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我就这样开始了人民教师的新生活——1954年毕业前后《日记》片断

2009-06-15 |

刘介才(1954 电机)

1954413(星期二)

下午听党委书记何东昌同志做毕业动员报告。他要求我们在毕业前夕必须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他说: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但是要从艰苦的劳动着手,否则就会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个人只能做些平凡的事;千千万万平凡的事集中起来,才是轰轰烈烈的事业。我们要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清除个人主义思想,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要服从国家分配。

1954414(星期三)

毕业生表格发下来了。我很高兴地填写着自己的志愿:

东北、新疆、北京哪儿都行,不过最好能搞输配电。我的态度是:

哪儿需要我,就到哪儿去!

1954814(星期六)

12号晚上,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参加欢送首都高等学校毕业同学大会。

入口横幅:把美丽的青春献给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台左: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愉快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台右:坚决克服困难,在平凡的劳动中为社会主义事业立下功勋!

会上,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和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委员会主任吴晗同志分别讲了话。

胡耀邦同志说:“毕业”只是以学习为职业的阶段的结束,要开始走向事业了。实际上毕业不是“毕业”,而是“开业”。我要祝贺你们“开业”,英勇地走向事业。

胡耀邦同志代表团中央勉励我们:一要坚决服从分配;二要克服一切困难;三要继续虚心学习。

胡耀邦同志的讲话很生动,很有风趣,不时激起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他谈到服从分配的问题时说:有本事可不可以不服从分配?传说中有一个最有本事的人——孙悟空,本事大极了,大闹天宫,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他就最不服从分配,最爱讲价钱。可是他要取“真经”,成“正果”,就必须戴上一个“紧箍咒”,必须服从分配。如果他不服从分配,就不能上西天取经。你们只有服从分配,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胡耀邦同志说:你们今后的工作,不可能一路平安,一帆风顺,得心应手,步步高升,轰轰烈烈,一举成名。在工作中可能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种困难。工作是平平凡凡、冷冷清清的。梅兰芳之所以成为梅兰芳,王崇伦之所以成为王崇伦,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是由于他们坚持平凡艰苦劳动的结果。伟大的事业是千百万平凡劳动的积累。在工作中可能要做到深更半夜,不得休息。在工作中还可能受到委屈。应该学习保尔,低下头来,继续革命。

胡耀邦同志要我们在工作中继续虚心学习。他说:只有虚心学习,才能真正成为有本事的人。

胡耀邦同志最后祝大家在今后的事业中艰苦奋斗,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清华的一位毕业同学代表首都全体毕业生在会上发了言,表了态。

会后有精彩的文娱节目表演。夜十二点,演出结束。我们接着到天安门广场联欢跳舞,向天安门告别!

1954821(星期六)

晚上,蒋南翔校长跟我们毕业同学讲话。他勉励我们要以唯物主义的正确态度来选择工作。一般通俗的说法是“人选工作”,而从唯物的发展的观点来说,应该是“工作选人”。他告诫我们,不要抱着“大材小用”的想法,这妨碍自己进步,不如抱着“小材大用”的想法更好一些。

1954822(星期日)

上午,接到毕业分配通知书:

刘介才同学:

现在分配你到四川成都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工业学校工作,望你愉快服从分配,积极工作,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华大学毕业生协助分配委员会

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晚上,大聚餐。

我们向校领导和辛勤教导我们的教师们敬酒。蒋校长特别向我们14位做中技校教师的毕业同学举杯祝贺。我班同学也都热情地向我这未来的“人民教师”敬酒,使我非常激动!

1954824(星期二)

蒋南翔校长又单独与我们做文教工作的毕业生讲话。他要我们到了新的学校里,就要像热爱清华一样地热爱新的学校。他说,14位分配到中技校做教师的同学能服从分配,是觉悟高的表现。他又说,最高的奖励是群众的好评。

1954911(星期六)

中秋。

上午730,我们分配到中南和西南的一共24人离校。在校的熟人都来欢送我们。

由于前些日子京汉路不通(洪水),以致在校多耽误了半个月。我把班上所有离校的同学都送走了,只我到今天才离校。

再见了,亲爱的清华园!

再见了,亲爱的北京!

1954921(星期二)

今天上午735,抵成都车站。

成都有点像北京,古老朴素,非常可爱。

上午1030左右,到我工作的地方——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二工业学校。

人事室接待了我,了解了我的情况,我报了到。

接着由人事室主任陪同,去见了校长和教务长,后来又见了电机科主任。他们都很热情地跟我谈了话,要我暂时休息,研究研究再决定工作。

我向他们表示:我希望快点决定工作,早日工作。

这里有两个科——电机科和机械科。只有六百多学生。他们一再说,这儿物质条件较差。 我直爽地告诉他们,没有什么,这样很好。

晚饭后,一位年轻的同志(去年留下的助教,现在电机科工作)热情地给我介绍了这里的情况。他说,同学们听说新来了一位教输配电的先生,都非常高兴。这里的同学非常欢迎年轻的教师。

晚上,那位年轻的助教陪我去见了现在教“输配电”的先生。这位先生笑着说:“好!我正教不了,来了你正好!”我听了心里很不安。他还把他编的讲义给我看。

我必须尽力做好我的工作,不要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期望!

