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陈行甲:一个疫情中受困者和行动者的成长

2020-03-29 | 陈行甲(2001级硕,公管) | 来源 公号“奴隶社会”2020-03-29 |

作者:陈行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

图片来自作者微博

全国的疫情基本控制住了,到了该反思和总结的时候了。昨天我带着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的同事开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会,恒晖发布了抗疫工作总结,我们的抗疫前期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今天这篇文章是我个人也是恒晖抗疫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总结不意味着终止,而是另一个开始,接下来我要做的事还不少。

一、我的经历

对于我个人来说,抗击疫情是人生中极其特殊的一段经历。我是受困者,又是行动者,也在这期间收获了一些成长。

受困者

从 1 月 19 日由深圳回到湖北宜昌,到 3 月 23 日乘坐宜昌至深圳的首趟复工专列回到深圳,我整整在家呆了 64 天,其中 29 天处于居住的楼栋整体封闭被限制出门的状态。1 月 23 日武汉封城,随即湖北封省。1月 29 日我正楼下的邻居感染住院,几天之内我居住的小区六例确认感染,身在疫区,行动受困,精神也受困。说完全不紧张是假的,毕竟家里有老有小。但是我从内心深处没有怕过,从最一开始的态势我就知道自己正在面对一场战争,怕没有用。

行动者

我是在 1 月 24 日武汉封城第二天开始行动的。可以说,我的行动持续到今天。回头看这六十多天,我正好完整地经历了重大灾害救助的四个阶段:紧急救援期、灾害中脆弱群体救助期、灾情恢复期、减灾备灾期。我做的事不多,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完整地经过了这四个阶段的公益人,我愿意把我的经历和思考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也请公益界的同行们批评指导。

图片来自作者

第一阶段:紧急救援期。我们恒晖成立不满三年,还没有取得公募资质,但是我一刻都没有等。我利用这三年公益生涯中积累的资源,四处求助,为前线募集一些急用物资。我们共募集到 118436 个口罩、1438 副护目镜、2000 副医用手套、100 台车载空气净化器、10000 个防护面罩、500 支水银体温计等物资送到抗疫前线的多家医院。

一周之后,开始有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主动找到我,希望捐款给恒晖来支持抗疫前线。这种我们没有主动募集但是凭借信任而来的捐赠我们共收到 91 笔,总计1,307,604.68 元。大到几万元,小到几十元,这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选择信任我,信任恒晖,相信我们绝对不会辜负他们的爱心,我深深感动且深受鼓舞。这些钱我们一分不留地用到了抗击疫情的前线。截止目前,这些朋友的捐赠已支出 1,312,247.23 元,总执行率 100.36%,多支出的部分是用恒晖疫情前收到的非限定性捐赠支持的。每一笔钱怎么来的,怎么花的,恒晖做了详细的公示。在这里算是向众多选择信任我和恒晖的朋友们的一个交代。谢谢你们!

第二阶段:灾害中脆弱群体救助期。当武汉滞留人员及社区保障状况引起公众担忧时,恒晖联合武汉多个一线志愿者组织共同发起了“春暖武汉”困境群体救援行动,旨在作为政府力量的补充,改善疫情期间武汉困境群体的生活状况。

图片来自作者微博

第三阶段:灾情恢复期。恒晖联合澎湃新闻、沿海建设、深圳交通银行等支持单位发起“抱薪者子女教育与陪伴”公益项目,为抗击疫情中牺牲的医务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公益工作者、志愿者、记者、警察、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等英雄的未成年子女提供 0-22 岁成长教育资金及公益陪伴活动,陪他们一起长大。

这是一个应该被铭记的群体,截止目前通过媒体报道抗疫一线牺牲的英雄已达 329 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公益项目让英雄的名字不被时间的黄沙所掩埋,让英雄的精神在他们后辈的成长中延续。

第四阶段:减灾备灾期。阶段性战胜疫情后,如何防止这类灾难的再度爆发是重中之重。恒晖正在与人工智能医疗企业九峰医疗联手,筹划为公共卫生条件薄弱地区捐赠疫情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疾病的异常发展趋势,预估传染性,进行提前预警。预警系统可排除人为干扰因素,从而及早发现疾病,有效控制疾病,防止疫情再度爆发。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参与民间国际援助。前期国内有难时,一家瑞士爱心机构从当地购买了很多医疗物资通过恒晖捐赠到了武汉。当下国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们也应知恩图报,团结起来消灭病毒。恒晖已募集到了 120,000 元相关善款,将定向用于从国内采购医疗物资运往瑞士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

