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点不敢相信,或者不愿意承认,距离1996年本科毕业已20个年头了。可能是我本科毕业后直读博士,在学校多待了四年半的缘故,但确实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好像还没有做多少事情,或者说对自己的成绩还不满意。不管怎样,毕业20周年是要回母校的,因为当年你我的约定。
回到新水
学校非常重视我们毕业20年秩年活动,在校友总会的大力支持下,以胡钰同学为代表的很多同学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4月24日上午的毕业20周年纪念大会十分成功,相信在现场的每一位同学都获益良多。我们特别荣幸,1991年接我们进校门的张孝文校长、方惠坚书记来了,1996年送我们出校门的王大中校长、贺美英书记来了,我们现任的邱勇校长也来了,注定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领导们进入主楼后厅会场时,1000多名同学及家人起立,以经久不息雷鸣般的掌声表示欢迎,看到老领导们都健在,身体还不错,真是发自内心里高兴。
四位老师回顾了我们在校5年期间,在国家改革春风下,清华当年提出并细化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过程,并对我们这些正步入中年,在各自岗位上已成为骨干的学子们提出殷切期望,特别强调要按照他们的健康标准“保八、争九、上不封顶”,为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贡献的同时,要注重身体健康,这既是老师对学生的嘱托,更像是家长对孩子的叮咛,怎能不让人动容!当天晚上,同学们在微信群开始分享两位老领导专门为我们毕业20年写的题词,张校长的题词是:“盛世返校传佳音,难忘清华育我情”,方书记的题词是:“发扬清华优良传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是老领导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在校庆期间各项活动安排十分紧凑的情况下,邱勇校长来到大会现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邱老师讲话十分风趣,也很接地气,从我们年级创办“女生节”谈起,把今年男生对女生表白的“小爱”形象地上升为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大爱,介绍了学校20年的发展变化,展望了新百年美好前景,特别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105周年校庆发来的贺信,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要求我们继续维护校友形象,继续为母校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争光添彩。大会还特别安排颁发了首届“清华新百年基础教学教师奖”,无疑提升了纪念大会的意义。
大会分学术研究、公共服务和企业创业三个板块进行了交流分享,3位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代表堪称“大牛”,吴旻和时松海两位同学已在美国知名研究机构获得教授职位并在业界取得骄人成绩;3位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的同学分享了他们的感悟和体会,展现了不为眼前利益所诱惑,立足本职,甘于平凡又超越平凡,追求自我又放弃自我的合作、奉献精神;6位企业界的精英代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清华人的家国情怀,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人文本质。三个方面的优秀代表,20年坚忍、拼搏,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清华精神,以突出贡献向母校汇报,通过交流分享,相互启发,相互勉励。我认为,在清华共同精神的感召下,所有一字班同学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我们的同学、清华校友,不管是谁,不论在什么领域,只要取得成绩,我们都是骄傲的,也是高兴的。
25年前,我们有幸与清华结缘。而今的清华园,早已成为我们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殿堂,也是20年来让我们每一个清华人一直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圣地,总有一种敬畏感,总要或多或少扪心自问,这些年,我们是否对得起母校的培养,是否至少没有给母校抹黑!即使没有在大会上登台交流展示,我相信,每一位回来的同学,总是会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向母校汇报。
纪念大会是一场精神盛宴,也是一堂生动的现场实践教育课,让我们接受再教育,经历精神洗礼,给思想再充电,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提供了新的动力。
“水滴计划”因材施教导师聘任仪式
当天下午,水利系举行了91级校友“饮水思源”奖学金捐赠及“水滴计划”因材施教导师聘任仪式,我们91级同学积极响应系里和学长号召,捐赠了奖学金;我们十五位同学受聘为生涯导师,参与到本科生因材施教计划。我想,毕业20年了,大家在各自领域、不同战线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现在也有条件回馈母校,尽微薄之力。毕业20年,与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年龄差距20多岁,可能存在“代沟”,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基本的价值层面的东西是不会变的,特别是我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清华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支柱。
水工13合影
同学们陆续返回工作岗位后,还继续在微信里发朋友圈,发返校欢聚的照片,分享着回校的感悟,还沉浸在校庆活动的氛围之中。是的,丰富的营养要慢慢吸收,精神的洗礼要缓缓沉淀。我们已是骨干,正当年,还要上升,如果说当年在校5年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那么这次短暂而重要的返校,是更高层次的精神充电,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核心的清华精神,必将进一步激励我们一字班全体同学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约十年后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