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石明泉:科技工作四十年与我的清华精神

2015-06-10 |

石明泉(1970级化工)

光阴似箭,我们离开清华大学,闯荡社会已经整整四十年了。我从一个普通的清华学子到国家厅局级的领导干部,能为山东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做了些有益的工作,这要得益于清华大学深厚的传统教育,尤其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深刻影响着我,鞭策着我,始终坚持工作高标准、做人要低调的原则,不管到哪里,做什么工作,遇到多大困难,都能尽最大努力,力求做得最好。

197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由于省属院校毕业生早于清华,很多省直单位新进名额已满,我分配到省科技办(省科委前身)的下属单位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这是一个仅70多人的处级单位,但却集中了北大、清华、同济、复旦、山大等名牌大学各个时期的毕业生,可谓人才积集。从业务上看,清华四年的专业学习与科技情报研究毫不相干,更无专业优势而言。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还是要靠清华精神支配自己的行动,工作上服从党组织安排,业务上靠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追求完美,在较短的时间适应了工作,以较强工作能力和突出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五年内,我从情报资料杂志编辑到综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1年,省科委组建科技成果处,我被任命为副处长。1983年,省直机关机构改革,我又任省科委专利成果处处长,负责全省科技成果管理和专利机构筹建工作。无论是科技成果管理,还是专利机构的筹建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新业务,这是因为,一是科技成果评审鉴定、科技奖励制度需要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涉及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要求公正公平,政策性很强;二是我国实行科技奖励和专利保护的双轨制,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作为这项新业务的负责人,的确压力很大,作为清华人,应发扬“爱岗敬业,自求卓越”的传统,要变压力为动力,为清华争光。首先必须树立信心,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争取上下联动的方式,逐渐制定并完善有关配套规定、办法和政策措施,保证工作顺利推进。科技奖励工作大大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山东科技工作快速发展。在具体业务管理中,我深感知识不足,专业技术面太窄,不能适应科技管理工作的要求。全省每年上报科技成果几千项到上万项,涉及工、农、医、理各个领域,而且都是各个领域的前沿技术,要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必须通过艰苦努力的学习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领域,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技术发展趋势,掌握各个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适应科技飞猛发展形势下科技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在十年成果管理岗位上与同事们共同努力,初步建立起全省科技成果评价奖励体系,技术市场管理制度,在全国较早组建起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我个人也在全国科技系统中被评为科技奖励先进工作者。在近十年的科委副主任职位上分管工业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我始终加持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上积极争取支持,对下充分发动群众群策群力,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高新区数量位居第二。我的体会是,作为清华人,最重要是要发扬自强不息、敢打硬仗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为清华争光。

在科技管理岗位上工作的几十年里,我始终将“厚德载物”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我认为,“厚德载物”含义非常深刻,人生成功与否,或说个人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大小,不只取决于知识技能,更重要的因素应是德行、胆识、创造力、坚韧性等综合素质的高低。一个人不管干什么,要想办成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为自己创造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至关重要。“厚德载物”的校训,就是要清华人走向社会应迅速适应并融入社会,学会处理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平时遇事不畏缩,勇敢面对现实,踏实做事,诚实做人,办事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学会适当妥协,掌握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才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谐的上级领导和同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1983年我任专利成果处处长,领导给我配了一个比我年长10多岁的老同志任副职,这样的班子结构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个老同志是五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在科委机关工作已几十年,经验丰富,能力也不错,两人能否搞好团结,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创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发展环境,对处里工作开展至关重要,我觉得,如果正副处长关系搞不好,尤其我们这种搭配,责任首先在我,因此,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充分尊重他,既是同事,更是朋友,由于正副处长关系融洽,工作步调一致,处内团结气氛浓,业务开拓有声有色。在政府机关工作,正确把握自己的定位,重要工作不缺位,原则问题不越位,创造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非常重要。作为委内的一个处室的领导,要与兄弟处室处理好关系;作为部门的负责人,除了与分管处室的领导关系融洽,还要与其他主任和不分管的处室搞好关系。我始终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精神,与各个方面打交道更多地表现尊重、理解与宽容别人,严格要求自己。由于多年来科技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总之,不管哪个时期毕业的清华人,只要真正领悟并认真实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就会给你一个实现人生理想的平台,为清华人争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有好的回报。

相关新闻

  • 162021.06

    两位清华人入选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12月下旬,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获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院士和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带头人、1950级土木系校友陈厚群院士名列其中。

  • 062021.01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我的责任

    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先应该有家国情怀,要为国家的重大需求、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献身研究。”对于获得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感言,“大家选我,不是因为我‘最美’,而是大家希望看到我们的国家更美。”虽已年过古稀,郝吉明依然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这是我的专业,我的责任,也是我应该有的担当。”

  • 292020.12

    两位清华人入选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6部门在北京向全社会发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获本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清华大学环境科...

  • 302023.01

    陈清泉院士:香港的科技工作者要身在香港、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是香港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耄耋之年仍奋斗科研和育人一线。大湾区之声在新年伊始特别策划《湾区·腾飞之光》,邀请陈清泉畅谈国家科技强国建设和香港创科发展。“虽然我86岁了,但是很有奔头”2017年6月,陈清泉牵头,与香港其他2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香港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巨大热情,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帮助解决一些...

  • 072010.12
  • 282019.10

    施一公: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

    10月26日,在浙江温州举办的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发表了题为《青年与科学精神》的主旨报告。

  • 142023.08

    一位“海归”科技工作者的梦想:让无碳能源早日普惠

    为了实现“把技术变成产品,让更多人可以使用”的愿望,李全(清华大学电机系1999级本、2003级硕)选择全职回国工作,任新奥集团首席产业技术创新总监、新奥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022008.12
  • 082010.12
  • 25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