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任霄泽:愿做高原“雪中炭”

2011-08-15 |

任霄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1级本科,2008级硕士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任霄泽毕业之际,赴西藏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有人不解他的选择,他却说,“我要‘回’西藏”。

  2007年,任霄泽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在位于拉萨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一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西藏,也是他与西藏结下情缘的发端。

  这一年,任霄泽是班主任,是讲课的老师,还负责学校的团委工作。一年过去,任霄泽和当地师生结下了深深的情意。支教期满将要离开时,学校老师送给他藏族民间的最高礼节――碰额头,班里的学生将一条条哈达挂在他脖子上。

  泪别西藏,难忘西藏。硕士研究生毕业之际,任霄泽再赴西藏。“年轻的时候,物质待遇可能是选择工作时很重要的条件之一,但从长远来看,它绝不应该是最重要的。”他清晰地认识到,去发达地区工作,自己仅仅是一朵“锦上花”,而在西部的大舞台上,自己才是“雪中炭”。作为清华毕业生,就应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今,任霄泽在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人民政府工作已近一年,由于尚在试用期,没有岗位和职务,主要工作也只是各种材料的撰写。平淡的工作似乎并没有给他太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但他并不心急。“写文件和材料对于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来说,是基本的素质之一。写好一个政府公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写材料对于我也是一种锻炼。”他并不急于求成,“刚来这里还不到一年,很多情况还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突破很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在基层,任霄泽跟着当地领导干部下乡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工作不忙的时候,他自学《经济学基础》、《公共财政学》,思考泽当镇民生问题的解决途径;订阅有关学术期刊,学习行政管理前沿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思考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他还努力学习藏语和藏族文化,“现在的工作和学习,都是为以后能够做出更大贡献做积累”。

  任霄泽谨记着温总理2009年到清华时的讲话,“什么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明亮?――理想和信念。”这句话被他写在QQ空间,直到工作后才改成“努力工作、戒骄戒躁、谨慎行事、细心观察”。任霄泽说:“每天写材料我却不觉得苦闷,因为心中有奋斗的目标。看似平淡的生活,却含有很多不平淡的事儿。”(张兰璞)

转自 中国青年报 201181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