疫情初期瑞士朋友帮我们募集医疗物资的情景

我收获的成长:一是从事业角度我成长了。投身公益三年,我总体上还算是一个公益新兵和素人,这一次的抗疫全过程倾情投入,让我密集地收获了许多经验教训和感悟。特别是在战斗中凝聚了 991 名铁杆志愿者朋友,恒晖在外围,志愿者在内线,我们无缝衔接,打出了许多精彩配合。疫情期间我通过微博及时发布我们的公益行动,我的微博粉丝从 14 万增长到 26 万,大家都在鼓励我做的透明有效的公益……这些都是我今后公益人生的宝贵财富。

二是从家庭角度我也成长了。我每天坚持至少给家人做一顿饭,爱人说疫情期间我为家庭做的饭,超过了过去二十年为家人做过的饭的总和。爱人在抗疫期间担任了我的参谋角色,全方位支持我,最难忘的是在我难过得流泪的时候她从背后给我的拥抱。

从儿子初中毕业以后,我还从来没有和他一起呆过这么长时间。疫情期间我和爱人、儿子多次促膝谈心,互相推荐喜欢的书籍,互相分享记忆中的点滴,分享对生活、学习和事业的感悟,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我们三个人的心这么近过。以至于在乘坐解封后的复工专列回深圳前,面对暂时无法回京上学的儿子,我居然难过起来,继续留在老家陪伴儿子的爱人也红了眼眶。我知道这有些矫情,可是我明明确确地感觉到,经此一役,我们一家三口的感情升华了。

二、我的思考

1、公益组织在重大灾难的救助中要及时冲锋不缺位、适时让道不抢位。

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最终解决问题绝对只能靠国家队。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在党委政府的强力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量和效率首屈一指。但是国家队好比体积庞大的列车,也有块头大辎重多的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时,从启动到高速运转需要一点时间。而公益组织好比小电驴,我们有小快灵说动就动的优势。

在疫情爆发初期,前线防护物资需求缺口爆发式增长,国家队一时不能立刻补上,此时公益组织就好比众多的小电驴,即刻启动奔赴战场,既帮助前线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也抚慰了疫情爆发初期慌乱的人心。大约十天左右时间,国家队全面进场,前线防护物资的压力大有缓解,这个时候公益组织再继续参与抢购防护物资反而有哄抬物价的副作用了。大列车加速冲起来了,小电驴就应该让道,不宜为刷存在感继续挡在主道上了。

比如,我们恒晖在疫情过程中就经历了三次冲锋和三次退位。最开始我们和大家一样扑上去四处募集防护物资,大约十多天后这个需求缓解,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需求缺口。二月中旬,我们得到好几个外地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求助信息,他们紧急奔赴武汉前线,直接面对病毒,工作风险高,时间又长,但是连续两周天天吃盒饭方便面,连食品都无法很好地保障,担心身体扛不住,又考虑到武汉市政府那些天在忙着大事不好意思向政府反映。于是我们迅速联系武汉本地的志愿者朋友帮助他们改善伙食,连夜筹集挂面、羊肉、饼干等物资送过去,第二天就联络爱心支持给他们开自助餐。后又发现他们春节后紧急出征武汉时带的都是厚棉衣,而那几天武汉气温升高,他们无合适的换洗衣服,我们又帮助给前线医疗队员支持轻薄运动衣等衣物,以及内衣裤和卫生用品等。

这是那个阶段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全国四万多名医学战士驰援武汉,他们需要吃穿等后勤支持服务。那一阶段,我们联络前线志愿者共对 61 支医疗队援助了食品、衣物、洗衣机、烘干机等后勤物资累计五十余万元。大约十天后,武汉市政府腾出力量集中提高了医疗队的后勤保障水平。

这时我们再退位,又发现了一个新需求缺口,那就是外地滞留武汉的流浪无着人员、滞留武汉的大病儿童家庭、福利院和社区的孤寡老人们这些疫情中的特殊弱势群体,于是恒晖和火星联盟、九枪卫楚等多支志愿者团队又联合发起了“春暖武汉”项目。在“春暖武汉”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也及时地向政府反映我们看到的这些弱势者的困境,很快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于是“春暖武汉”在成功地执行完三期援助之后,再次安心地退出。

