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清华八八级的时代辨析

2008-04-24 |

候建刚

还记得一九八八年的那场高考如同以往一样大雨倾盆,考完回家路上,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那些科目该怎么做才算正确,而我的心里却在盘算着能否如愿以偿,既有来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压力,更有即将离别故里的眷恋情怀,还有乡村少年面对未知的城市时那种莫名的兴奋和恐惧。曾经是那样的渴望,能够进到这个备受关注的高等学堂进行深造,这样的愿望成了我们在进入清华前孜孜以求的目标。一眨眼间再回首,进入清华学习的那一刻就快满二十周年了。

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说,文化大革命对这一批人的影响不在于其文攻武卫,而在于对文化大革命本身的清算上。成份问题在上小学时是个很要紧的问题,因为此前它能够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戴上红领巾甚至是否可以升学。然而随着拨乱反正,很快成份在我们这一代又不再是个问题,当其不再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前一个时代的烙印已经深深的印在了这一代人的心中。如果回忆上清华的目标什么时候明确了的话,我想应该是在这个文革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时定下来的吧。

上初中时开始长身体了,饭量先长了上来。但那时候农村的劳动生产效率低,土地承包尚未开始,一个家庭又要有那么多的子女要养育,所以当时的食物相对还是比较匮乏,以至于初中毕业都还只有1.5高的样子。在一次陪伴父亲耕作时,曾经很天真的问过他为什么要缴纳农业税,老父亲说自古以来,种皇地缴皇粮天经地义。而在我们这段对话二十多年之后,我很欣喜地看到农业税终于不在社会主义农村的税赋中出现了,无论别人感受如何,我总以为这似乎是称得上几千年以来翻天覆地的一个变化。

一九八七年“十三大”召开,首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系统论述,国家后来的一系列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展开。一方面要解放生产力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改善生产关系使社会公平正义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这应该是对七十年代初出生的这一代人影响非常深刻的事情。伴随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们走进了大学、走向了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可以说比之于文化大革命,这些思考在我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更为深刻的烙印。如果对个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那么国家则是通过改革改变了命运。我们在这样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当初高考后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二十年来又有幸参与并切身体会到了国家命运的改变,我们始终和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为什么大家总是感觉到八八级是理想主义色彩很浓的一代,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中总是又透露出相对比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原因也许正在于此。

以上这些内容是我们进入清华前的时代背景,之所以要做这样的叙述和辨析,是因为我们一直处于这样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中,八八级的特色实际上正是这个时代特色的写照。举一个进入清华后的例子,我们这个年级是实施高等教育收费前免费上学的最后一个年级,其实收费起初并不算高,而对于一年五六百元的生活费来说却是个很大的比重,因此收费前后的差异我们是感触很深的。出身于农村的我一方面感谢收费改革前的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会比较好,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和能力之前,只能尽力将对国家的感谢转换为个人的实际行动。我们许多同学在毕业后都非常热心于教育方面的公益事业,可以说大家这种理想主义色彩并不是天生的,它源自于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清华的培育和自身的经历及体验。

清华的学习和生活是辛苦的、紧张的也好,或是轻松的、愉快的也罢,在这个工程师的摇篮中走过一遭,凡铁也要百炼成钢。说起清华,大家经历过的所想的更多是一次次班级组织的聚餐、舞会和班会等活动,或者是宿舍里卧谈中一场场难忘的辩论,或者是体育场上的激烈竞争与拼搏,抑或是荷塘边迷人的月色和轻声慢语,或者是闻亭钟声与静静思索,或者是图书馆、教室中如春蚕食叶般翻书的沙沙声响,甚至还有一个个老师们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的学习生活,我们的学长经历了,我们后续的学弟学妹们也都已经或正在经历。在我们离开清华到了社会上后,外界许多人并没有我们这样的经历,他们看到的不是我们的个体,也不是我们某个年级,他们看到的是我们每个人所代表的清华。做为一个清华人,谦虚谨慎应该是我们的本份,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学长们是这么做的,我们的学弟学妹们也是这样做的,做为八八级的同学们也同样是这么做的。我想这里面略有不同的,可能还是我们所经历的那样一个独特的时代背景,清华的精神加上这样一个时代,把国家、社会、民族和事业凝聚成责任二字,又把这个责任刻画在我们这一年级人的心中。

在我们这个年级走进清华后的这二十年中,邓小平先生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和金融体制、外贸体制综合配套等改革,施行了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提出并落实“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资本市场发展,保护私有财产入宪,废止农业税条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所有这些重大变革对国计民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如此气势恢宏的改革大浪潮带动下,八八级的同学们能够坚守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我们为此觉得非常荣幸和自豪。

二十年于个人来说是漫长的岁月,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当初的理想仍在心中,脚下的路仍需一步步踏实地去走。我们将把握好时代的脉搏,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一起努力开拓,为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清华人更多的贡献!

(转自清华八八同学会主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