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励学金工程,在校友的支持下蓬勃发展

2008-05-14 |

——访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

校友总会 李彦

  记者:请您谈谈最初启动“励学金”工程时的缘由和想法。

  郭樑:作为学校“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励学金”工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20061月推出校友信用龙卡,利用这一平台开展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学金项目。在信用卡认捐项目中首次出现了3006500元的励学金资助项目。原计划细水长流,慢慢培养校友的捐款意识,没想到很快成为了6月份学校提出的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参与了6月份开始的新资助体系方案的策划和可行性分析。实施新的资助体系的关键是需要增加资金的投入。2007年以前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远远不够。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减轻贫困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的负担,另一方面要消除贫困生心理上的负担和不平衡,这对于保持学校稳定,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校友励学金重点开始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2007年的励学金金额超过奖学金的发放金额。学校资助体系由原来的奖助贷勤补转变为助勤奖贷补,而且惠及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额度也大幅提高,在2006年学费、住宿费基础上增加了基本生活费,为学校和谐校园建设贡献了力量。解决好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可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到更多优秀的生源。“不让一个勤奋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清华大学的郑重承诺,是培养人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之,发起“励学金”工程体现了学校的直接责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励学金”工程在学校新的资助体系中发挥的作用。

  郭樑:校友励学金,从金额上来讲占到新资助体系的三分之一,但是励学金的重要意义不在于金额的多少,而在于这个增量是实施新资助体系的根本保证,起到了核心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校友参与的热情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想,新的资助体系20066月份开始启动,到年底筹到的金额远远超出了我们原先的计划。正是广大校友热情参与,各地校友会积极支持,同时加上校领导及各院系的支持,学校才得以实现从旧资助体系向新资助体系的过渡。所以,借此机会,我代表受助学生,也代表校友总会衷心感谢广大校友对于这项工程所做的贡献。

  记者:“励学金”工程的成功启动带来哪些深刻影响?

  郭樑:“励学金”工程的启动,可以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首先,如上一问题所述,对于新资助体系的实施起到了核心的支撑与推动作用,使学校能够实现从旧资助体系向新的资助体系的过渡。其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6清华贫困生100%受资助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教育新闻之一。国家于2007年下发《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拨款500亿,开始给家境贫困的大中专学生发放励志奖学金,从某种意义上说,2006年我们的艰难尝试也起到了一定抛砖引玉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励学金的筹集,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传承,更是清华凝聚力的体现,是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的传承。

  记者:从2006年工程启动到现在,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郭樑:有几点还是感触比较深的,首先是“感动”。在与一些学生代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感人事例;另一方面校友在捐赠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让人感动的事,比如82岁的林宗棠老学长得知励学金的事情后,派人把现金送到校友总会。20071117,清华大学第十一次校友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评选出组织奖、个人奖,以表彰为该项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从励学金工程启动之日起,我们就在《清华人》杂志上不间断地宣传,在网站上公布所有的捐赠信息,让整个过程科学合理、公开、公正。

  其次是“超值”。筹集励学金是一件非常值得投入去做的事情,这件事情得到了国家、学校、校友、同学多方面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清华的凝聚力,今后还期望有更多的校友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这件事情。

励学金的形式有很多种,即使只捐300元,也可以解决一个贫困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如果能捐6500元,就可以冠名解决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话,就可以设立基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以李传信、孟昭英、常迥、梁思成林徽因等多位名师命名的励学基金。除了支持力度可以有所不同外,组织单位也可以是以班、年级、教研组等不同的名义开展。

  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是最受校友欢迎和认可的捐款项目,而且意义最大,效果最好。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感觉到,在清华读书就是一种幸福,我们要让最优秀的学生都向往清华。不只是学习上,科研上,在经济上清华的学生也是最最幸福的一群人。长此以往,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就会提高,并且这种竞争力不只体现在与国内高校的横向比较中,我们要拥有国际的视野,把清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以吸引更多国际上的优秀学生。

  记者:请您介绍校友总会在该工程开展中的作用及励学金筹集的下一步规划。

  郭樑:可以自豪地说,励学金捐赠能够顺利开展,校友总会是做了很多工作的。5年以来,校友会积极开辟与校友之间的沟通渠道,比如网站、杂志、各种校友活动,以及90周年校庆以后校友会为校友提供的各种服务,正是这5年多的感情积累得以让计划能够实现。除了感情上的联络,在励学金管理方面我们也真正做到了让校友放心。校友总会不是资金的实际管理者,资金由教育基金会来管理,他们有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校友总会只是起到一个桥梁纽带的作用:面对学校,我们代表的是校友的利益,从校友的角度和学校相关部门沟通、联系;面对校友,我们又是代表学校来负责这件事情。所以校友总会的身份是双重的,是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一个服务的角色。

  对于资金的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便于管理,要求规范、系统、简捷等;另一种则是便于服务校友。我们把“便于服务校友”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提出“不怕麻烦”的口号。励学金工程本来就是个琐碎的事情,很多项目都是资助一个人,很多6500元钱的捐赠,我们都要一对一地找到受助学生,而且最好能在捐赠者和受助者之间找到几个匹配条件,比如受助者最好与捐赠人的院系一致,家乡一致。毫无疑问,符合度越高,天然的亲近感就会让资助效果越好。其实我们也可以简单地公布名单,让同学们自己去申请,这样可以减轻我们很多工作,但是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校友的不负责任。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坚持对于捐赠校友实行“个性化服务”。由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人力来做,校友总会专门成立发展部,专职人员就有5位,另外我本人也亲自做这件事情。所有捐款百分百用在学生身上。除了校友总会的专职人员,另有一批志愿者学生,以及关心学生成长的班级召集人,各地校友会、各个年级的联系人都在关心这件事情。

  对于励学金的下一步发展,除了在2007年推出励学基金以外,我们今后打算在资助内容上有所创新。争取在百年校庆时筹集到更多的励学基金。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校友以各种方式参与到这项意义重大的事业中来。

(转自:《清华人》 2008年第2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