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鲲鹏 振翅鹏城

2011-03-28 |

庄子的《逍遥游》开篇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据考证,从北海飞到南海的鲲鹏就栖息在深圳。千年之后的深圳,也成为无数精英志士追逐梦想施展抱负的热土,这其中,就有万余名来自清华大学的学子。有人统计,清华人在深圳创办的企业工业总产值差不多占深圳的十分之一。对于在深圳的成功,清华人总结:一靠清华,二靠深圳。清华给了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自信,不仅给了猎枪还教会了如何打猎,而深圳则给了他们用武之地,只有深圳才能提供这么大这么好的供猎物和猎人生存的空间。

深圳成就了清华人的梦想,而清华人也成就了深圳的辉煌。

深圳校友探访母校

清华走来拓荒牛

1982年,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袁庚从清华挖来一批高材生,这是来深圳的第一批清华人,他们在蛇口的辛勤耕耘和努力创新为清华人开了漂亮的先河。

深圳的清华人说起最早来深圳的一批人,都会提到顾立基。出生于上海、1977年考入清华大学机电系的顾立基,在毕业前夕被袁庚挖到深圳来。当时是“清华三剑客”之一的顾立基,在校时就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他还在学校发起组织了“清华大学学生经济管理爱好者协会”。袁庚慧眼识才,骑着自行车去清华热情相邀,袁庚立志改变落后体制的决心和求贤若渴的诚心打动了原本打算毕业回上海的顾立基,他毅然南飞。在招商局工作两年后,他有幸作为小平南巡深圳蛇口站的陪同人员,耳闻目睹了伟人对改革创新的重托和期望。在招商局,顾立基一步一个脚印,担任过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招商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和他同时到蛇口的一批清华人基本都在招商局承担起技术和管理的重任,比如原蛇口地产公司总经理周为民等。之后,一批又一批学弟学妹跟随他们的足迹,而招商局也成为清华在深圳的大本营之一,许多下属及参股企业都活跃着务实肯干和敢于创新的清华人,如招商地产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长林少斌,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才子余昌民等。

1984年,深圳仅用7个月时间就建起了第一所大学——深圳大学,小平同志后来称深大的建设是深圳速度,而这个深圳速度的创造,清华人功不可没。

深圳第一所高等院校深圳大学,与清华大学有着无法割舍的情缘,从建筑外观到办学理念都带着很深的清华烙印,它的首任校长张维、首任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后成为第二任校长的罗征启、第三任校长魏佑海都是清华人,许多系主任、骨干教师也都来自清华。

深圳大学的建设是深圳速度的典范。据罗征启回忆:当年深圳大学从设计规划、工程开工到5.7万平方米建筑交付使用,只用了7个月时间。1984年1月小平同志自深圳市区去蛇口视察,途经深大校址。当时,这块土地上只有两部推土机和几个地质勘探架。梁湘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说,今年9月就要迁到这里上课。小平同志事后回到北京就此事讲过:“这就是深圳速度”。7个月建起的深大校园,深得清华精髓,中西合璧,典雅美丽,曾经获得全国建筑设计金奖。

创建之初,有人说,深圳大学就是清华的分校,因为校长、党委书记都是清华的,学校主要的理工科老师也都是清华的。罗征启反驳说,深圳大学必须另走一条路,如果我们按照清华的标准,永远赶不上清华。深圳大学积极开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实行聘任制、学分制、勤工俭学、后勤社会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试验,许多教改措施被写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在全国推广。深大在全国率先取消了毕业生包分配的制度,并成立“学生智囊团”,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高层决策等,成立由学生管理的“学生银行”,开设“学生法庭”,对违学的处理进行“裁决”,等等,深圳大学一度成为新锐大学的代名词,确实走出了另一条不同于清华的路。

老一辈清华人为深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今,深大仍活跃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清华人:如深圳引进的第一个院士牛憨笨,曾获“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深大副校长邢锋,等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不少清华出身的人担当重要领导职务,如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清华人超过400人,可谓群星闪耀。

