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我与清华情结

2008-12-02 |

中科院院士 杨遵仪(1933

忆往昔,70载弹指一挥间。

95岁高龄的杨遵仪老学长200212月摄于香港

我是1929年由当时我就读的上海暨南大学考入清华的(属清华第五级)1933年夏清华毕业,毕业后留清华当助教2年,1935年考取美庚款留学,19369月去美国耶鲁大学读研究生。193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当时国内正在抗日,我回国任云南澄江广州中山大学地质系教授兼系主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翌年回清华任地学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时来到当时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至今。

我当时在清华一年级学的是经济,后来受同屋地学系同学程裕淇的影响,第二年改学地学,从此与地质结下渊缘。我读清华时,由于家境贫寒,学校安排我作图书馆助理员,每小时2角钱工资,这样每月可得10~12元收入,用来解决生活费和学费(生活费每月6元,学校补助1元,每学期学费10元。4年所交之费用,学校到毕业时一并还给同学作旅行?考查之用)

清华环境优雅,学风纯朴,校园内无吸烟?酗酒之事。学习风气正派,几百人上课也是一片宁静。图书馆从未发现失窃和争抢坐位之事,同学之间彼此谦让?尊重,自由而心情舒畅。

清华对体育非常重视,人人都能得到锻炼,每天下午4点图书馆闭馆,差不多所有同学都去体育馆或运动场活动,体育馆有各种运动器械。我是每天下午4点去运动场跑25~30圈,然后再去馆内作机械操,又游泳池运动半小时左右,稍作休息后去体育馆参加各种比赛,更多是篮球。比赛中,群情激发,喊声震天,当时我们把这种群体式的单人运动称之为斗牛

清华人的另一个特点,耿直敢言,不惧权势。经常有同学与当时国民党权贵争辩。我们地学系全体同学在秋天,忽然听到地学系系主任黄国璋有将地学系改为地理系之想法,那时黄正回家省亲,我们地质系全体同学写信,函告他叫他不要来清华了,我们系不要他了,用现在的话讲,我们炒了他鱿鱼了。结果是系未变动,黄鱿鱼未炒,我们系全体同学得了个记大过处分。转眼70年了,可我们同学相聚时,提起此事总是津津乐道。当我的晚辈或学生知道此事,对我这样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来讲,他们更是当成一件趣事在谈论,我们呢也无什么羞愧感,只要提起此事,我们就兴奋,好像又回到那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代。也许是我们对清华的偏爱,连记大过一次都是幸福的(后来知道只是口头形式)

我今年95岁了,身体一直不错,有时还骑自行车,单位虽然未安排我工作任务,可我仍在不停地工作,每年参加各种大小会议40余次,校对英文(地层古生物专业)稿件10多万字。2002年中科院第十一次院士会议,我荣幸地坐在江主席和朱镕基总理中间合影。

清华的学习和锻炼,使我受益终生。我是清华人,始终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牢记心中,并使之发扬光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到清华我就精神振奋,信心倍增。清华是我心中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国家的一面旗帜,希望清华以及每一个清华人保持清华优良学风,为清华增光添彩。

2003213日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