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从清华进步学生到《客家人》编撰者 ——访谈《人民画报》原高级编辑、社会学系校友古进

2016-06-20 |


视频地址:

http://tv.tsinghua.edu.cn/publish/video/10162/2016/20160617154323039177151/20160617154323039177151_.html

古进,原名徐芳伟,1923年出生于广东梅州,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87月,震惊全国的“七五”血案爆发。古进参加了随后成立的平津唐13院校抗议后援会下设的快报组,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同年8月被学校保释出狱,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起,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担任编辑,直至1989年从《人民画报》高级编辑的岗位上离休。1994年,由他花费五年时间、行走十万里路,拍摄编撰的大型画册《客家人》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


相关新闻

  • 172011.10
  • 312024.12

    百岁老人·百年传承——社会学系拜访老系友贺文贞学长

    12月16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王天夫教授、副院长孙秀林教授、社会学系办公室李彩霞老师,以及社会学系在读博士生钟宇、陈澜同学共同登门拜访贺文贞老学长,在新年到来之际,代表社会学系为她送上亲切问候与崇高敬意。上午十一点,社会学系师生一行来到贺文贞学长家中,一进到客厅就看见贺文贞学长在沙发上坐着等待大家。老学长精神矍铄、耳清目明,不敢相信已经是一位百岁老人。王天夫老师、孙秀林老师关切询问老学长的身...

  • 032021.11

    社会学系举办“纪念吴景超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

    10月30日,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吴景超与中国社会学——纪念吴景超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熊知行楼举行,会议分为清华大学和歙县两个会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县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长刘文,广东协同创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景超先生之孙吴正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玲霞,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周飞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 172024.01

    社会学者李强的“流动”与“希望”

    还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郝景芳选修了社会学系主任李强的“城市社会学”,听他讲城市分层理论。尤其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李强提到,劳工群体是这些年经常受到忽视的一个群体。或许正是这样的潜移默化,日后让她在《北京折叠》中创造出了“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李强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持工作十多年,后又主导了清华社会学系复建,担任该系系主任多年。他还先后担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科学...

  • 062020.01

    百年社会学史上的李景汉先生

    李景汉(1895.1.12—1986.9.28),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调查专家。1935—1944年,历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

  • 202018.07

    从费孝通看社会学中国化

    未名湖畔招生纳新时,社会学系主任杨开道对他说:“社会学能解决你为什么姓费的问题。”

  • 022020.12

    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社科学院“师友悦读”第一期成功举办

    11月29日上午,清华校友总会社科学院分会举办的“师友悦读”校友读书会第一期在怡得书房举办。本次读书会邀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围绕其新著《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和到场校友展开讨论,分享了他对于社会学理论与现实日常的互动方式等问题的思考与理解。共有20余名校友参加本次读书会。师友悦读现场严飞以社会学理论作地基,从构成社会的秩序与人性出发,探讨了当下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现象。他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

  • 082024.05

    至善社科·继往开来︱清华大学召开社会科学系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

    4月27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蒙民伟人文楼举行。副校长彭刚,学校老领导张慕葏、吉俊民等出席会议。原社会科学系的历任领导及教师代表、校友代表,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等文科院系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大会,共同回顾社会科学系(以下简称“社科系”)建设历程,展望清华文科发展的美好未来。大会由社科学院党委书记欧阳沁主持。彭刚讲话彭刚代表学校向社科系的各位师长表示衷...

  • 122019.08

    感念师恩 共叙友情——记清华大学原社科系社双七班毕业30周年校友座谈会

    8月10日上午,清华大学原社科系社双七班毕业30周年校友座谈会在近春园第三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社会科学学院党委....

  • 082017.06

    社会学家李强:恢复高考40年最大的社会意义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如果不用高考的分数去衡量,就会有无数的办法“找关系”、“走后门”,使得无法公平公正选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