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隋少春:选择国防事业 坚守家国理想

2016-12-30 | 来源 清华新闻网2016年12月30日 |

——在清华大学2016年就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机械系2009届毕业生 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 隋少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言,向老师汇报我的工作。

我叫隋少春,现就职于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我2003年入学机械系,2009年7月硕士毕业工作,在校期间担任思想政治辅导员。

我对就业的认知,得益于清华优良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得益于清华就业引导“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的主题,这些都深入人心。机械系尤其重视就业引导工作,我在研一的时候,就作为助教参与组织了当时机械系学生组组长马明星老师为本科生设立的就业辅导课,这让我对就业有了深刻而全面的认知:就业不是将就一份职业,而是要成就一番事业。

我对行业的认知,来源于清华专业的就业指导,来源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就业实践活动。各类就业辅导讲座,各个行业形势发展报告,让我对社会、对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系里的组织下,我还曾到10余家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些过程中,我逐渐锚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国防军工事业。关于专业和地域的问题,我也在一位老清华学长身上找到了答案。他就是我国飞机设计研制的开拓者和第一个飞机结构设计研究的创建人:徐舜寿先生,他为了发展我国航空工业足迹遍及全国,每次调动他只有一句话:只要搞飞机,到哪儿都行。

做出了就业选择,更重要的是坚持。选择第一,坚持为重。清华人的选择是基于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和人生理想的聚合,这种选择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能坚持的选择,就会成了“折腾”。工作七年多来,我经历了七个工作岗位,先后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厂长和最年轻的部长;而这七年来,我担任基层工艺员的时间最长,三年多的时间。在基层岗位的坚持是最难的,虽难,但影响深远。所以,往往开始的坚持需要更多的支持,社会现实对理想的冲击,需要经常被“拍拍板砖”,顺便用这些“板砖”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精神城墙”。我记得,刚工作一年中,学校领导史宗恺老师、机械系领导单际国老师和马明星老师先后到成都看望我们,这种“扶上马”再“送一程”,的确让我们“稳”了不少。没有那个时候的给老师诉诉苦,也就不可能有后来向母校、向老师汇报我们取得的成绩。这几年,陈旭老师、史宗恺老师等多次到成飞看望我们;史老师还鼓励我继续学习提升,2012年,我又考取了清华的在职博士,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冯平法老师,他结合我的工作为我设定研究方向,帮助我指导我,我在今年1月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我爱人周婵工作后考取了清华的MPA,过勇老师知道后,很关心,主动愿意当我爱人的导师指导她完成学业。这种无私的关系呵护让我们充满力量。走进社会工作后,母校老师对我们的一句关心、一条短信、一个朋友圈点赞,在我们心中都会无限放大。

我喜欢分享,我告诉学弟学妹们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航空工业的发展正处在黄金时代,需要人才,需要清华人;我告诉他们,清华鼓励大家到航空工业贡献力量,来成飞公司工作,学校领导会经常来看你的。很高兴,航空工业的清华人越来越多,在成飞工作的清华同学已经有近20名了,他们中有卓越的管理者,有优秀的设计师,有引领发展的技术带头人。今年,成飞公司程福波董事长亲自带队到清华招聘,在成飞公司内部反响热烈。事后,程董事长跟我说,少春,你看学校领导,史老师、林老师对你们的事那么熟悉、那么关心。

请母校放心,请老师放心,刚刚结束的2016年珠海航展,无论是惊鸿一瞥,还是龙腾云霄,为中国铸剑九天的有您们的学生。

清华同学在就业时,要有大历史观,要从历史的维度看看工作的单位和所从事的事业,尊重历史,面向未来;要有能力自信,敢沉下来做事。清华人在工作时,要能适应环境,要有技术敏感性和发展敏感性,要又红又专。学校在就业引导中,在一些关系国家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是否敢于“建群”,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14位清华校友,这就是一个伟大的校友群,这也是清华的荣耀。

最后,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清华给予我们的不仅有知识的高度,更有情怀的温度,让我们能做一个有情怀的人,能为国家做一点事,我是幸福的。


相关新闻

  • 262022.05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隋少春:用无悔人生践行“追梦航空”的理想与信念

    多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回忆毕业时的决定,说道:“国家和学校给了我们最好的资源和舞台,作为清华人,我要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清华人应该做的事。”“择一业、忠一生”,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坚守。

  • 162019.05

    周光召:国防科技事业的卓越领导人

    众所周知,我国的核武器事业是白手起家,一批有望冲击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义无反顾地告别自己熟悉的专业,隐姓埋名去书写“两弹”突破的大篇章。周光召先生就是其....

  • 172024.10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清华博士扎根“西部核城”践行理想

    2024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中核四〇四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听听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董雪(2018级硕、2021级博,核研院)的心声吧

  • 042004.06
  • 172019.12

    心有理想 向阳而生——记中国科大教授、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

    2015年,已是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的李向阳在指导学生时常想,为什么不回国为自己的国家培养人才呢?他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

  • 162007.07
  • 152013.01
  • 242011.01

    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栾恩杰来母校调研

      1月19日上午,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原探月工程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清华大学精仪系1968届,硕)到清华大学调研。校党委书记胡和平在工字厅会见栾恩杰。    胡和平在会谈中感谢国家国防科工局对清华大学的支持,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合作。副校长康克军介绍了我校科研工作的总体情况。航天航空学院副院长陆建华汇报了我校参与“嫦娥二号”任务的有关情况,并对承担后续深空探测任务进行了展望。双方初步...

  • 062021.08

    选择种地的清华博士后建了一个理想中的农场

    种地、除草、施肥、给牲畜喂饲料……头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等头衔的80后女生石嫣,农活干得一点也不逊色。她喜欢称自己是农民,她的微博名字是“农人石嫣”。石嫣离不开土地。她和农业打了快20年的交道。考大学时,石嫣选择了农业;考取研究生时,她选择在农业方向进修;考取博士、博士后,她仍然选择了农业。被称为“新农人”的石嫣,经营的分享收获农场是她理想中的样子:农场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完全采用...

  • 192024.08

    刘武君: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