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石:幸运的背后——追忆在清华园的日子

2018-10-09 | 李石(1997级化学) | 来源 微信公号“政治学人” |

李石,1997年9月—2001年7月,清华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2001年9月—2004年1月,清华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 2004年4月—2007年7月,意大利罗马LUISS大学政治科学系,政治哲学博士; 2008年1月—2009年9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博士后; 2016年9月—2017年8月,英国剑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代表性专著为《积极自由的悖论》,在政治哲学、伦理学领域学术成果丰富。

翻开我的履历,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我是个幸运的人。尤其是在学业上,自从中考之后,我就似乎没有经历过决定命运的考试。保送上大学、保送硕士生,申请博士留学、申请博士后工作……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基本没耽搁。然而,就像观赏绚丽惊险的花样滑冰的观众们看不到运动员在练习时会摔倒多少次,会付出怎样痛彻心扉伤痛一样,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在这些幸运的背后都是什么。是明智的选择、是残酷的竞争、是亲人的鼓励、是坚持、是无奈、甚至是硬着头皮上,这一切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我刚进清华的时候并不是体育生,但因为我小时候在家乡练过游泳;而且,我自己很喜欢游泳,所以就毛遂自荐地进了清华大学游泳队。

游泳队每周至少训练三次,夏天在靠近学校西门的西湖游泳池,冬天在西体老旧的室内小游泳池。西湖游泳池是露天的标准50米泳池,在这样的泳池里能够进行比较规范的训练。西体的室内小游泳池长度大概只有20米,所以训练时就得不断地转身。转身之后,再一登壁,划两下,就能到泳池的另一边。实际上,训练效果很不理想。但是,游泳队员们并没有嫌弃这个小池子,反而有几分自豪。因为,听说毛主席也曾在这个泳池里游过泳。

游泳队的其他队员都是体育特长生,成绩自然都比我好。我在游泳队里的成绩是垫底的,但这并没有削弱我对游泳的热爱。一方面,我对在集体里处于落后状态的承受力比较强。这大概是因为我小时候在家乡游泳队里的成绩就一直是倒数。我父母望女成龙心切,让教练给我加大训练量,还不断强化我“吃苦耐劳”的特性。但是,根据教练的判断,我的身体素质并不适合游泳。在从教练嘴里听到,我无论如何努力最多不过拿个省冠军,这样的论断后。我父母果断地让我放弃了游泳训练。因为,这离他们的期望实在太遥远了。另一方面,虽然我在游泳队找不到价值感、甚至会受打击,但我确实喜欢游泳时水流划过身体的感觉。训练时,我甚至会哼着流行歌,感受着水流快速地在身边划过,而我就像一条快乐的海豚,在浪花之间上下翻动。即使训练很累、很漫长,我却也不会觉得枯燥。

在清华游泳队里,我的遭遇也是类似的。教练并不特别地指导我,大概因为即使指导也游不出比赛拿名次的成绩。只是让我跟着别的队员游,在长距离训练时,我总是最后一个出发,喝着前面队员的“洗脚水”,有时还会被游得快的队员超一圈、两圈……我也曾打过退堂鼓,心想自己没必要找罪受,觉得自己在游泳队里很没面子,自尊心快要绷不住。但转念一想,我如果不参加游泳队,出于爱好,我也会天天来游泳,而且还要买游泳票。所以还是留在游泳队好,至少可以省了游泳票的钱。后来,我也就不想这么多,硬着头皮跟着游泳队训练,抓住一切机会向其他队员和教练学习,提升自己。

没过多久,真正考验我自尊心的时刻到来了。1999年夏天,清华游泳队要参加首都高校“热浪杯”游泳比赛。教练让队员们报项目,我的长项是短距离的自由泳。但是,像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这样的项目,竞争会非常激烈。我考虑再三告诉教练,我想报最长距离的1500米自由泳。教练非常惊讶,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你能游这个项目吗?长距离很耗体力的,你平时的训练量都不够啊!”我想说出自己的理由,但没好意思开口。教练迟疑了一下,接着说:“这个项目报的人少,是吧?嗯……那行吧,那你就报这个吧。不过从今天开始,你就得加大训练量了。”

