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永远的清华园

2008-11-22 |

——毕业十年有感

郑成武*1992工物)

毕业十年了,去年就开始筹划,要搞一个活动,来纪念这个日子。我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直没有离开清华,很多大学同学去了外地,去了国外。偶尔有来京出差的机会,只要时间允许,大多要来母校看看,和在京的同学小聚一下。由于我在清华,每次张罗的事儿自然都落在了我的头上,我也似乎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义务,所以也就乐此不疲了。

郑成武(左)和他的双胞胎兄长郑成文(1992水利)在校时都担任过本系学生会主席,在200112月学生会干部校友聚会上和贺美英老师合影。

本来计划很好,但由于“五一”节放假,很多同学在清华校庆日要上班,来不了学校,活动只好取消。心里不免有一种失落感,看来今年校庆见不到同学了。

忽然,420日后的一天,谢雨华给我打电话。他是我大学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去了美国,“失踪”了六年,居然从“地底下”冒了出来,告诉我专程从美国回来,在我们毕业十年之际,回母校来看看。

校庆那天,叫上几个在京的同学,和雨华一起,聚在了清华园。第一个“节目”当然是要游览校园了。从新建的东校门、华业大厦、同方大厦开始,沿主楼东侧路向北,到综合体育中心、跳水馆,经十食堂,过图书馆,登气象台,到游泳池,过大礼堂、二校门、三教、四教……雨华感到六年时间里,清华变化太大了,地“绿”了,楼多了,人旺了……中午到十食堂吃饭(那是我们上学时经常去的一个食堂),虽然饭好了,菜香了,环境美了,但感觉没有变,仿佛又回到了大学那段时光。

一路上谈了很多,谈到各自的家庭、每一个同学、教过我们和没有教过但认识的老师,但谈得更多的是母校。我向雨华介绍,2001年清华大学在校学生总数已达2406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927人,博士研究生3275人。发表文章8617篇,2000年主要检索收录情况:SCI 836篇、EI1418篇、ISTP 410篇。鉴定成果86项,出版科学专著151本,申请专利441项,授权专利187项,获奖348项,校办产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1年实现经营总收入104亿元,实现利润8.3亿元,拥有了包括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在内的一批上市公司。同时,清华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国家给予了重点支持,在未来几年,清华大学无论在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开发、科技产业、校园环境等各个方面,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看着雨华兴奋的样子,我自己也不由自主地拥有了平时很少有的激动,为什么呢,可能是我天天生活在校园里,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的缘故吧。我忽然涌出一种异样的感觉,一种以主人的姿态向客人炫耀的感觉,其实是可笑的,因为每一个清华学子都是这里的主人。看着他那有几分凝重又带笑容的脸,我感觉到了一名海外清华学子对母校的那份深深眷恋和无比自豪的感情,这也许是每一名出“家”在外的学子共同的情怀吧。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大学时光、母校永远为每一名学子所怀念,大概是我们把从十八岁到二十三岁这段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那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幻想的年龄。

毕业十年了,似乎应该在这个时刻写点东西以作纪念,其实完全是人为的因素。十年也好,八年、七年、三年、两年也好,相信每一名清华学子对母校、对大学五年时光的怀念是永远的、时时萦绕头脑中的一件事情,我想正是这种怀念,铸就和提升了清华精神。

十年过去了,还有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蒋南翔校长曾教导我们“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们刚刚三十出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想,最主要的是现在的脚踏实地,无论在多么平凡的工作岗位,尽心尽责,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做有益的事情。这是对母校多年培养最好的回报,也是对那段终生难忘的大学时光最好的纪念。

* 作者为清华通力机电设备公司副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