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郭樑秘书长一行赴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采访校友

2009-04-21 |

2009413-15日,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杨静、校友总会钱锡康、黄文辉等,赴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采访并看望校友。

(左4)钱锡康(左3)与何友(右4)、关键(右2)等校友合影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共有我校校友6位,3位博士生分别是: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少将)何友(1994-1997博);电子信息工程系主任关键(1996-2000博);飞行器工程系教授袁书生(2003-2008博);其中何友和关键学长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另外三名都是清华本科毕业的国防生,分别是:胡颖2001级,现正在清华读博;易瑶、刘刚均为2003级,今年8月也将来清华读博。

此次访问校友的重点是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何友学长,他是一位杰出的海军科技工作者,海军院校的领导者。何友学长1956年生,1974年参军入伍,1982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1988年获得该校控制系统专业硕士学位。1991-1992年在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7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任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2007年晋升少将军衔。

在何友学长的成长经历中,工作研究和学习进修交替进行,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目的性明确,因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何友学长在德国访问学习期间,师从德国著名雷达专家霍尔曼·罗林教授,研究的课题“雷达自动检测与‘恒虚警’处理技术”当时还是国际雷达界的前沿课题。何友学长经过大量的试验和论证,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法,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瞩目。德国不伦瑞克工业大学将何友提出的“恒虚警”方法命名为“何氏方法”。在清华读博期间,他研究的课题“多目标多传感器分布信息融合算法研究”不仅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而且随后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和参加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均为第一),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

何友学长的主要研究领域有雷达自适应检测方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雷达数据处理、系统仿真与作战模拟等。曾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有160多篇被SCIEIISTP等国际检索收录,出版专著6部。1999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2次。由他独立培养的多位研究生也多次获得国家和军队的各项表彰和奖励。

对母校老师的来访何友学长感到格外亲切。在近3小时的访谈中,何友学长与老师们一起畅谈自己的经历,回顾在清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讲述他与恩师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老师们分享了他成长的感悟。

何友学长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靠的是对祖国的热爱、顽强的毅力及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说:“当在德国做访问学者期满,导师决定推荐我做博士时,我婉言谢绝了,我对导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我的事业和位置在中国!’”。何友感慨地说:“人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同志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无论干什么,都要努力做到一流”。“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正是这种不怕困难,争做一流的气势,使得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博士将军。

何友对清华给他的培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清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谈到自己的毕业论文,导师陆大金老师反复研究、改了又改,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非常严谨,何友学长从中深受教益。

何友学长对清华的在校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珍惜在清华学习的大好时机,勤奋刻苦,多实践,多学习;快速地适应环境,把握好每次机遇;要懂得宽容、团结、协作;思路要宽、眼光要放长远,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在与其他几位校友访谈时,他们分别从自己的经历、在清华学习的过程、清华对其人生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回忆过去,畅谈感想;对母校老师来看望他们非常感动,表示一定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的培养。

访问期间,老师们还参观了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园区和校史展览。 (钱锡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