从那天开始,我便天天去训练,并且加大训练量,为1500米自由泳项目做准备。当时,也有好心的队员劝我,你别游这个项目了,1500米落在最后,姿势都会变形的,到时候所有人都看着你。听了这些话,我好像已经置身比赛的泳池:来自北京各高校的运动员、教练员都在盯着一个被人超了好几圈、姿势变形的游泳者,我真的觉得该有个地缝让我钻进去比较好。但我仍然认为,我的策略是可行的:报1500米自由泳项目的选手一定很少,没准我只要坚持游下来就可以拿到名次,这也许是我此生之中仅有的一次参赛拿名次的机会了。(小时候在家乡游泳队训练时,每次比赛我都没被选中参赛,大概是形成心理阴影了。)于是,我继续硬着头皮,每天训练,饭量激增。每次训练完都能吃下小盆大小的一碗刀削面。

六月,比赛临近,因为训练量太大,我甚至失眠了。每天晚上睡不着,时刻处于兴奋状态。幸好,离比赛已经没有几天,否则的话,我可能真的挺不住了。比赛当天,我一反常态地轻松而兴奋,同行的其他队员都或多或少有些紧张,而我心里只想着“坚持游下来就行”,心里似乎没有一点压力。出发前,教练给每个队员嘱咐最后的战略战术,而对于我,她只有一句话:“坚持游下来!”

比赛进程与我所预料的如出一辙,1500米自由泳项目只有两名选手参赛。另一名选手从一开始就遥遥领先,比赛过程中超了我好几圈,早早地上岸休息了。而我却一直缓慢而倔强地在水里划行,后半程泳姿变形,速度更慢;在最后几圈的挣扎中,我几乎能听到队员们和教练们的不耐烦;当然,在我游到最后一圈时,我终于听到了自己队员和教练的鼓励和加油声。那时,我的双臂已经失去了知觉,只是机械地转动着;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抬都抬不起来。当我最后触壁的瞬间,我抬起头来,看见了教练脸上的微笑。

当我爬出水面,坐在水边喘气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为清华大学游泳队争得了一枚银牌。

那天之后,我决定退出清华游泳队。我去跟教练说我的想法,因为我不是体育特招生,所以教练也不便挽留,便答应我。临走时,教练说:“以后有比赛,你还来。给我们打个补丁。”我微笑着点点头,我想,这也许是对我游泳生涯的最高评价了。

离开清华后,我时常会想起这段训练、参赛的经历,也时常会把我好不容易挣来的这枚银牌拿出来摸摸、看看。虽然我很少跟人说起这块银牌后面的秘密,但我从未因获得这枚奖牌而感到一丝羞愧,反而时时感到它给我带来的力量。在嘲笑、怀疑、甚至是怜悯中坚持自己,在关键时刻硬着头皮上,也许正是幸运的另一面。


相关新闻

  • 262016.03

    清华园重聚

    清华园重聚(环21)

  • 132008.10
  • 072016.06

    回归清华园

    1946年10月10日,静寂荒凉的清华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自从1937年秋离开秀美的清华园,师生们再度聚首于此,举办复校开学典礼。

  • 292016.03

    我与清华园

    我始终觉得清华园最经典的还是老校区,清华学堂、大礼堂和草坪前的日晷还有一教等,构成了永恒的学园。我特别爱到清华学堂上自习,尽管灯光有些暗,但人均面积很....

  • 292016.03

    我在清华的日子

    现在想起来,在清华读书的日子是我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时光之一。我们在清华刻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如饥似渴地读书,讨论,经历了改革开放思潮的洗礼....

  • 142019.03

    金大胜:追忆清华园的似水流年

    “向时间要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工作方法,后来在工作中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我在中科大任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期间,真是教学科研、党政工作双肩挑,除了努力提....

  • 042023.09

    在清华园遇见傅先生

    四月,清华园最美丽的时节,山朗水涨,花木葱茏,灵秀之气,堪比江南。2023年4月15日,“纪念傅璇琮先生诞辰90周年暨《傅璇琮文集》发布会”在人文楼举行。高朋满座,胜友云集,这是“有史以来清华园内古典文学学者最多的一天”(孙明君教授语)。躬逢盛会,聆听各路专家宏论,那全场满是爱意的缅怀之情,加深了我对先生道德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让我再次忆及与先生交往的那些日子,也强烈地感到,是该写一...

  • 102011.01
  • 072017.09

    方志刚:梦回清华园

    五载清华园,频频入梦甜。 梦里岂觉苦?往事动心弦。 漫步银杏道,倘佯荷塘边。 欢笑盈斗室,攻读伴群贤。 自从挥涕别,明珠播周天。

  • 222021.07

    彭珮云的清华园岁月

    解放战争时期,彭珮云曾任清华大学中共地下党“南系”支部书记、党总支委员。北平解放后的1949年3月,不到20岁的彭珮云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党总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