中国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从全国调来大批核电专才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清华出身,如党委书记姚耕陶,投资公司总经理、后成为广东核电集团总经理刘锡才,担任中方工程现场总指挥邱仁森,还有大亚湾核电站第一任中方厂长、核安全专家濮继龙,等等。

30年前是一片荒野的大亚湾,现在已经是特区一颗美丽的明珠和享誉世界的核电城。去年大亚湾和岭澳两座核电站上网电量达到了414亿千瓦时。从深圳出发,多个基地同时铺开,正孕育着在全国在建16台核电机组,创造了在建核电机组容量全球第一的奇迹。如今在中广核集团工作的清华人已经超过400人,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健超、徐大懋,有岭澳核电站总经理刘锦华、张志雄,核电运营公司总经理卢长申、魏勤华,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岳林康,以及大批技术骨干。

为什么这么多清华人在核电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曾长期在核电担任党委副书记、深圳清华大学校友会老会长姚耕陶说:“通俗地讲,就是清华老校长蒋南翔总结的俩词:出活,听话。其实这也是清华校训里讲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所谓‘厚德载物’,就是胸襟博大,能包容,团结同志;‘自强不息’就很好理解了。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年以家乡的状元考入清华,进校后发现同学们都是状元,个个聪明能干,要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取胜,只能比别人更加努力。所以清华人都有不甘落后、努力奋进的精神。再比如我以前的同事刘锡才,在清华6年学的是土建,毕业后分配到核工业部二十二建设公司,负责军用核反应堆和秦山核电站的土建工程,来深圳后又分管过金融、核能和电力等不同的专业领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除了校训,清华还要求学生要‘行胜于言’、‘又红又专’,这些校训格言对老一代清华人植入很深,对他们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高科技领域的健行者

清华学生来深的第二波高潮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尤其是小平南巡之后,深圳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迅猛发展,他们到著名高校大批招聘,很多清华人就是在当时被招进深圳。

如今,这批当年的青年才俊大多进入不惑之年,有的在大公司担任领导职务,如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华为首席信息官、高级副总裁胡彦平,华润置地董事总经理吴向东,万科常务副总裁莫军、副总裁刘爱民,招商局地产董事长林少斌等,就是那个时候加盟这些名企的,还有一部分清华人,当年进入名企,一番历练后脱离大公司自主创业,个人的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甚至成为行业老大,比如徐航创建的迈瑞,刘晓松创建的A8音乐,杨向阳创建的源兴生物,许东创建的诺亚舟,陈建湘创办的朗坤环保集团等等。

近十年来,能够打破国内医疗仪器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局面的,是深圳一家叫迈瑞生物医疗的企业,该企业创始人清华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徐航曾荣获全球商业界的“奥斯卡奖”。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CEO徐航,本科和研究生都读的清华,计算机学士,生物医学工程硕士,1987年研究生毕业到深圳安科公司做技术员,1991年创建迈瑞公司,如今,迈瑞产品已经涵盖生命信息监护、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医学超声成像、临床麻醉系统四大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扩展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医疗设备领域的航母企业。徐航深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搞研发,根据公司网站资料,迈瑞在深圳、北京、南京、美国西雅图、新泽西、瑞典斯德哥尔摩设立有研发中心,在中国31个主要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16个国家设立了海外子公司,在世界各地形成强大的分销和服务网络。截至2010年8月,全球员工超过6000人。

高科技医疗仪器如监护仪领域,跨国公司本来垄断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迈瑞的产品出现,跨国公司目前只剩下30%的市场份额。而由于迈瑞监护仪、B超等产品的大量推出,近10年来,国内此类医疗设备大幅度降价六成以上。迈瑞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医疗仪器公司。2005年,徐航获得深圳市科学技术最高荣誉“深圳市市长奖”,2007年10月,获全球商业界的“奥斯卡奖”——“安永中国企业家奖”。

刘晓松中断清华博士课程的攻读,到深圳创业,他创立A8音乐网,成为中国原创音乐平台,推进了中国音乐正版化进程,他也因此被评为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杰出人物。

