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心有理想 向阳而生——记中国科大教授、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

2019-12-17 | 刘爱华 杨凡 |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19-12-16 |

12月11日,ACM Fellow2019入选名单公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智能学部常务副部长、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教授,因在智能物联网与移动计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当选ACM Fellow。今年全球58名学者当选,华人7人,中国大陆仅3人上榜。

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创立于1947年,是全世界计算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学术组织。ACM Fellow用于表彰在计算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引导者,仅占计算机协会会员数的1%。当选ACM Fellow也就意味着进入了“计算机领域世界顶尖的1%”,是极高的专业荣誉。

对于这次当选,李向阳坦言,“是对我和合作者共同工作的认可,是一份荣誉”。

科教报国 践行初心使命

1990年,李向阳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理论班。此前的1989年,他获得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江苏省第一名。1988年至1990年间,他入选仅有20人的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集训班。

放弃已有良好基础的数学而选择计算机,李向阳有着非常理性的分析: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引领者。而正是一大批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深入探索,发明了计算机,让人类跨入了计算时代。他敏锐地意识到:数学可以推动计算技术跨越式发展。

2019年7月7日,李向阳作为校友代表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9届毕业生大会上发言

李向阳经常告诉学生,不要盲目追逐热点,只有脚踏实地,不求近功,才能拥有仰望星空的眼界。不久前,李向阳应邀为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的学生作了一场报告。面对学生提出如何选择科研方向的问题,李向阳的解惑颇具启发性:知己知彼、子母相权、坚持不懈、洞见症结。

知己知彼,就是要了解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自身的兴趣优势;子母相权,就是平衡好兴趣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有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洞见症结,就是学会看问题的关键点,要了解热点、直面痛点、寻找盲点。

9月22日,中国科大信息与智能学部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科大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部旨在整合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群优势,着力构筑学院间的合作平台、推动重大学科建设与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促进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学部的建立是当前形势下,学校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科大坚守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李向阳说。

万物互联 服务社会发展

李向阳在计算机领域深耕了近30年,致力于智能物联网性能分析、优化与保障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构建的研究,是领域内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学者。

智能物联网,通俗地说,就是将各种物品接入网络,并实现对物品本身及相关状态的智能化识别、感知、画像、认知和管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

在低功耗大规模智能物联网领域,存在一些行业共通的难点:如何更有效地感知、互联、计算和实现数据安全共享。对此,李向阳独辟蹊径,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针对大规模无线网络信息论,他提出“多播容量”并给出多个模型下的多播容量界值的理论分析结果,揭示了网络容量和性能与时间、空间、能量、频谱资源的内在关系,设计了近似最优的局部网络资源分配和调度方法,从理论和系统层面设计网络性能安全与可信保障的机制与协议。

不只埋头做研究,李向阳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科研只有落地,才能发挥更大价值。”“要做真正可用、有用、实用、好用的,脚踏实地的科研。”

多年来,李向阳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等20余项,拥有国内外专利40余项。李向阳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差分全息图方法,首次将射频识别室内定位精度提高到毫米级,是当时利用市场商业化设备进行室内定位追踪能取得的最佳效果。基于此方法成功研制的行李分拣和定位追踪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机场。

家国情怀 理想照进现实

2015年,已是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的李向阳在指导学生时常想,为什么不回国为自己的国家培养人才呢?他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年底,李向阳辞去美国教职全职回到中国,入职中国科大,出任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

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成立于2009年,至今只有10年历史,体量小、资源少,一切从零开始,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布局都需要顶层设计。

作为学院掌舵人,李向阳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学科建设上先搭建好核心方向,人才布局上建设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金字塔形人才梯队。

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卡脖子”。经过认真研讨,李向阳与学院领导班子达成共识,优先建设三个核心学科方向:系统结构、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算法与理论。在此基础上,发展好大数据、智能、网络、安全、多媒体等方向。

在学生眼中,李向阳是严谨的温和派,对待学术一丝不苟,对待学生温和细致;在同事眼中,李向阳是温暖的行动派,执行力强、充满能量。正如其名:心有理想,向阳而生。


相关新闻

  • 272020.10

    李向阳:从清华学子到走向世界的计算机科学家——心怀梦想,向阳而生

    李向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0级校友,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信息与智能学部常务副部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ACM中国前联合主席,ACM Fellow,IEEE Fe...

  • 162008.06

    姚期智院士科学大讲坛演讲“计算机科学在中国”

    【新闻中心讯】6月9日,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院士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70周年科学大讲坛上,发表了“计算机科学在中国”的主题演讲。

  • 282022.06

    校友代表唐泽圣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心怀国家和理想,保持正义和谦虚

    唐泽圣教授是我国计算机图形学及相关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曾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等职务。20世纪50年代,唐老师协助钟士模先生在清华大学建立了我国首个自动控制系,也就是计算机系的前身。1978年至1986年,唐老师担任计算机系主任。唐老师从事教育60余年,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曾荣获中国计算机图...

  • 262023.09

    计算机系举办合肥校友日活动

    9月24日,计算机系在安徽举办了合肥校友日活动,系主任尹霞、副系主任李国良出席了活动,来自安徽地区政府、高校、企业等行业的校友近20人到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系友基金办公室主任许斌主持。现场合影活动现场,尹霞向校友们介绍了计算机系近年来的学生培养、学科发展、新系馆建设、校友活动开展等情况。1990级校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和清华大学安徽校友会秘书长方沁作为合肥地区校友代表致欢迎词。随...

  • 212009.07
  • 022025.01

    计算机系分会召开理事换届大会

    2024年12月29日上午,清华校友总会计算机系分会(以下简称计算机系分会)理事换届大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1953届唐泽圣教授、1967届印甫盛学长、1968届陈静学长、1969届戴浩院士,1970届瞿振元教授、张再兴教授、罗建北教授、周立柱教授,1972级徐小岩学长、1973级杨士强教授、1981级张建伟院士、1994级刘江川院士、1996级博后胡事民院士、2005届博士杨孟飞院士等在内的60余位海内外校友和理事,以及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

  • 092025.05

    计算机系举办“园丁计划”校友座谈会

    4月27日上午,计算机系“园丁计划”校友座谈会在自强科技楼1号楼(新系馆)B2学生活动空间举办。计算机系原党委书记、1973级校友、“园丁计划”发起人之一杨士强,计算机系党委副书记赵颖,2007级博士校友、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范举,2019级博士校友、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周煊赫,2018级博士校友、北京工业大学助理教授韩义恒,2019级博士校友、北京科技大学特聘副教授寇明阳等出席活动。50余位研究生、博士...

  • 282021.12

    清华校友总会计算机系分会召开理事换届大会

    2021年12月25日上午,清华校友总会计算机系分会理事换届大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召开。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清华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杨柳,计算机系主任尹霞、系党委书记刘奕群出席会议,近70位海内外计算机系校友和理事参加了会议,系党委副书记、分会秘书长贾珈主持会议。

  • 132008.06

    计算机科学12名国际一流学者受聘清华大学EMC讲席教授组

    【新闻中心讯】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存储、操作系统、编译与计算机网络方向上的12名国际一流学者受聘组成了清华大学EMC讲席教授组。

  • 05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