复等业务,岩土为这家科技型公司带来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说起他们的产品,中岩大地创始人之一兼总经理武思宇和中岩大地材料子公司总经...

  • 312022.03

    胡宏扬:清华人应该扎根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胡宏扬,安徽庐江人,计算机系2010级硕士校友。2013年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项目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工作。历任马鞍山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马鞍山市科技局办公室副主任,博望区博望镇党委副书记,博望区新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等职,现任共青团马鞍山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原来在中国还有这么贫困的一群人胡宏扬与基层的故事,要从一次社会实践说起。学生时代的胡宏扬,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理工男。从本科到硕士...

  • 042023.04

    创业清华人︱成功秘诀:在校友生态中创业

    徐勇刚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生态系统内的创业人,依托清华校友技术和众多校友支持的“低温静电粉末喷涂”黑科技,徐勇刚与校友共同创立艾勒可科技有限公司,在家居领域走上了产业化之路。过6年的发展,艾勒可科技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厂商,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但回顾艾勒可科技的发展历程,徐勇刚认为,新技术产业化之路前段艰难。异质化人才组团队艾勒可进军健康人居领域徐勇刚是清...

  • 072022.10

    三位清华人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9月26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2022年度会士增选名单揭晓,13位AI领域的卓越科技工作者当选CAAI会士,其中包括一位清华教师和两位清华校友,他们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张毅、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特聘教授张立华。张毅张毅,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系统工程所所长、智能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主任,CAAI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1986年和1988年先后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