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张开平:十年,走过世界,归来清华

2019-05-07 | 来源 公号“清华新闻与传播校友会”2019-05-07 |

张开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本科生;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助理教授,斯坦福大学传播学博士,仲英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民主治理与政治传播,学术论文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及会议。

前言

2009年的夏天,我从清华本科毕业赴美留学;2019年的今天,我已回母校清华任教近一年。十年间,我从这座园子出发,绕世界一圈,又回到了这座最熟悉和深爱的园子。

张开平,2009年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毕业(左二坐)

初到美利坚

2009年8月,我来到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读传播学硕士。仅带着两只行李箱,我开始了留学生活。由于地处五大湖区,冬季寒冷漫长,常常十月底便入冬,直至次年三四月还会漫天飞雪。这里的一份安静寂寞,在美国人眼中视为宜居,而对于留学生来说,则是读书的好环境。为了适应全英文的学习环境,我常常整日待在图书馆,研读材料,完成作业;为了8点的早课,常常在漆黑的清晨冒着大雪出门;为了反复锤炼小组研究课题,常常与同学讨论至深夜。

张开平,2011年密歇根大学硕士毕业

这两年安静简单的小镇生活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在这两年里,我完成了国内与国外知识体系之间的衔接和转换,掌握了研究的设计和分析的细节,并适应了在全英文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和社交。那段经历使我愈发想要了解了美国的中西部地区——这群无论是在政治、文化上、还是生活方式上都非常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普通美国人,拥有哪些区别于电影中波士顿、纽约和旧金山的普罗大众的生活图景。一年半后,我被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系录取。挥别了密歇根的红叶,来到了位于美国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系攻读博士。

博士是场修行

加州常年阳光明媚,来自太平洋的清凉海风加上壮阔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与密歇根州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

与中部相对安静、保守的生活相比,这里年轻、富裕、充满活力;这里崇尚多元文化,相信“平等”、“自由”、“包容”和“一切皆有可能”。斯坦福大学毗邻硅谷。在这样一座学术与科技的殿堂,我接触到众多享誉世界的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朴素的穿着遮不住他们极具洞察力和穿透力的思想和观点。这里有年轻有为,横贯学界与业界的教授,也有同时修读哲学和法学博士的同龄人。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对知识的真正而持久的好奇,也看到知识、技术和财富之间的转换;而更多的,是遵从内心、从容不迫的潜心耕耘。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的环境宜人,但学业和科研压力极大。同届9人中,我是唯一一个中国人。斯坦福的博士平均毕业年限是5.75年,博士中后期便进入了智力、体力和心理上的耐力战。博士论文期间,我独自在一座中国的南方小城做田野调查。年关将近,我住的那家小酒店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我白天调研收集数据,晚上窝在小酒店里吃外卖、整理资料、录入数据。在那些不眠夜里,遥想母校的芬芳和当初的梦想,我始终没有放弃。

张开平与同届博士生(右一)

经过六年的耕耘,我在2017年9月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它丰富而漫长的过程不仅是对科学思维的锤炼,更是对性格的磨砺。而在其中,我完成了从出生的北方小城考到清华后又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我学会了从科学的角度批判地审视社会运行的普遍规律,以比较的视角来理解世界和历史,也在远观中国的过程中更加关心中国。于是博士毕业之后,我回到了当年出发的地方,母校清华。

绕世界一圈,我回到了这里

2018年8月,我回到清华社会科学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站上了清华的讲堂。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清华的食堂,六教晚归。清华,我回来了。

我要感谢母校清华和新闻学院,它们赋予了我太多太多。在这里我拥有了我终身受益的视野和师友,更学会了脚踏实地、坚忍不拔。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为自己是它的一份子而骄傲,无论是曾经作为学子,还是如今作为老师。

张开平与博士导师詹姆斯·费什金教授合影

今年是我们本科毕业十周年。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见证者我们从青春烂漫走过而立之年。我要敬这十年的时光一杯,感谢它见证了我们的努力并让我们变得更成熟从容;我要敬给曾经或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家人、师长和朋友,是他们使这一切成为可能;更要敬我们自己,在无数个想放弃的时候坚持了下来。

祝愿母校清华、新闻学院和我们的未来,越来越好!


相关新闻

  • 142019.08

    清华西大操场:世界杯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眼前的一切,不禁使我想起40年前在清华园第一次看世界杯电视转播,一幕幕生动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

  • 052022.07

    清华大学主办第十届世界和平论坛

    7月3日上午,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第十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维护国际战略稳定:共同、综合、合作”。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多国前政要、驻华使节、智库负责人将重点讨论如何推动当下被中断的全球化继续向前发展。论坛将集思广益,对国际局势展开讨论、研判并提出相关建议。第十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现场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法国前...

  • 162021.06

    傅熹年的古典文化世界

    傅熹年的古典文化世界

  • 112018.02

    这位清华才子是世界材料界的“中国名片”

    百年前的今天,一位给中国材料发展带来长达半个世纪影响的人诞生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严东生。

  • 112016.04

    十年一觉清华缘

    不管是在美国读博士,还是在谷歌工作,抑或是现在回国创业,毕业十年来的成长非常得益于清华特有的互帮互助,乐于合作的精神与文化,受益于身边的清华人给予的促....

  • 162007.10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文:阿忆 遥远的清华园在中国,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车夫小贩,"清华"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在它成长的早年,它是国运衰败中的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一个中国人为之的动情的故事。如果说俄国圣彼得堡起源于一展帐篷,清华大学的起源就是这工字厅。彼得大帝在帐篷里开拓了一座城市,清华大学从工字厅开始,奋斗成中华名校。 【主持人陈晓楠:我身后这片房子是清华工字厅。它的大小房间到底有多少,谁也说...

  • 282019.08

    快手宿华:记录世界,是为了让世界更美好

    “怎样通过快手平台让世界变得更好,这件事太有趣了,我想一辈子做学生。”宿华说。

  • 092019.12

    无问十年-清华大学赴渝定向选调生十年纪

    每逢一年毕业季,即到人生抉择时 每年7月,莘莘学子都将从清华园走出,迈向人生新的征程 十年来,他们脚步坚定,无问西东 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

  • 262021.10

    50年前,这个清华人的笑传遍世界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决议。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昂首走进阔别多年的联合国大会议会厅。经过多年的外交斗争,新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联合国内再一次响起了来自红色中国的声音。上午10点30分,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走到写着“China”的坐席前,在礼宾司长亲自为他拉开的椅子上坐下。这时有记者问:“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张...

  • 122017.07

    郝景芳:为“平行世界”建桥

    郝景芳因科幻小说为人们所知,然而现实中没有科幻的按钮。假若确有平行世界存在,历史的代沟、阶层的距离则会构成不同世界的边沿。在所期待的遇见、沟通、和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