2、公益的全链条缺一环都不行,前线志愿者是重要一环。

敏锐地发现需求、合理地设计项目、快速地募集支持、从采购到送达一线的全程人力支持、全透明的公开,这些环节缺了任何一环都不行,都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公益活动。这一次,我们和前线志愿者队伍的强连接让我特别有感悟。这是一场战争,而武汉封城之后公益组织无法亲临前线,战场上就近有我们的人,就好比我们有一只手在那里,这一点特别重要。

我们在抗击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和志愿者队伍二十四小时在线的强连接,彼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后期恒晖专门制定了对志愿者进行支持的项目,给前线志愿者颁发感谢状,购买长期保险,并且就今后和这些志愿者的长期合作研究了机制办法。

3、紧急时期公益组织应坚持严谨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此次抗疫中,不管是采购物资、社区援助、还是长期项目,我们都遵循了如下流程:项目人员通过一线医院、志愿者统计物资需求— 基金会征询专家意见制定执行计划,包括预算、流程、负责人等 — 采购人员审验供货方资格、三方比价 — 物资协调及运输 — 受捐单位、个人接收并提交证明 — 项目人员复审,评估项目 — 捐赠方反馈,项目报告整理 — 总体公示。

尽管恒晖在项目管理方面有严格的审核标准,但我们也把握了紧急时期需要灵活简便的原则,保证在合规情况下,简化程序,绝不出现审批拖拉现象,迅速满足前线需求。

4、公益组织和政府的合作特别重要。

这次疫情中政府对公益组织非常支持。很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的公益组织都没有受限于原定战略方向和业务范围,民政部门在政策空间上给予了支持。深圳的许多公益组织在抗疫行动中积极有为,离不开深圳市民政局及时的鼓励性政策。身为一名新深圳人,我非常骄傲。

在抗击疫情的全过程中,在每一个阶段我都没少麻烦湖北的各级政府干部,或代求助者找他们求助,或找他们协调事情,或找他们解决难题,从没遇到过拒绝。特别是后期春暖武汉的项目经常召开的物资落地志愿者会,我们直接把武汉当地的福利院长和民政干部也当做志愿者拉着一起开会帮助对接,效率大大提高。

政府和公益组织有着一致的目标,就是为更公平更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对公益而言,我们的行动是为弱势者带来希望、解决部分问题、探索路径以及倡议倡导。每一个公益组织关于是否应该与政府合作、以及如何与政府合作都有自己的选择。但我想说的是,公益组织只有加入政府、企业的大循环中去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切实有效地解决大问题。

5、公益组织没有道德优势,不能端着,要坦然接受质疑和监督。

在这次疫情初期,一些公益组织遭遇到公众监督和质疑。如果面对监督质疑时回复“我这是在做公益呃!”“我多么辛苦,你没看见吗?!”或者“公益也是一门专业活,你不明白那是因为你不懂”之类的话,那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端着了。这样只会把公众越推越远,让公益变得愈发小众。公益同样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行业,我们别自己把自己放在道德高地上,那个地方寸草不生。周国平老师说过:“一个人的工作是否值得尊敬,取决于他完成工作的精神而非工作本身。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尽善尽美,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样的工作态度蕴含着神性。”

在爱心人士和亟需帮助的人之间,公益组织只是充当着桥梁联络的作用,我们对于双方均负有责任。恒晖在处理与捐助人和受益人相关的事务时,均秉承公开、透明、负责的态度,不仅从财务数据方面,也将行动的进展和有效性与双方进行沟通和报告,确保监督的存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资源和爱心的浪费。对于中长期项目,恒晖也要进行经常性的监测评估。我们也将致力于以公开的方式报告我们的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

6、公益项目除了满足需求外,也要防止伤害;还应该立足长远,防范未来风险。

一切救助行动都会以积极的方式或消极的方式产生着影响。我们实施公益项目,除了满足需求,也要注意防止伤害,例如各个项目中对受益人隐私的保护;对牺牲英雄家庭的支持采取“自愿、不打扰”原则;也避免受援助人过分依赖外部援助,将公益项目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公益组织应该立足长远,帮助疫情中受影响的人们恢复正常生活状态,还应考虑战胜疫情后如何防灾备灾。为此,恒晖启动了两个项目,一是之前提到的“抱薪者子女教育与陪伴”公益项目,为牺牲英雄子女提供长期的教育和公益陪伴活动,这个项目要长达 22 年,我们真的是要陪着这些孩子们长大。另外,恒晖正在与人工智能医疗企业积极携手,筹备公益+商业+政府合作的计划,为公共卫生条件相对薄弱地区捐献疫情预警设备,防止疫情的再爆发。

