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张绍溥:校友总会是我的家

2013-04-11 |

张绍溥(1963 工化)

我于1957 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被分到物理化学专业,成为工程化学系1963 届毕业生。今年正值毕业50 周年。

  百年清华,培养出17 万余学子,从中涌现出一大批对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世界前进作出巨大贡献的出类拔萃人物,他们是清华的骄傲。我是清华学子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员,但也体验到是平等的一员、受尊重的一员。这不能不归结为清华校友总会对所有清华学子的时刻牵挂,为每一位学子所付出的辛劳。

  每到校庆日,总会都精心接待返校校友,使我们得以回到母校大家庭,与昔日同窗共忆母校,畅叙友情。从1980 年《清华校友通讯》复刊号始,每期都按时寄给我,使我有幸成为《通讯》的忠实读者,始终保持与母校息息相通。

  2007 年是我们年级入学50 周年。年级校友聚会时,建议大家写写回忆文章,我曾写了《清华琐忆》拙文一篇,被送到《通讯》编辑部。很快,孙哲主编就给我回了电话,说文章写得很好,但篇幅长,不宜全文刊登。处理方法:一是全文发到清华校友网;或者选用部分内容刊登在《通讯》或《校友文稿资料选编》上,是否可以?我当即表示:“全权由编辑部安排。”结果13000 多字,全文发布在清华校友网。

  2010 3 20 日,我应邀参加“纪念《清华校友通讯》复刊30 周年座谈会”。当天,我因堵车到会较晚,便静静地坐在后面;孙哲主编非要我在他身旁落座。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机关负责人、院校等机构的领导。在介绍与会人员时,郭樑秘书长第二个就介绍我这个已退休之人。原来,他不是按职位高低、贡献大小的次序,而是按毕业年限先后来介绍。座谈会开始后,我被孙主编点名,第一个做了即席发言。在发言过程中,胡和平书记、陈旭常务副书记不时向我点头示意;发言结束时,孙主编起立,同我紧紧握手,表示感谢。吃饭时,我被拉到贺美英老书记旁就餐。会后,我遵编辑部之嘱,将即席发言整理成书面文字,被全文刊登在《通讯》复61 期。

  2012 12 25 日,《通讯》编辑部给我发来新年贺信,随信寄来“祝贺清华校友总会成立100 周年”的癸巳蛇年台历。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我爱清华,是清华给了我知识和能力,教我怎样做事、如何做人。六年清华生活是我人生的重要阶段,并对以后的经历产生了无处不在的影响。我感恩清华、眷恋清华;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感越发浓烈、与日俱增。

我是清华人,清华校友总会是我永远的家。为此,我感到骄傲与自豪。

2013 年元旦

相关新闻

  • 192013.11

    郭杰:校友总会是清华人在清华的家

    谨以此文献给校友总会成立100周年,献给《清华校友通讯》郭杰(1979精仪) 刚刚送走清华百年华诞的庆典,今又迎来一个同样值得所有清华人共同庆贺的美好日子——校友总会成立百年。

  • 122020.08
  • 112020.08
  • 112020.08
  • 202013.11

    蒋仁敏:校友会是座信息和友谊的大桥

    热烈庆祝校友会成立100周年蒋仁敏(1964土建) 校友会成立百年以来,在全体工作人员辛勤耕耘下,为母校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校友之间传递了大量信息,同时也为校友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校友会工作人员之间构建了深厚友谊...

  • 072009.04
  • 192010.01

    校友总会看望林家翘先生

    林家翘:我一生的事业从清华开始 左起:孙哲、林家翘、魏宏森1月19日上午,校友总会《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我校人文学院教授魏宏森等前往一代科学大师林家翘先生在清华园的居所,看望林家翘先生和夫人梁守瀛女士...

  • 292007.04

    总会欢迎校友返校

    校友总会办公室欢迎校友回家!

  • 162009.01

    校友总会看望胡家驹老学长

    1月15日上午,校友总会理事、《清华校友通讯》编辑部孙哲主编一行登门看望了八级老学长胡家驹。

  • 072023.06

    张力生:校友总会——我们的家

    2023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2周年,也是我们1978级本科毕业40年。许多同学都在期待着4月校庆日回到离别多年的清华园,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庆活动,看看母校的最新面貌,重新体验一下母校的校园气氛。实际上我们年级纪念毕业40周年的准备工作早在2022年6、7月就已经开始酝酿了,由1978级无线电系(现在的电子系)李艳和作为召集人,在毕业30年和入学40周年纪念活动的基础上,在校友会的大力支持和促进下,成立了“1978级毕业40周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