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杨绛与寅恪先生女儿话旧

2010-11-26 |

○吴学昭

  陈寅恪先生的女儿流求和美延已经有些日子没来北京了,这回因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有个活动,姐妹俩就一起来了。

  她们想去看望杨绛先生,要我帮助联系一下。唐筼伯母好像和杨先生家有点儿什么亲戚关系,另外,杨先生这几年在家“打扫战场”,找出一册不知是否蒋天枢先生誊录的寅恪先生诗稿,送给了流求姐妹留存,用杨先生的话说“物归原主”。这可是一件十分珍贵的遗物,她们一直想有机会当面谢谢杨先生。

  杨先生年事已高,近来闭门谢客,但听说流求姐妹远道来访,表示欢迎。我们知道老人起床后,要作八段锦等早课,所以没敢去得太早。到达时,阿姨却告知:“奶奶早起来了,正在玩骨牌通五关等你们吶。”果不其然,我们刚一进门,杨先生就从里屋快步出来招呼,身轻如燕。美延悄悄说:“这哪像九十九岁的老人呀?

  杨先生拉着流求的手,细细端详说:“你是流求吧?小时候我见过,童花头,大眼睛,胖乎乎。现在这么大了,认不得了,一点没有从前的影子。”怎么不呢,七十多年的沧桑岁月,人能不变嘛,流求早已由当年的小女孩儿升为祖母辈了。杨先生说1935年在清华读研究生时,曾陪江西来的一位表叔到清华园西院陈先生夫妇家作客(因表婶之父,曾宦游江西,一口江西话,是陈家亲戚),看到过流求和小彭,记得小彭的眼睫毛很长。她指指身旁的美延:“那时候还没有你哪!”美延自报出生年月,“啊,你与钱瑗同年同月生!”杨先生说着头略向书橱那边一仰,橱顶上立着钱瑗的像片,笑得好甜。

  杨先生告诉流求和美延,她还当面请教过陈先生呢。1932年她因就读的苏州东吴大学闹学潮停课,北上清华借读。父亲杨荫杭(笔名老圃)业余研究音韵学,兴致很高,有一个梵文方面的语音问题难解,写信要女儿就近向东方语言文字大家陈寅恪先生求教。杨先生为难了,她没有选陈先生的课,怎么办呢?后来想出来一个办法:去上一堂陈先生的课。她悄悄进入教室,坐到最后一排,静静听讲。下课铃响,学生散了,陈先生正用包袱皮儿裹他带来的那些线装书,杨先生走近讲台,恭恭敬敬地把杨老先生的书面问题双手呈递给陈先生,说是代父亲求教。陈先生一点儿不生气,停下包书,耐心地详为讲解,仔细作答。杨先生用心记录,圆满完成父亲的嘱托。

  我们笑说“教授的教授”一点儿没有架子,不像现在有的教授学问小,架子大。

  谈起那本手录的寅恪先生诗稿,杨先生回忆:这是复旦的蒋天枢先生大约上世纪70年代末寄给钱锺书的。蒋先生“文革”结束不久即着手整理陈先生的遗稿。诗稿经过浩劫,收集未全,亦多毁损。蒋先生要求钱锺书帮助校订,并将缺漏的字给补上。锺书以前没怎么读过陈先生的诗,展读之下,惊叹陈诗之精美,佩服得不得了。缺漏的字不多,但每补一字,锺书都费尽心思,反复斟酌,既考究诗辞语句,又琢磨韵律格调,尤其解读陈诗中时常引用的今典古典寓意,力求切合,保其本真。每冥思苦想得一佳字,嵌入原诗,天衣无缝,锺书便快活得像小孩,手舞足蹈。那段时间,锺书梦中喃喃自语,说的也是有关陈诗补字的话。

  为陈诗的校订和漏字补缺,钱锺书先生写给蒋天枢先生探讨相商的信,美延曾在蒋先生处读过几封。这些往来书信,不论对陈寅恪先生诗章还是对钱锺书先生诗话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可惜后来蒋天枢先生不幸患脑溢血突然去世,以上信件竟下落不明。听说蒋先生身后,有关整理陈寅恪文集的材料,大部由蒋先生生前所在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接收了,但流求姐妹曾专程到上海复旦大学访问蒋先生的及门弟子,未有结果。

  流求姐妹送了一本她们的新书《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请杨先生指正。杨先生立即打开,先浏览书中的照片,一页一页地翻,沉湎在二三十年代的回忆中。

  临别的时候,杨先生把大家的手摞到了一起,拍了又拍,笑说:“再见,再见。希望还能再见!”

  没过多久,与杨先生通话:“流求姐妹那本书您看了吗?”

  “读完了,很好看。看得我都快哭出来了!”杨先生语带哽咽。

  “这才写到1949年,往下看您可能会更难受。”

  “她们还继续写吗?”

  “好像在准备。”

  “请代我向流求、美延问好,要她们继续写,赶紧写。”

  我想,这恐怕不只是杨绛先生,也是读者们的企盼。

转自 文汇报 20101115

相关新闻

  • 272024.05

    关于《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杨绛先生晚年最后做的一件她认为很必要的事,是亲手销毁了钱锺书先生和她本人的日记,以及某些亲友的书信。虽然我觉得很可惜,曾多次劝阻,但未能让她回心转意。其后不久,我应约往谒。那天恰巧保姆小吴休息回家了,是杨先生亲自开的门。经过走道时,她指指左侧的壁柜说,“一些保留的读者来信(一般均已读过)都用纸箱分盛了摞在里面,将来连同我们近年收存的报刊杂志的评论等,一同交清华档案馆保存。”那天在她的卧室聊天谈...

  • 172017.02

    与陈寅恪先生做邻居

    来到中山大学康乐校园的朋友,多半都要到“大钟楼”格兰堂南面的“陈寅恪先生旧居”看看。陈先生的伟大,何止“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幢房子原来叫做麻金....

  • 312019.05

    陈寅恪自己和至亲三代怎么读“恪”

    人名乃个人之名,每个人皆有亲有情。寅恪先生三个女儿都年过八十,流求今岁九十。她们多次言及,记事以来就知道自己父亲叫“陈寅què”,如今听到被念成“陈寅....

  • 142016.07

    陈寅恪的自用印

    2016年5月嘉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有标为“陈寅恪自用印”的拍品,计十四枚。

  • 262017.05

    杨绛:最美大先生

    “杨绛先生生前对身后所有重要事项,已一一安排妥帖;与众不同的是,讣告居然经杨先生本人看过……那种向死而生的坦然,对身后事安排考虑的睿智、周到、理性,使....

  • 142019.10

    “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纪念陈寅恪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2019年,是陈寅恪先生,这位20世纪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20世纪中国文化大师逝世五十周年。

  • 242013.12
  • 032010.06
  • 112009.08
  • 13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