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胡钰:文化创新重在人才培养

2018-04-20 | 胡钰 |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8年4月2日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创人才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传播的主体力量,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培育文化新业态、提高文化软实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造就新一代青年文创人才?要着眼于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着眼于抓住我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着眼于发挥多学科学习与产学研合作的跨界优势,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与文化创造力的引领性、复合型文创人才。

对于文创人才来说,核心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创新创造来实现文化自强,让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展现出具有时代感和世界性的魅力;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在全民族树立文化自信,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逐渐成为文化强国。

在全球化日趋深入的今天,这种文化使命感不仅是为了中国文化的复兴,也是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地球越来越小,但人类的心胸不能越来越小。1985年,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后发表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 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尽管全球化是由西方国家发起并推动的,与之相伴的是西方经济、科技风靡全球,但西方文化却没有被普遍接受,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恐怖问题凸显等都源于一些保守文化观念、极端文化观念。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向世界各国广为传播但不以征服为目的,是多元一体的“和”的文化,而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都是基于一神论的“同”的文化,前者是适应文化多样性的全球化的,后者却会带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文化冲突。因此,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反映了中国文化理念对未来全球化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也呼唤我国文创人才创造出更多为世界所接受的中国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来,让中国的文化成为人类新文明构建的重要推力与基石。

文创人才能力的核心在文化创造力。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文创理念强调的是以创意视角、科技视角、生活视角来看待文化发展,而不是固守文化的传统形式、封闭形式、静止形式。

要培养这样的文化创造力,就要拥有敏锐的文化观察力与文化想象力。观察一种文化形式,体悟其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并在此基础上,与个人经验与时代需求结合起来,想象、创造崭新的文化形式。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概念、四大天王形象,在当代时尚摄影中就有着全新的阐释,而京剧、昆曲等传统戏曲形式,在当代流行音乐表演中就有着惊艳的表现。传统与时尚、流行的结合突出体现了创作者的创意能力,极具个性化与时代感。

要培养这样的文化创造力,就要既懂得文化又懂得科技。梁思成先生1948年在清华大学曾作了一次题为《半个人的时代》的演讲,谈到文理分科教育带来人的片面发展的问题,提倡教育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时过七十年看此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作为当代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本人的文理知识结构很完整,这是其创造力的重要支撑。钱学森先生也认为,创造性思维往往产生于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因此他很感谢作为音乐家的夫人。今天要培养文化创造力,更应意识到,没有科技的文化是边缘的,没有文化的科技是乏味的。事实上,在清华大学,学物理的学生能够写出得到国际雨果奖的科幻小说,学热能工程的学生能够导演出唯美而叫座的国产动漫电影,学材料工程的学生能创造出热播的网络音乐剧,都得益于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要培养这样的文化创造力,就要既是文化人又是生意人。当代文创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文创+”的跨业态融合,是一种新的文化经济形态,实质是将文创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从国际经验看,要提升文化创造力,培育“文创+”的新型文化业态,关键是基于文化IP的品牌授权业发展。这种能力体现在善于挖掘各类文化产品的核心情感元素、价值元素,将其名称、标识、形象、故事等形成IP并进行多样化的商品与服务授权。全球范围的授权市场份额每年接近3000亿美元,从增速上看,欧美等成熟市场每年1.7%的增速,中国则达到9.2%的增速。近年来,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都很重视创造文物IP,开发周边创意产品,吸引了大量粉丝。

文创人才的培养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高校要培养大批既有文化使命感又有文化创造力的青年文创人才,这样的人才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又有全球文化视野,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商业与科技素养,是引领性的、复合型的人才,是能够推动中国文化进步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人才。

(作者:胡钰,系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新闻

  • 302016.09

    清华大学文创产业研究基金捐赠仪式举行

    9月29日下午,清华大学文创产业研究基金捐赠仪式在教育基金会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教授,清华大学党委原书记、教育基金会原理事....

  • 122021.04

    陈智胜、赵彦伉俪捐赠清华大学 支持高水平师资建设,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4月10日,在11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陈智胜、赵彦伉俪捐赠清华,一方面通过讲席(冠名)教授计划、创新人才计划、涌泉计划,全方位支持化工系高水平师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在全校面向...

  • 312016.03

    校友企业捐赠100万美元支持清华全球创新人才培养

    2016年3月29日,英诺天使基金、泰有基金捐赠清华在美“全球创新学院”仪式在清华大学甲所第二会议室举行。

  • 222007.11

    清华大学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启示

    创新型人才是怎样炼成的——清华大学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启示  “独立思考,但不能单打独斗。

  • 222025.04

    融人文于数理,解人才培养之困

    《数理人文:第一辑》,[美]丘成桐主编,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11月出版《我的教育观:丘成桐谈求学与做人》,[美]丘成桐著,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3月出版学好数学,光靠做题有用吗?“刷题是对年轻人创造能力最大的打击。”清华大学荷塘东侧静斋内,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犀利指出,“拔尖人才培养,要不拘一格。”静斋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所在地,聚集了众多世界知名数学家。多年来,丘成桐奔走在数...

  • 302022.06

    郑泉水伉俪捐赠设立创新人才培养奖励金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62010.04

    “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校友论坛”举行

    4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校友论坛”在主楼接待厅举行。

  • 172021.11

    基础研究突破与杰出人才培养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72021.06

    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正式启动

    3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通州区项目现场举行。校党委书记陈旭、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副校长尤政,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等出席仪式。陈旭在致辞中指出,通州基地项目建设是学校发展新篇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积极参与首都发展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仪式上,清华大学、北京市、副中心管委会以及通州区领导共同推动象征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启动的操纵杆,标志着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

  • 132023.02

    范维澄院士伉俪捐赠支持安全学科人才培养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