清华人中另一自主创业的佼佼者是A8音乐集团主席刘晓松。15岁就上大学的刘晓松,1991年成为清华大学电机学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利用暑假到深圳一家公司打工,短暂的打工经历让他最终决定从清华大学退学去做实业。1994年4月,刘晓松创办了一家公司,从事银行、证券电脑软件开发和网络系统集成业务,后来又创办和投资了几家公司,并投资腾讯公司,2000年他创办A8音乐公司,提供基于SMS、WAP、IVR等多平台的移动增值服务。如今A8音乐集团是国内第一个制造手机单弦铃声的企业,是深圳市重点扶植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08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只以音乐概念股上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刘晓松的带领下,A8音乐与百代、华纳、索尼BMG、环球唱片等合作,率先在中国提供互联网“正版音乐服务”,开创了现在新型的数字音乐出版模式,推进了中国音乐的正版化进程;并且建立了UGC原创音乐平台——A8音乐网,为中国的原创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刘晓松也因此在去年当选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杰出人物。

曾是海普瑞公司天使投资人的杨向阳,投资2000万拍了部反映清华历史的电视剧,不问回报,为的只是表达对母校的感恩,清华校友称他为深圳人争了光。

深圳人很多都知道一度成为全国首富的海普瑞公司的李锂,但知道曾是海普瑞的天使投资人杨向阳的人并不多。杨向阳1987年从清华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到深圳大学任教。几年后离开学校下海,掘到“第一桶金”,之后,他对生物医药领域发生兴趣,2000年与清华控股和清华创投资公司联合,成立了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目前公司研发的项目是基于生物前沿技术的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艾滋病疫苗、干细胞治疗等项目,以及已产业化的纳米银抗菌项目。学数学的杨向阳之所以对这些生物前沿技术感兴趣,源于一次与前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的会面,王大中对他说:“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与企业结合,要走产学研有机结合的道路,而且起点要高。在企业方面,你能不能带头走出一条新路来?”这些年来,杨向阳领导公司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生物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不负老校长的重托,为清华争光。

在深圳一直很低调的杨向阳最近终于高调了一回:投资2000万元,拍摄一部反映清华从建校到“文革”前超过半个世纪历史的电视剧《天行健》,作为献给母校百年校庆的礼物。电视剧将于下个月清华百年校庆时开始在央视一套节目中播出。对于能否收回投资,杨向阳直言他没考虑过,他掏钱拍这部剧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报答母校,因为没有清华就没有他的今天。

上市公司的“摇篮”

15年前,冯冠平带着七八个清华人来深圳创办深圳清华研究院,如今研究院资产近百亿,孵化过600多家企业,造就了上千名千万富翁、百万富翁,成为“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摇篮”。

上世纪90年代,深圳确立了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目标,但本地科研力量薄弱,市领导希望通过吸引一批著名大学来弥补缺陷,以名校的研究院作为研发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换,同时培养高水平人才。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力排众议,决定在深圳建研究院。在深圳市领导厉有为、李子彬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于1996年创建,由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各占50%股份,1998年,清华大学派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传感专家冯冠平教授担任院长。

原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左)与原深圳市市长李子彬为合作建深圳清华研究院签字

深圳市领导要求研究院的体制机制要创新,不吃皇粮,研究院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但没钱如何发展?冯冠平想到的第一个赚钱门路:当“旅馆”、“卖铁锹”。他形象地把那些做实业的企业比喻成“挖金子”,“挖金子”需要“旅馆”、“铁锹”,研究院有现成的大楼,请那些“金子”挖得多的企业进来,提供配套服务,免费出租房子,不要“旅馆”费,但是要点股份。比如清华深讯科技公司,在这里租了3年的办公室及研发场地,研究院不收租金,而是用这几百万元租金入股30%,几年后该公司被微软收购,几百万变成了几千万。

