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镇强:“洋人请我”的回忆

2012-09-11 |

李镇强 (1964土木)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了,可以请进来,走出去。在国外的洋人来看,是可以到中国来了,也可以请中国人出去了。下边简单说说洋人请我的往事。

1979年秋天,在杭州召开了“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会议”。我向大会提交了论文,并在大会上发言。这一技术成果引起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孙家炽工程师的注意。孙秘书长说,这项技术成果有中国特色,我看可以拿出去交流。

198010月,应“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的邀请,我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代表团”的名义,到西欧访问。先后到瑞士和德国做学术交流。

19829月,在北京西郊友谊宾馆召开了“中美桥梁和结构工程会议”。美国的知名学者林同炎先生前来主持会议。在大会结束时,中国建筑科学院总工程师杜拱辰先生,把我介绍给林同炎先生,林同炎先生马上对我说:“你做了很多工作,比我有成绩。请你写一篇论文给我。”事后在陶逸钟先生的帮助之下翻译成英文,把我写的论文寄给林先生。19833月,这篇论文在美国世界核心技术刊物上发表出来。并被评鉴为-1983年有成就的论文。

19859月,应邀前往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结构工程会议”。在大会上,一位英国工程师和我谈论我提交大会的论文。在大会结束时,这位英国人给我他亲自写的聘请书——他是一家在英国伦敦的工程设计公司的老板,这家公司正式聘请我去英国工作,并将会为我去英国做出安排。这个工作一直进行到19862月,因为发生了意外的问题,而暂时停止下来。

19877月,我收到一份来自香港的电传,并约定我在北京长城饭店相见。应邀按时见面之后,我才知道这位名叫菲利普的洋人,有美国博士学位,现在是中美洲洪国(洪都拉斯国)的商会会长。菲先生拿出了有我在美国发表论文的那本刊物,向我请教技术问题。在参观了一些工程之后,在我们和向菲先生话别的时候,菲先生说:我们要学习你们的这些先进技术,看来只有邀请你李工程师去帮忙教授,才有可能学到手。

菲先生说:因为两国没有邦交,我回去要请洪国的总统批准,聘请你这位世界知名的技术专家了。198710月我收到包含有洪国总统批准、洪国外交部批准的“邀请函”。

19935月,应邀出席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混凝土工业技术国际会议”。之后,我又连续应邀参加了1996年在巴黎、1999年在意大利、2002年在伊斯坦堡、2005年在荷兰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在1999年的国际会议上,我荣获了“国际杰出成就奖”。

19935月,在美国旧金山“林同炎国际工程公司”,林先生十分热情地欢迎我,并由杨裕球先生驾车请我到“渔人码头”吃海鲜。事后,杨先生说,今天的活动算面试,你的成绩很好。我们特聘请你前来“林同炎国际工程公司”工作,你有“副总工程师”的头衔。

中国和洪国没有邦交。199310月在纽约,前中国常驻纽约联合国大使秦华孙请我吃饭时对我说,你就是驻洪国的民间大使,多做些工作。所以,我和洪国的总统、部长、议员时有接触。

1994年春天,洪国一位名叫杰克的议员来找我,并约定出去谈话。

按照约定,在一家五星级宾馆相见。这次杰克议员不是和我谈两国邦交问题,而是向我介绍一位和他一同来的人,这个人是一家叫“帝空建筑公司”的老板。杰克说要聘请我到这家公司去工作,一切都会使我满意的。当时我说,可以先去看看,试试之后再说吧。果然,事后我到了帝空公司时,为我准备好了办公室、助手,还有一辆汽车。

20025月,我到土耳其伊斯坦堡参加国际会议。这次我没有向大会提出论文,可是在和一位来自约旦的工程师交谈时,这个人马上知道了我的专长。他曾在刊物上读过我的论文。后来,这位约旦工程师一再说希望我去约旦。在话别时给我一张打印好的“邀请函”,聘请我为这家公司做-顾问工程师。

……

话说得远一点,我对所学的专业很有兴趣。每次在做工程设计工作时,一定要做到有所创新。方案设计时则是把新的创意具体化的过程。有了创新的工程设计,事后一定要撰写成论文。在论文里展现出创意的智慧。同时,这也算是对学校,对国家的一个交代。

这些年来,我先后在美国、意大利、德国、俄国等世界核心技术刊物上,不断地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一直处在学科前沿,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很多人在找机会,很多公司在招揽人材。洋人多次向我发来邀请,正是要提升他的公司的科技水平,壮大公司的竞争力。

世界是一个竞争的大舞台。回首往事,有那么多贵人给我机会,给我帮助,留下美好回忆。对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和友人,以及关心我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2012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