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美国硅谷的研讨会上,刘戈平(左三)和硅谷清华联网成员等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温州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洽谈会上,一场特殊的“相亲会”吸引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高端人才来温,以“摆摊”形式与温州企业面对面交流。这其中有个人叫刘戈平,他从美国硅谷来,并带来了一支创业团队。
博士毕业第一份工作在硅谷
瑞安中学读高中,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硕连读,美国密苏里大学获博士学位,刘戈平的读书生涯顺风顺水。
2004年博士毕业,刘戈平几乎同时收到了三家美国知名公司的聘用书,其中有一家在全球IT圣地硅谷。去硅谷!一如当初决定去美国那样,刘戈平要去开开眼界。
在硅谷这个不大的地方,聚集了大大小小近万家高科技公司,苹果、微软、英特尔、谷歌扎堆,从一家大公司到另一家大公司就几分钟车程。刘戈平清楚记得第一天上班时的兴奋,在硅谷一条街上走着走着他哑然失笑。
“你能感受到这里到处弥漫着科研的气息。”刘戈平了解到,仅清华学子就有1万人聚集在硅谷。“大家聚会聊天总是向着同一个方向,创新和创业。”除了人才高地,这里也是华人创业的热土,清华师兄邓峰、武平、陈大同、谢青等人创办的公司都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对刘戈平触动很大。
工作不久,刘戈平开始担任电路设计的技术主管,并申请了4项美国专利,在国际期刊等发表论文十多篇。
虽然在公司挑起了大梁,但创业的想法在刘戈平脑海中愈加清晰。2007年,刘戈平和几个在硅谷工作的朋友,开始研发一种便携式检测仪器,并在加州注册成立了公司。
这种仪器加入不同的试剂后,能作不同的检测用途,例如检测水里的重金属含量、食品中的某种元素含量等。每台巴掌大小,售价在一千至两千美元。
“我们几个人都是兼职的,因为爱好去研发,供给当地一些公司。”然而刘戈平发现,这种“订单”很快达到了年销量一两百台。
下一步,是如何批量生产?刘戈平想到了国内。
是学者也是项目评估达人
刘戈平虽然人在美国,但对中国市场相当熟悉。2006年起,他多次回国到杭州、无锡、南京等地考察,参与高科技项目的早期投资评估与决策,担任多个城市的政府招才引智顾问。
“清华企业家协会天使投资有限合伙人”、“美国硅谷清华联网理事长”、“美中高层次人才交流协会创会理事”、“北京德和瑞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浙江海合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这些都是刘戈平名片上的头衔。
与记者见面时,刘戈平一身休闲装,背着一个大书包而来,很有美国高校学者的味道。而实际上在硅谷华人高科技圈,他还是个颇有号召力的活动家。
汶川发生地震后,刘戈平所在的美国硅谷清华联网发起募捐,共筹得捐款近600万美元,部分善款来自于微软、英特尔、谷歌等知名公司。
2009年及2010年年底,刘戈平等人组织近百位海外清华学子来到浙江,带着上百个科研项目和商业计划书,到浙江寻找资本合作的机会,项目涉及生物医药、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达成多项合作。
这些活动让刘戈平分身乏术,但他乐此不疲。“和这些人在一起,有很多思想共鸣。”经历过无数项目对接,刘戈平几乎成了项目投资评估的专家。
可他更想知道的是,如果把这些海归团队引到家乡来,让硅谷科技和温州资本碰撞,会撞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上半年,刘戈平正式辞职了。
硅谷辞职带着精英团队回温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刘戈平的这个决定让亲友颇感意外。父母认为刘戈平在美国前途好,收入稳定。回温州,老婆孩子都要面临安顿下来的一些问题。
“再不折腾,以后就没折腾的心了。”刘戈平开玩笑说。
刘戈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去年回温,刘戈平明显感到政府海外人才引进的力度和氛围,在人才、住房、税收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优惠,对一些个案做到一事一议。
把硅谷的技术优势与温州资本优势结合起来,迸发出更多能量。刘戈平这样告诉自己,并以此来说服整个团队来温,这些人的祖籍在北京、山东、安徽等。
今年6月,浙江普天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落户在瑞安科技企业孵化器飞云新区,公司的合伙人是刘戈平在温州的老朋友们。
“温州不缺资本,但项目和资本对接,存在两个圈子的信任问题。”刘戈平设想着,先把事业做大,再考虑风投的进入。
目前公司生产的检测仪大部分供给美国市场,再慢慢推广给国内的自来水厂、商检质检部门、科研院校等。为了商业化和迎合中国市场,仪器的功能将根据客户的需要而作适当调整。LOGO和外观也在做改进,使之更加美观。刘戈平算了一笔账,迁至国内单位生产成本降低50%,并且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但刘戈平也碰见了一些困难。“技术人才难招,比预期想象更难。”找几个合格的基础工程师费了刘戈平不少精力。另外,他也迫切地希望能形成产业链和相应的配套企业。
“只要海归创业的环境好了,就会有更多的人回来,形成集聚效应。”刘戈平说。在他看来,海外技术结合温州资本的舞台很大,最好是根据温州已有的产业链,开发相关产品。“我们这类搞科研的人最忌 ‘唯技术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技术最好,但所有的技术都是基于市场的技术。”
(张静雅)
转自温州晚报 201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