通过摸索,冯冠平带领深圳清华研究院一步步发展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应用技术研究的中心,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十几年间,孵化过600多家企业,正在孵化中的还有300多家,这些企业中80%是高科技企业,有13家企业已经上市。拓邦电子、安泰科技、飞乐音响、和而泰、达实智能、数码视讯、海兰信、力合高科等一大批上市公司都是在清华研究院这个“摇篮”里成长起来。2007年该院被评为深圳市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2000年费孝通来视察时称研究院为“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摇篮,创业者成功发达的阶梯”。冯冠平自己身兼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对于造就上千名千万富翁和百万富翁,他深感自豪:“只有科技人员富起来,国家才有希望。”

1999年,研究院创建力合创业投资公司,主要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进行投资,在2009年“首届中国最具竞争力创投机构暨创业企业百强评选”中,力合创投荣获“2009年度最具竞争力创业投资机构”称号,冯冠平被《证券时报》评为投资界十大风云人物。冯冠平说,无论做孵化还是风险投资,研究院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挣钱要挣得光荣,要对国家有贡献。

为什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能成为优秀的孵化器?这得益于研究院背后强大的科研力量。研究院每年投入五六亿元做研发和引进人才,这些专家教授科研团队不仅能够发现好的科技成果,还能把不够成熟但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变得更加完善。这就是冯冠平的“鹰论”:发现项目,寻找项目,就要像鹰一样,站得高看得远,发现目标快出手,还要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

把科技与产业、金融相结合,让深圳清华研究院挣得了近百亿资产,在办企业挣钱同时,研究院从未放松另一重点的建设:科研与人才培训。

2003年春,SARS病毒四处蔓延。4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与总书记交谈中冯冠平受到启发,率领研究院团队七天七夜的奋战,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为阻断传染源提供了可靠保障,为中国战胜SARS立下了大功,被时任深圳市长的于幼军称为是“深圳的一张名片”。

冯冠平本身就是科研发明专家,多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在率领研究院办企业赚钱的同时,他大力支持研发,积极引进人才。研究院先后投入4亿元,组建了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光机电与先进制造研究所、生物医药及先进材料研究所、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研究所,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申请专利近200项,其中70%以上是发明专利;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广东省重大科研项目,与200多家企业签订技术合同300多项,组织实施了数字电视与多媒体、石英晶体力敏传感器、红外快速体温检测仪、高性能安全路由器、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纳米涂料、SDH通信芯片等15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产出价值100多亿。

研究院集聚了200多名教授、博士、高级研究人员和海归学者,建成深圳市最大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共招收60多名博士后;1997年创建了人才培养部(后发展成为力合国际教育公司),近三年来举办了80多期EMBA、MBA、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了上万名企业和政府的高级管理人才。除此之外,研究院还为深圳引进大量优秀的海外人才,去年深圳从美国引入的由一批年轻的留学生组成的“光启研究院”,就是冯冠平慧眼发现、力促市政府引进的科研团队。

深圳清华研究院在以院长冯冠平为首的清华人的努力下,实现了校、企、政府三方互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院的成功运作,冯冠平总结为“四不像”理论,即:研究院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研究院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像科研院所,功能不同;研究院既是企业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研究院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多名中央领导先后视察研究院。去年温总理视察时,冯冠平风趣地跟总理说:“2003年总书记来时我们还是中学生,现在总理来时已经大学毕业了,毕业论文题目叫‘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总理说:你们已经博士毕业了,我代表深圳人民授予你们博士帽!

深圳清华研究院院长冯冠平

深圳清华研究院的成功,也让清华大学坚定了与深圳合作的信念,相继又在深圳创办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实验学校。

2001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深圳创办,在两任院长吴敏生、关志成的领导下,为深圳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至今已累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生4000余人,博士生500余人;2002年,清华大学继续扩大名校效应,创办国有民办的清华实验学校,截至2011年2月,学校在校师生超过7500人,成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民办学校之一,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办中小学”、“宝安区质量进步奖”等荣誉称号,2007年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谈到清华人近30年在深圳的贡献,现任校友会会长的冯冠平深情地说:“在深圳特区这个大舞台上,到处都留下了清华人的足迹。有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如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的总设计师邓为礽;还有些人的功劳无法用科学的办法来量化,例如辅政为民的区、市领导和各级公务员等。这里不得不提到深圳市原市长李子彬,在深圳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他主导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最终形成产业结构架构。而这也是目前深圳IT、生物技术最具代表性产业的雏形。”(任锦敏)

转自 深圳商报 2011325

相关新闻

  • 142022.04

    张利鹏 | 清华学子创业大湾区,“学做鲲鹏飞万里”!

