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春风化雨 同窗情深义厚

2012-05-05 |

——毕业60周年大聚会、欢庆电机系建立80周年活动侧记

杨勤明1952电机)

水木清华,峥嵘岁月,厚德自强,终生受益。电机系1952届同学29人,偕老伴及子女16人,共45人于201242730日重聚清华,欢庆毕业60周年及电机系80华诞。外地远道来京的有香港林道棠、上海蔡祖风及女儿蔡玲、南京谢希仁夫妇、山东张吉林、天津刘锡卓、郑州张春源夫妇、孙亦榴夫妇和太原潘德恒夫妇等13人。我们都已届耄耋之年,最年轻的女同学周骞于今年330日刚度过80寿辰,却已病卧在床16年,现住敬老院。最年长的同学陈汉冕已达89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去年参加百年校庆,现在加拿大探亲。1952年夏我班毕业时,恰好是108将。现已去世42人,找不到的4人,在世的尚有62人。这次聚会,袁季修由儿子陪同坐轮椅前来,在电机馆前和大家一起照相留念。张春源、钱圣巳、温亚林等3人也已拄拐杖由夫人陪同到会,不少同学因健康或其它原因,未能参加,恐怕这是我班的最后一次大聚会了。

电机系返校校友报到处留影

大礼堂前合影

历史回顾

我班电机系1952届,是在1948年秋,北平解放前夕,从上海、武汉、重庆、北平四大城市经全国统一考试被录取的。被称为“工程师摇篮”的美丽清华园和全国知名的电机系是全国青年学子最向往的高等学府,高考不是几人取一、几十人取一,而是二百人取一的录取率,因此,我们都是很幸运的。考清华难,考电机系更难,考取的几乎都是中学时代名列前茅的尖子生。高考武汉状元郑百坚、重庆状元熊衍仁都进入了我班。1948~1952年,正是北平解放前后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年代,清华园于19481215先行解放,比北平解放提前一个半月。我们经历了热火朝天的保卫校园、政治学习、进城宣传、迎接解放军入城、参军、参干、建团、入党、参加南下工作团、抗美援朝志愿军等终生难忘的人生历程,我班刘锡卓光荣参加了海军。但组织决定,“学理工的必须留下,以备参加未来祖国的建设”,我班同学基本都留下了。我班有地下党员凌瑞骥、金昭明、孙亦榴、褚斌、周骞等5人,有党的地下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盟员20多人,在19493月建团时,经审查批准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清华是全国最早建立青年团组织的,我有幸被选为我班首任团支部书记。194971在先农坛体育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建立28周年庆祝大会”,雨过天晴,毛、刘、周、朱等中央领导出现在主席台上,这是第一次和北平群众见面,全场欢声雷动。101,电机系400余人、全清华2000多人参加了开国大典。从凌晨3时离校,到翌晨3时返回,整整24小时,沉浸在激动与欢乐之中。清华整齐、雄壮的队伍,是最受群众欢迎的集体之一。晚上通过天安门主席台受检阅时,毛泽东主席高呼:“清华的同志们万岁!”。还曾手书6个“清华大学”字体供选用,以示关怀。1951年又参加了校内外的“三反、五反”及“忠诚老实”等政治运动。19527月,我们毕业离校,统一分配到全国电力、冶金、煤炭、电工、电讯、教育等各行各业。第一个五年计划,东北是重点,我们与京、津其它高校毕业生1600余人,同乘一列专车到沈阳,加入了千千万万祖国建设者的行列。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与毕生精力,也经历了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我班有20多人被打成右派、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反动权威、里通外国等等莫须有的罪名。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在所难免。但我们都已尽心尽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无愧无悔!有个别同学因受挫折而不愿和大家见面,实无必要。

欢聚畅谈

校庆返校人数众多,经凌瑞骥联系,清华园内,只能提供6个房间住宿。于是由董贻正再次联系首钢,与去年百年校庆一样,聚会于石景山首钢红楼迎宾馆。27日下午报到,28日上午,部分同学去看望周骞,其余同学安排游览首钢搬迁后的新建文化创业景区。已干涸多年的永定河引进了市内中水,汩汩清流,变废为宝;高耸巍峨的巨大石碑上刻有“永定河莲石湖”六个大字;地上镌刻了“老北京水系图”;遥望可见已停役的石景山发电厂及仍在运行的高井发电厂;这里将规划建设成为石景山地区的工业遗产游览区。下午2~6时整整4个小时,在宾馆宽敞舒适的大会议厅聚谈。周贝隆首先归纳总结了我班同窗聚会的三大特色:

1.聚会与旅游相结合:自1996年组织第一次承德避暑山庄旅游以来,17年中曾组织国内外大小旅游聚会17次;

2.出版《同窗寄语》:一共出了五期,表达了每个人的心声,永远留下了同窗情谊;

3.自由发言,敞开心扉:家事、国事、天下事,无所不谈,议论国是、针砭时弊,百无禁忌、倾诉心声。1951届章希博学长多次参加我班聚会,认为我班同学思想活跃,能畅所欲言,而1951届大官多,官气重,故他乐意参加我班的活动。