1954925(星期六)

上午一、二节课听“输配电”课,学习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后和同学们聊了聊。

1954928(星期二)

上午,我第二次听“输配电”课。

晚上,我在“输配电”老师面前试讲。他给我提出了改进意见。起先我5分钟就把他订的45分钟内容都讲完了,当然就太快了。后来他给我做示范讲课,我又试讲了一次,速度放慢了,讲得比前一次清楚多了。

1954929(星期三)

上午第四节课,我在科内进行“输配电”课试讲。全科老师和科主任、教导主任及副校长(党支书)都来了。我心里很镇定,有信心,讲得比昨晚还慢,还详细。但结果讲完还剩10分钟(共45分钟)。所有教师都鼓励我,认为第一次试讲这么好,是很大进步。他们认为我讲得清楚,就是还快了点,应该把速度尽量放慢。因为我的话不太好懂。

1954930(星期四)

上午,科主任找我商量教课。……决定除了让我教一班电科的“输配电”课外,还教一班机科的“电工学”。

下午,我开始准备波波夫“电工学”,从变压器开始。

1954107(星期四)

下午我试讲了“电工学”。由于时间关系,只“拦腰”讲了一节课。讲了以老师们提了很多意见,主要是向量图还要仔细交待。意见很好,一定改正。

19541012(星期二)

今天上午第一、二堂课,我第一次正式上课。

该班的班主任老师陪我去班上,给同学们介绍。同学们热情地鼓掌欢迎我。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年轻的眼睛在注视着我,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我开始点名,认识同学。

不知哪来股劲,我讲得很热烈。所要讲的内容滔滔而来,脱口而出,次序还不乱。我信心有了,胆大了。

下第一节课时,我问同学们懂不懂我的话,他们都说懂。

两堂课上完了,恰恰完成预计的课时授课计划。我满怀兴奋地离开了教室……

今天是我最愉快的一天,因为就在这一天,我真正开始了“人民教师”的新生活!

相关新闻

  • 012021.04

    1954届水利系水文班衷心祝愿母校再续百年辉煌

    敬爱的母校清华:我们是清华1954年水利系水文班毕业生(毕业时19人,现在只剩9人)。值此母校110周年华诞,我们心怀感恩之情,向母校致以无比敬意,敬祝母校昌盛吉祥,口碑永存。1954年毕业后,我们分赴全国各地,有的进入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有的进入大专院校,有的进入军事部门,有的进入国家科研单位,有的进入省县水利部门。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为发展祖国的水文事业,顽强拼搏,直到垂暮之年。例如,在水利部水文部门工作的...

  • 282014.04

    1954届校友返校庆祝毕业60周年

    4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1954届校友毕业60周年庆祝大会在蒙民伟音乐厅举行。

  • 242016.03

    清华大学1954年大事记

    2月23日 蒋南翔与体育教研组及体育积极分子座谈,指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月 自上学期以来,学校先后成立11个学生艺术社团。4月 本校各项体育运动代表队成立。8月22日 本校举行毕业典礼。典...

  • 272014.04

    水利系1954届校友庆祝毕业60周年

    4月27日下午,水利系1954届校友在甲所第三会议室欢聚一堂,畅谈毕业60周年的喜悦和人生感悟。

  • 282014.04

    建筑系1954届校友毕业60周年庆祝会举行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4月27日下午,1954届建筑系20位80余岁的老学长在甲所第一会议室举行庆祝活动,纪念清华毕业60周年,叙谈多年来的人生历程。

  • 132020.08

    1954

    1954届同学毕业50周年返校,在年级捐赠的校训石前合影留念。本年招收本科生1830人;毕业研究生7名,本科生5名,专科生596名。

  • 182008.07
  • 152022.08

    从黄浦江到黄土地, 他为定边县城“点亮”万家灯光——访1954届电机系毛裕贵学长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52023.09

    陈丰荣:跑向大视野,跑向新生活

    80后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研究院青年研究员陈丰荣(清华大学2013-2018博士后,生命科学学院)是中国台湾新北人,在台湾交通大学读本科时,他开始和一群朋友跑马拉松;2012年来到大陆深造后,他因为“跑马”的爱好结识了来自不同学科的朋友,后来又与妻子——当时还是“网友”见了面。如今,虽然工作、生活忙碌,他仍保持着每去一个新地方就“跑一段”的习惯。一路向前,陈丰荣不断跑向大视野、跑向新生活。陈丰荣觉得,...

  • 102020.11

    “太太的客厅”最后时光:1952“院系调整”前后的林徽因

    时间已走到1953年,林徽因不满51岁生命的最后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