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The Tsinghua Academy of Chinese learning,Tsinghua University)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共同为国学研究院揭牌。副校长谢维和主持大会并宣读国学院成立决定和院长任命决定,陈来教授出任首任国学研究院院长,刘东教授任副院长。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共同为国学研究院揭牌
李卫红在致辞中指出,国学研究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要从文化、从历史、从国学的高度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学研究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基层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国学研究要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为基础,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致辞
顾秉林在致辞中指出,八十多年前,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清华于1925年成立研究院国学门,亦通称清华国学研究院,汇聚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等著名学者,以“学术第一、讲学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倡导和实践“中西融合”的文化观,开国学研究新风气之先,开创了清华早期人文研究的黄金时代。如今,八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再次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清华大学也在即将走过百年历程之际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清华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要推动整个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培养兼具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和现代科学知识的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更加浓厚的氛围,也需要大力加强国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国学的精神。今天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并非当年清华国学院的简单恢复,而是要在传承老清华国学院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努力实现国学研究领域的新突破、新发展。
顾秉林就清华国学研究院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几点希望,一是创新思想,要探索新的学术视野、学术方法和学术观念,针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新问题、新使命,致力创新,追求卓越,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二是独立精神,希望大家一方面“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敢于突破思想的束缚,尊重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大胆探索,促进学术创新,另一方面“明其道不计功利”,挡得住现实的诱惑,潜心学问,沉潜与通达相结合,真正站在时代的前面,引领社会思潮。三是开放胸襟,不但要向国内外同行开放,在世界范围内延聘一流学者,把清华国学研究院办成中国文化研究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而且要向校内相关院系机构的开放,特别是推动历史、哲学、文学诸学科之间,以及它们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不仅带动清华文科的提高,也促进清华整体水平乃至大学精神文化的提升。
最后,顾秉林校长引用清华曹云祥老校长的一句话,与清华国学院在座的和未来的同仁共勉:“希望研究院中寻出中国之魂”,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来教授出任首任国学研究院院长
会上,陈来回顾了清华国学研究的历史并介绍了清华国学院成立后即将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教授,美国著名思想家德里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汝信教授、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等也分别在成立大会上致辞。大会还宣读了旅美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余英时,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等的贺信与贺辞。
成立大会结束后,会期三天、主题为“清华国学院的精神”的学术研讨会在主楼327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学者60余人聚集一堂,展开富有成果的论文发表和学术研讨。
清华国学院成立大会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为校属、跨院系的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将秉承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精神,参与新时期以来清华文科的恢复振兴,力求把“清华国学研究院”办成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为中国文化研究提供一个一流的国际化的平台。国学研究院将推进高层次的研究交流,设立“梁启超讲座”、“王国维讲座”、“陈寅恪讲座”,将分别邀约哲、文、史诸领域的世界级的学者,围绕特定的专题,来清华园进行较长时间的访问和讲演。
国学研究院将深入中华文化的研究,着重围绕中国哲学、中国史学、中国美学与文学、世界汉学进行多维度的深入研究。国学研究院主办出版院刊《中国学术》,其宗旨是:提升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准,推展中文世界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凝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将不定期召开小型专题研讨会和演讲会,举办各种国际学术论坛;设立“清华国学讲堂”,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演讲。
清华大学将于2011年迎来百年华诞,建立国学研究院是清华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体现了清华全面发展文科的决心和努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现有人文学的多学科条件,关注世界范围内中国学研究的进展,内外沟通、交叉并进,以高端讲座、高端刊物、高端丛书、高端成果为特色,为发展中国文化研究做出贡献。(崔凯 撰文,郭海军 摄影)
转自 清华新闻网 2009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