杨勤明、谢桂林在大会议厅

杨勤明通报了我班总的情况,宣读了已去世42位同学的名单,以示悼念;杨培良、朱长有、王铁肩、龚陶等4位同学始终未找到,当场温亚林夫人童修林说,她认识朱长有的妹妹(但会后联系,仍未找到)。在世62人中,31人在北京,28人在外地,3人在国外,吕荣安在美国,王霏、陆承麟在加拿大,张莹祥、宋英麟已回国定居。我班2002年毕业50周年聚会,2008年入校60周年聚会,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聚会,2012年毕业60周年聚会,参加人数分别为70644045人,其中同学47392729人,逐渐减少,这是自然规律。据潘德恒提供的寿命公式:N(去世人数)=120{(年份-1930%}5(5次方)。历年实际与预测误差都在1~2人之内,预测到2028年,我班108人将全部离世。但科学与医学在不断发展,人类寿命会越来越长,因此这绝非最终定论,我班不乏长命百岁之人。郑百坚、杨建国、张吉林、邓新、钱圣巳、孙亦榴、林道棠、谢希仁、张春源等相继发言,或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想,或通报其它同学的情况。林自新最后发言,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悲观态度。杨勤明说:“既不要悲观,也不要乐观,应保持客观和达观,相信人类社会终会不断前进!”凌瑞骥从校友会领取了约30公斤的校庆、系庆纪念品和资料,和管彤古一起,送到宾馆会场,分发给每位同学。周贝隆的文章《李昌与哈工大》,王正华、袁季修、郑百坚、杨建国等的著文与诗,一并发给大家欣赏。真是“六秩载风风雨雨,百八将天上人间,相见时难别亦难,耄耋未敢忘忧国”。(引自杨建国的诗《毕业60年》)

张吉林

八秩系庆

80年前的1932年,一代宗师顾毓琇和电机大师章名涛等创建了清华电机系。80年来,共培养出14000余名毕业生和1500多名进修生,不少人成为治国栋梁和兴业英才,桃李满天下,使清华电机系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名牌院系之一。2012429上午,在能容纳2400人的新清华学堂,召开了“庆祝电机系建系八十周年大会”,校党委书记胡和平首先致辞,祝贺电机系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要求不断前进、与时俱进,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兄弟院校代表、毕业校友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现任电机系主任闵勇相继作了热情洋溢、情深意切的发言。顾毓琇(200299在美去世,享年100岁)的孙子专程来校,向电机系赠送一批顾的生前著作,并即席讲话:“我的祖父顾毓琇不仅是个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一生创作诗词歌赋达7000余首,并对戏剧、音乐、佛学也都有很深造诣,被世人誉为“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锋、古乐泰斗”,台下听众无不大为感慨,当今社会出不来这样的大师了。在代表发言中,多人提到“为学在严,为人要正”的电机精神,源于章名涛教授对学生的一次讲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要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1951届朱镕基学长进一步诠释为“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廉洁,正己然后正人”,这一段电机系60周年系庆时的赠言,迄今仍写在清华主楼电机馆进门对面的墙上,十分醒目,电机精神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英才。一个小时的大会,发言精练感人,开得非常成功。会议结束后,我班全体在清华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大礼堂前合影留念。中午在甲所餐厅,凌瑞骥宴请同学,五桌人欢声笑语,觥筹交错,恐怕这也是我班同学的最后一次大聚餐了。

参观钢厂

29日下午,有的同学参加其它系级聚会或自由活动,少部分同学及老伴、子女共17人,应邀前往唐山,参观已投产的首钢新址曹妃甸钢厂。经三个半小时的京唐线高速路程,下午5时到达唐山市。首先,参观唐山钢厂,这是一所1943年建成的老厂,近几年,经大刀阔斧的革新改造,实行精细化管理,旧貌换新颜,成为一个整洁干净的花园式工厂。我们参观了职工食堂,洗衣房,水处理中心,文化广场等。全厂职工3.8万人,年产钢1800万吨。一线炼钢工人月收入可达1.5~2万元,职工满意、生活幸福。晚7时,入住五星级宾馆渤海国际会议中心。30日上午,参观曹妃甸新厂。厂区占地20平方公里,全部吹沙填海而得,建设工期3年,投资667亿人民币。这是一所一流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的新建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一期工程年产钢量1000万吨,最终2000万吨,职工仅有6000人。全部机械化、自动化流水作业,厂内外看不到几个工人。都是远程遥控。拥有2500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全世界5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仅有10多台。我们参观了600多米长的热轧钢板流水线、日产5万吨海水谈化厂、5万吨级的成品码头,因时间有限,未参观30万吨级的原料码头,据介绍,铁矿石90%以上都来自澳大利亚、南非、秘鲁等国外。通过参观这两个钢厂,深感中国的钢铁企业已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理念。但在品种、质量、效益上还有差距,特别是因为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成本高,多半成为亏损户。

董贻正

30日下午5时回到北京,这次我班毕业60周年大聚会圆满结束。我们应感谢董贻正、凌瑞骥、管彤古等同学操心费力、热情服务,充分体现了老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也要感谢首钢的大力支持,食宿优惠,宣传部人员全程陪同,到唐山参观,全部免费,还馈赠礼品;这得益于董贻正“董老”(他在我班男同学中是年龄最小的)在冶金行业的威望和他对企业的突出贡献,他迄今仍常奔波在全国各地,为钢铁企业出谋划策,提出改革扭亏建议。老同学间的最后一次大聚会,相见时难别亦难。虽然,今后大规模的聚会不办了,但仍可在欢迎外地同学来京时,小规模聚首。同学大部分有电脑并上网,完全可以在网络上互通音讯,随时聚谈,倾吐心曲,颐养晚年。最后,敬祝老同学们平安、快乐、健康、长寿!

附注:“级”为入学年份,“届”为毕业年份。故我班应为电机系1948级或1952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