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秋天,我们入学的时候,属于热能工程系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简称空六,现在该专业已经归入清华建筑学院。这个专业始建于1952年的土木工程系,曾先后经历“采暖通风”“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多个专业名称的不同阶段。我们班只有30人,经过多年的磨砺,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其中有设计院的院长和总工,有享誉建筑节能领域的科学家,有从事管理带团队的中坚力量,有充满创业激情的企业家……但在我的脑海里,记得的还是他们入校时的青涩,还有毕业后30年依然保存着的一份至纯至真的同窗之情。
2008年11月30日下午,热能工程系系馆报告厅内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由清华大学热能系团委主办、热能系研团协办的“泱泱半甲子,湛湛清华路——纪念改革....
1948年,钱锺书出版《谈艺录》,在“序”中写有这样一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人们往往称这句话为“十六字真言”。
清华大学原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09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负责直接选派学生游美,同时着手筹设游美肄业馆。次年11月,游美学务处向外务部、学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业馆办法。其中提到,因已确定清华园为校址,故呈请将游美肄业馆名称改为“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学堂”在清华园正式开学。后来,清华校庆日即定为公历每年4月的...
先父马玉铭(1908—1950),笔名般乃,浙江东阳人,是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第六级(1934届)毕业生。1950年9月,父亲因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年仅42岁,我未满3周岁,那样的年龄记忆尚未成熟。长大后,我们对父亲的印象始终是个遗像,还有就是幼时每年清明,母亲带着我们在虹口公园附近的天通庵站坐上小火车,在“咣当咣当”的车声中到江湾的一处墓园扫墓。偶尔也听母亲念叨过父亲在清华求学时与吴晗是同宿舍的好友,“文革”中北...
王黎明学长于1979年考入清华大学。在高考之前,王学长就坚定信念要考入清华学习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最终如愿以偿。 当时虽然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学校对....
在迎来清华大学109岁华诞以及精仪系建系88周年之际,谨以此文代表1965届光五班全体同学,用回眸六十年前在清华校园六年学习生活的点滴故事与大家共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