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承宪康:仁者寿——恭祝杨绛师期颐嵩寿

2011-07-15 |

承宪康(1959机械)

2001年夏,杨绛在清华度过她的90岁生日。图为她在清华图书馆参观

2011130日,陈希、胡和平登门看望杨绛

2011年杨绛师寿登期颐,我同众多清华学子一样衷心祝愿她健康长寿。杨绛师现在身体健康(听力有所下降,有点耳背),思维清晰,虽已是百岁高寿,至今仍笔耕不辍,笔迹依旧遒劲俊秀,她长年闭门谢客,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古人云:“仁者寿”。杨绛师就是一位“仁者”“智者”。她生性淡泊名利,喜爱宁静。2001年九十大寿“避寿”一事,就是一个例证。

20017月初的一天,吴学昭同志来电话告我:“杨先生近来有点事,心里比较烦。” “什么事?”“生日快到了,她和钱先生一样,从来不做生日,但不断有人打听她的九十寿辰怎样安排?她想离家几天,可是年纪大了,不便到外地去住。”我提出:“能不能到清华住几天?可以住校内,也可以住延庆‘石门山庄’清华休养所。”“我同杨先生商量了再和您联系。”几天后,学昭同志来电话:“杨先生同意生日前后回清华小住数日。”

714日上午10点我按约到南沙沟6号楼接杨绛师。进屋后,就看到一些贺寿的盆景、鲜花已经放在房间里了。杨绛师的房间没有任何装修,水泥地面,四壁是书柜,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她身穿一件短袖衫,一双软底鞋,整洁朴素,保姆拿着一个行李袋。杨绛师对我说“准备好了,走吧!”上车后,我询问她对回校安排有什么要求?她说:“这次回母校住,一,不麻烦学校,您们都很忙,不要您们陪。我是学校的老人,工字厅、古月堂、荷花池我都很熟。二,这次所有费用,宿费、餐费,全要自付。”当时我把这话当作客气话。在车上我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况,在谈笑声中汽车进了西校门,到达杨绛师下榻的甲所招待所。学校给她安排住一层一间套间里,她住里间,陪同的保姆住外间,以便照顾九十高龄的老人。安排好后,她说:这样安排很好,您忙您的事,有事我会找您。

第二天早晨我去看望她,问候:休息得怎么样?饭菜合不合口味?她告我:休息很好,她和保姆昨天下午到了静斋(当年的女生宿舍),还到以前住的房间内参观了一下。在近春园荷花池畔坐了很久,看到盛开的荷花,闻到一股荷花的清香味。她们带一把小遮阳伞,早饭后出去,10点多回来休息,下午45点再出去散步,避开中午骄阳。

进图书馆要有阅览证,因而15日她只到图书馆外面看了一下,没有进去参观。16日上午我陪她去参观图书馆。图书馆是钱钟书师和杨绛师的乐园。她看到大阅览室座无虚席,鸦雀无声,莘莘学子埋头读书的情景就遐想联翩,想起当年自己在图书馆埋头读书的往事。看到有一个空座位,她就走过去,在空位子上坐了坐。在古籍书库,看到30万册线装书保存完好,1952年院系调整时未被调走,留在清华,感到欣慰。在清华几天中只有参观图书馆是我陪同的。参观后,我同她谈起明天(717日)是她九十寿辰,想请学校领导和她一起吃寿面。她一口婉谢,说:“不麻烦学校领导,我想好了,明天中午就约吴学昭和周晓红(法律顾问)二人来,另外你和校友会郭樑来,我们六个人聚会。”我知道她淡泊宁静的脾气,只好尊重她的意见。17 日中午的饭菜尽量清淡,适合老人的口味。有一道“荷叶包鸡”,是清晨摘荷花池新鲜荷叶做的,有荷叶的清香味,又有清华特色,这道菜给大家留下很好的印象。

18日晨我去看望她,她说:“我想下午回家了(本来安排住到20日),现在整理《钱钟书手稿集》(影印本,40卷)工作还很忙。生日过了,不会再有人来了。”杨绛师永远在奋斗的途程之中,从来不想过较为安逸的生活。约定下午三点离校。中午我到招待所,管理员告诉我:“杨先生把住宿费、餐费全都结清了,她坚持一定要自己付。”我……

杨绛师的九十寿辰就这样在清华园安安静静度过的。

下午三点我到甲所送她回家。到家后一开家门,在家看门的两个小姑娘高兴地喊“杨奶奶回来了。”只见屋里又多了许多鲜花、蛋糕。她送给司机一个大蛋糕。

回家以后,她又要伏案工作。杨绛师的辛苦,刻铭在她的脸庞和双鬓上,耕耘的丰硕成果,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她是善良、正直、谦和、仁爱的象征,所有了解她的人都对她表示由衷的尊敬。我一直视她为尊师和慈母,她的人品永远是后辈学人的楷模。

仁者寿。杨绛师今贺期颐,更待“茶寿”再相庆。

本文为作者专为《清华校友通讯》撰写。

相关新闻

  • 282012.03

    郭维敬:读承宪康《仁者寿》一文有感

    承宪康校友于2011年5月25日在病榻上,不顾沉疴巨痛,饱含激情挥笔写就,于6月6日发表在《文汇报》《笔会》上的那篇《仁者寿》——恭祝杨绛师期颐嵩寿的文章,读后,不禁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 112020.08
  • 232012.03

    王桂增:亦师亦友承宪康

    ——沉痛悼念承宪康老师王桂增(1965动力机械) 我与承宪康老师相识纯粹因为校友返校。

  • 142018.09

    怀念父亲周寿宪

    父亲周寿宪,籍贯江苏淮安,1925年10月出生于湖北武汉。生前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和中科院计算机专业的主要创始者之一。

  • 052012.05

    吴荫芳 杨茂梤:好领导 好兄长 好朋友——悼念承宪康

    吴荫芳 杨茂梤(1961动力) 2月7日晚接到承宪康病逝消息,悲痛、怀念、惋惜、无奈,往事历历在目,心情异常复杂。

  • 282012.03

    史际平:我们拿什么来纪念您? ——悼承宪康老师

    史际平(1978级精仪) 承宪康老师去世后,我默默地关注着相关的纪念活动,曾想写一写与承老师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读过他许多同学和同事发表在校友网上的纪念文章后总感到我和他的年龄差距较大,与他的交往也不是很多。

  • 062012.03

    承宪康教授生平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原秘书长、校长办公室原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承宪康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7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 062012.03

    沉痛悼念承宪康教授(PPS)

    沉痛悼念承宪康教授.pps

  • 292012.03

    刘泰:怀念承宪康同志

    刘泰(1954土木) 承宪康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献给了清华大学。

  • 272024.05

    关于《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杨绛先生晚年最后做的一件她认为很必要的事,是亲手销毁了钱锺书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记,以及某些亲友的书信。虽然我觉得很可惜,曾多次劝阻,但未能让她回心转意。其后不久,我应约往谒。那天恰巧保姆小吴休息回家了,是杨先生亲自开的门。经过走道时,她指指左侧的壁柜说,“一些保留的读者来信(一般均已读过)都用纸箱分盛了摞在里面,将来连同我们近年收存的报刊杂志的评论等,一同交清华档案馆保存。”那天在她的卧室聊天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