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袁帆:迟来的解密,深切的怀念

2019-04-19 | 袁帆(1975级建工) |

在四十年前的清华园里,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位戴眼镜的中年人,艰难地摇动一部手摇残疾车,奔波在教学大楼和实验室之间,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他是谁?他就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力学教研组”的沈恒滋老师。

沈恒滋(1934—1982),江苏苏州东山人,1954年考入清华大学,在学生时代就是品学兼优的代表,担任过系学生会主席和政治辅导员。1958年毕业后留校,一面搞科学研究,一面担任系党总支委员、副书记,负责团的工作,具备清华大学“蒋南翔时代”培养的“双肩挑”型人才的典型素质。在十年“文革”的清华,沈恒滋一样受到了政治冲击,也背负了莫须有的罪名。最可悲的是,在繁重的下放劳动和政治运动折腾中,又身患骨癌,在1974年5月被截去了右腿,变成了“残疾人”。即使如此,沈老师仍然以坚强的毅力与残疾和病魔作斗争,并幻想有一天能重新走上讲台。

1978年9月,清华大学在经历十年“文革”浩劫后教学活动逐渐进入正轨,被解散了十年的结构力学教研组重新恢复,教学工作非常繁重。沈老师在政治上被“平反”以后,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主动要求承担讲课任务。教研组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而他在此之前已经为重上讲台而锻炼了很久,最后在反复要求下被批准上课。作为一个残疾人,沈老师付出的辛劳非常人所能,每次上课都要比别人早出发半小时,连续站在讲台上授课,既要讲,又要写,又要擦,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沈老师的授课水平相当高,备课充分,基本上不看讲稿,复杂的理论被他讲解后变得容易理解,因此他讲授的课程很受同学的欢迎!他除了担任“结构力学”授课外,还参与“高等数学”的辅导课,努力帮助学员抢回被政治运动耽误的学业。

我们1975级建工系学员亲身见证了沈老师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师德。在那个时候,沈老师曾经给我们地五班上过“结构力学”课,我还有幸单独接受过他的课程传授与答疑,亲身感受到他饱满的工作情绪和精辟的专业传授,并且为他的非凡精神所深深感动!

在我们毕业后没多久,听说沈老师又病倒了。原来截肢并没能彻底阻止癌细胞的悄悄蔓延,最后转移为肺癌。即使身处绝境,沈老师仍然保持了乐观的人生态度,病情稍有好转就让夫人帮助整理科研资料,一直坚持同病魔顽强抗争了八个月。据知情人告知,在生命的最后他提出的希望竟然是:在去世之后不要开追悼会,一切从简,不要买新衣服,新的烧了可惜;开个座谈会,让大家给他提提意见,指出他的缺点,让孩子去听听受教育!读到这里,我想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1982年7月27日,病魔最终夺走了沈老师年仅四十八岁的生命!清华园失去了一位情操高尚、学术精湛、斗志顽强、态度乐观的“教书育人”楷模,这让他的同事和学生们感伤不已,惋惜至极!2011年5月,在纪念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之际,沈老师的夫人金丽华(1959级土木系)老师撰写文章,题目是《两位清华教师参加我国第三次核试验追记》,揭秘了一段清华大学系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往事,以及我们的两位老师沈恒滋、阚永魁代表清华大学为发展中国核武器防护事业所做的贡献。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基本知道了那段历史的概貌,面对这迟来的解密,真的是感触良多!既为两位清华年轻教师当年为“两弹一星”工程做出贡献而感到骄傲,也为他们被“文化大革命”耽误了最好的年华,甚至付出了身残代价而感到惋惜,当然也为曾经受到过他们的真心教诲而感到荣幸!

当年清华0304科研组在核爆炸现场所做的试验非常有价值,取得的大量实测数据为建立中国核防护工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我们1975级毕业四十周年之际,我们深深缅怀沈恒滋老师!斯人已去,历史向前。那个坐在那辆手摇残疾车上奔波的坚强身影,站在讲台上不知疲倦讲课的病残老师,将永远鲜活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这正是:

身残志坚重师德,英年壮志勇拼搏;

戈壁马兰献恒滋,芬芳弥久漫天国!

后记:

这篇文章最初写于2012年。在我们1975级毕业四十周年之际,略作修改。谨以此文向尊敬的沈恒滋老师致敬!并祝愿他的战友阚永魁老师健康长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