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任霄泽:愿做高原“雪中炭”

2011-08-15 |

任霄泽,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1级本科,2008级硕士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任霄泽毕业之际,赴西藏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有人不解他的选择,他却说,“我要‘回’西藏”。

  2007年,任霄泽参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在位于拉萨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一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西藏,也是他与西藏结下情缘的发端。

  这一年,任霄泽是班主任,是讲课的老师,还负责学校的团委工作。一年过去,任霄泽和当地师生结下了深深的情意。支教期满将要离开时,学校老师送给他藏族民间的最高礼节――碰额头,班里的学生将一条条哈达挂在他脖子上。

  泪别西藏,难忘西藏。硕士研究生毕业之际,任霄泽再赴西藏。“年轻的时候,物质待遇可能是选择工作时很重要的条件之一,但从长远来看,它绝不应该是最重要的。”他清晰地认识到,去发达地区工作,自己仅仅是一朵“锦上花”,而在西部的大舞台上,自己才是“雪中炭”。作为清华毕业生,就应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如今,任霄泽在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人民政府工作已近一年,由于尚在试用期,没有岗位和职务,主要工作也只是各种材料的撰写。平淡的工作似乎并没有给他太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但他并不心急。“写文件和材料对于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来说,是基本的素质之一。写好一个政府公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写材料对于我也是一种锻炼。”他并不急于求成,“刚来这里还不到一年,很多情况还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突破很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在基层,任霄泽跟着当地领导干部下乡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工作不忙的时候,他自学《经济学基础》、《公共财政学》,思考泽当镇民生问题的解决途径;订阅有关学术期刊,学习行政管理前沿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思考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他还努力学习藏语和藏族文化,“现在的工作和学习,都是为以后能够做出更大贡献做积累”。

  任霄泽谨记着温总理2009年到清华时的讲话,“什么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永远明亮?――理想和信念。”这句话被他写在QQ空间,直到工作后才改成“努力工作、戒骄戒躁、谨慎行事、细心观察”。任霄泽说:“每天写材料我却不觉得苦闷,因为心中有奋斗的目标。看似平淡的生活,却含有很多不平淡的事儿。”(张兰璞)

转自 中国青年报 2011811

相关新闻

  • 112008.09
  • 042011.11

    深圳出台创业补贴政策:为海归企业雪中送炭

    内容摘要:2000年深圳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的若干规定》,为留学人员来深创业提供一系列扶持措施。

  • 252024.11

    李超毅:扎根雪域高原的追光者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有纯净如洗的蓝天,巍峨迤逦的雪山以及绚丽多彩的藏族文化。对于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超毅(清华大学水利系1986级校友)来说,这里更是他心中的诗与远方,也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暮去朝来,李超毅已在西藏深耕清洁能源建设13年,成为西藏能源行业领军人物。图为李超毅(右三)在山南乃东才朋风储项目厂址进行考察逐梦西藏 投身大型水电建设2008年,有着丰富水...

  • 082021.10

    卓玛:做青藏高原上的一束烛光

    我愿意用我的绵薄之力来建设西藏,虽然不足为道,但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人一起前赴后继地建设西藏,我相信家乡西藏会变得更好。

  • 292020.07

    不能忘却的记忆——怀念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高原同志

    记得第一次见到高原同志是在1965年9、10月份,高慧处长带着我去锡拉胡同的北京市科委开会,主要内容是参加北京市工业新产品展览会,并选拔北京市优秀新产....

  • 122020.07

    鲁延武:良师益友忆高原

    想起高原同志在二十多年前会仪上疾呼“小老树”问题。加强自主技术开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是多么卓识远见。高速发展的经济,只能立足于“自主技术”基础之上才能....

  • 282016.09

    吕志强:清华毕业生“选调”扎根云贵高原

    息烽县,位于云贵高原的贵州省贵阳市,这里被山地丘陵笼罩,多数地区海拔1000米至1200米。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吕志强2014年通过“选调”来到息烽,从....

  • 282012.11
  • 072009.12
  • 112022.10

    孙金成:援藏万里路,高原绽放“共富”之花

    孙金成今年7月30日完成援藏工作回到北京,马上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紧迫的工作任务和满满的工作日程已经占据了他绝大多数时间,在他开会间隙,学院院友办通过线上视频连线对孙金成进行了采访,我们也见到了这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