7、公益项目的执行成本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本次突发疫情中,尽管恒晖有大量人力投入,但对短、中期抗疫项目未收取任何执行费用及管理费用,相关成本由疫情前基金会收到的非限定性捐赠覆盖。但专业、有效、可持续的公益需要合理的成本,恒晖支持公益组织在日常项目和紧急事件中合理列支公益活动支出及管理费用,倡议公众正确认识公益活动成本,共同促进中国公益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更广泛的启示:我们同在地球村

这次疫情给社会各方面造成的冲击是空前的。我的父亲出生于一九四一年,他说这一辈子经历过解放前战乱亲伯父被杀,解放后五九年大饥荒亲堂兄饿死,文化大革命自己被整被打,算是经历过事的。但是这一次新冠病毒疫情这么大的灾害,他活到快八十岁第一次见。

国内疫情刚好转,但是世界范围内的恶化仍在继续。从发现第一例感染到第十万例,用了 67 天,但是第二个十万例只用了 11 天,第三个十万例只用了 4 天,第四个十万例仅用了 3 天。写这个稿子时,看到最新的全球确诊数据已突破五十万人,这第五个十万例,只用了 2天。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深陷危局,疫情在公共卫生条件落后的非洲也开始大面积出现。国内已连续数天内地新增病例归零,可是海外输入病例与日俱增。从今天凌晨零点起,我国外交部和国家移民管理局暂时停止了持有效中国签证和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史无前例地暂时关闭了国门。

病毒不需要护照,三月份以来疫情在全球环环相扣的飞速发展,让人目不暇接,也提供了很多独特的观察和反思的角度:

1、有时候你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提供帮助者还是被帮助者

一月底和二月,当中国疫情紧急的时候,全球纷纷伸出援手,将最需要的医疗物资飞快送到中国。但当病毒迅速转场之后,帮助我们的人们吃惊地发现在他们当地甚至难以募集到供医务人员使用的口罩和防护服。于是,轮到中国一夜之间变成帮助者。口罩,防护服,甚至医务人员开始从中国迅速输出。其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缺乏同理心的荒唐故事。

在这个快速转换里病毒教给了我们什么?我又想起了疫情早期感人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还有中国的一句老话:推己及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其实这就是公益的灵魂。

2、我们很可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疫情下半场,中国以自己付出的巨大代价为世界赢得了时间。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很多国家没有把握住这段宝贵的预警时间,重演了我们不愿看到的医疗挤兑状况,悲剧频繁上演。难道真要“吃一堑长一智”?这个局如何破?我觉得我们在大自然面前必须谦卑,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无能,这样才能脱离自以为是的盲目乐观,开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作为公益人,谦卑应该是永远的态度。

3、通向罗马的路不止一条

中国的战疫方式让世界瞩目,但也难以复制。病毒转场后,我们开始看到了其它国家不同的应对。谁好谁不好,答案尚未揭晓,这样问也太狭隘。每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必须做的就是不要停止观察、比较、思考和计划。多种预案在手,方能临危不乱,随机应变。

4、疫情结束之后

其实我想先问一句:疫情会彻底结束吗?它会不会再杀回中国?或者改头换面在未来重新出现?十七年前的 SARS 和这次的新冠病毒是同一个故事吗?……这次疫情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都很多很多,我们必须复盘、反思、总结和改变。疫情结束之后,天下并未太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放松警惕。就像我们公益人常说的那句话:公益永远在路上。

国内战场稍歇,国外战火正在蔓延,环球同此凉热,可以说新冠病毒是人类面临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些公益组织已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救援。不知道人类在这条黑暗隧道还要走多久,作为一名公益人,我希望公益成为隧道里的一盏灯。

德国著名的整合心理学家、集体创伤疗愈“口袋公益项目”发起人托马斯·希伯尔去年和前年曾来中国北上深三地做公益演讲,他在深圳的两场演讲都是我主持的。此刻我想起他的一句话:冬天的天空中会飘雪花。如果雪花飘落在冰面上,就会慢慢地凝结成冰;如果雪花飘落在流动的水面上,则会慢慢地随水融化,流向远方。

自然界的大灾难,就好比天空飘落的雪花。雪花飘落,谁都不得不接受和承受,无可逃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公益的力量把大家聚在一起,彼此温暖,就会增加河流的水温,让它更舒缓地流动,让我们有能量有力量去承受和疗愈灾难带给我们的伤痛。

谨以文与热爱和关心公益的朋友们共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