    张利鹏,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2级系友,2002年自新疆考入清华大学,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后赴深圳工作,从事Wi-Fi方向的技术研发工作。2012年工作满三年后开始创业,先是参与创立国内第一家智能路由器品牌——极路由,任联合创始人分管深圳团队。2016年开始二次创业,创立深圳鲲鹏无限科技有限公司,任CEO。创业之余,张利鹏还热心参与筹建深圳清华校友会计算机系分会,担任深圳清华校友会计算机...

  • 042024.01

    杨洪:三十载鹏城领“航”,助中国汽车产业日新月“盛”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152018.05

    卢道辉:边城忆清华

    卢道辉,水利系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1998届毕业生,毕业后一直在藏区从事水电开发与管理工作,1998至2011年就职于四川华能康定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 082009.06

    清华园走出的榕城乡贤们

    水木清华,大师荟萃;钟灵毓秀,英杰辈出。回顾世纪清华,清华学人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以及世界五大洲的许许多多国家和地区。清华人为民族,为国家,乃至人类科学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美誉的我们的家乡福州,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伴随着国家民族的灾难,拼搏和振兴,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尽管福州地处东南一隅,和北京关山险阻,却挡不住乡贤们冲出本土,走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雄心...

  • 282021.06

    乘势而上,鲲鹏击浪从兹始|校长邱勇在清华大学2021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时与势总是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时与势总是在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青年人一边。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明大势、谋大事,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我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人生最美的年华,乘势而上,振垂天之云翼,开万里之鹏程!

  • 162012.05

    深圳研究生院11周年院庆之际清华校友相聚大学城

    清华新闻网5月16日电 (通讯员 陈超群)5月12日,深港澳地区清华校友相聚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庆祝清华大学101周年华诞,共话鹏城清华缘。

  • 232018.01

    鲲鹏展翅 志在九天——2018年清华航院华东地区校友迎新会成功举行

    “2018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华东地区校友迎新会”,于2018年1月20日假座上海莲花国际广场隆重举行。出席本次迎新会的有来自华东地区的航院校友约10....

  • 312023.10

    费城清华校友会举办“秋游赏红叶”活动

    10月29日下午,费城清华校友会于Wissahickon Valley Park举办了2023年“秋游赏红叶”,获得了近三十名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阶段的校友们的积极参与。费城清华校友会前会长任钢主持了此次活动。秋游开始前合影在秋游开始前,校友们轮流进行了自我介绍,纷纷对在清华的学生时代和在美国的过往经历进行了回忆,并对未来进行了美好展望。任钢介绍了费城清华校友会和北美清华校友会联合会的基本情况...

  • 112021.10

    费城清华校友会举办迎新活动

    2021年10月9日下午,费城清华校友会联合浙大校友会,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共同组织了迎新生暨庆中秋的活动。来自清华和浙大的新老校友们共聚Penn Park,在一年多之久的隔离限令后,共叙校友深情,携手共创2021。在此非常感谢各位校友们的参与和支持!此次活动由费城清华校友会会长任钢带领当地清华校友会的工作人员筹备。此次迎新活动在户外进行,严格遵守疫情期间防护规定,参加的校友均出示了疫苗接种证明,并且活动全程佩戴口...

  • 252022.04

    费城清华校友与浙大校友联合春游

    4月23日,费城清华校友会与浙大校友会在山清水秀的French Creek State Park联合举办春游活动,共庆清华建校111周年。本次活动共有三十多位朋友参与,有参加工作的校友,有还在继续学业的校友,大家畅谈生活,活动现场十分热闹,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