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杜彬:卖三国杀纸牌的清华博士

2013-01-09 |

  让杜彬最得意的是,他看到一个老外在视频里说:“吃老干妈,玩三国杀。”这俨然成为了文化输出的一种方式。偶然间在淘宝上买到一副纸牌,竟撬动了中国整个桌游行业的发展。杜彬说:“我可能是国内第一千个或者第一千零一个知道桌游的人,这并不重要,但是我是第一个把它的价值挖掘出来的人。”

杜彬

  一夜之间,一款名叫“三国杀”的桌面游戏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正规的广告宣传,瞬间风靡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并迅速向全国渗透。它甚至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行业。

  创建一个企业,由此开辟一个行业,这是一个多少人期盼的完美商业模式。而这个模式被杜彬实现了。

  杜彬那时候还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读博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中国传媒大学的本科生黄恺正在淘宝网[微博]上卖自制的桌游卡牌,那个时候叫“三国无双杀”。杜彬是黄恺的第8个或第9个客户。

  商机其实就在一念之间。玩了一段时间的“三国无双杀”之后,杜彬主动找到了黄恺,把这个单纯的兴趣制作创造成了一个商业梦想。

  “我可能是国内第一千个或者第一千零一个知道桌游的人,这并不重要,但是我是第一个把它的价值挖掘出来的人。”杜彬说。

  2007年年底,“三国无双杀”经过杜彬的反复研究和修改后,正式更名为“三国杀”,并开始推出小规模试水的“推广版”。20081月,游卡桌游公司正式成立,杜彬任CEO。首先发售5000套,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为了节省人力,他拉退休的妈妈来切纸牌。

  杜彬说自己是典型的摩羯座,总结自己的特点时说:“我的想法比较多,而且都是有想法就马上实施。毕业前我同时做6件重要的事情,包括写毕业论文,在IBM[微博]研究院实习,筹备三国杀等。”

  杜彬很喜欢玩游戏,但与沉溺其中的玩家不同,他会思考,在其中发现机会。“发现之后一定要抓住,idea有大有小,一定要付诸实施才知道可不可行。”杜彬说。

  “死磕”出来的市场

  “创业最难的还是市场推广,北京的渠道基本上是我一家一家‘死磕’出来的。”杜彬说,“那个时候经常跑到南五环的货场,不管身上穿了什么衣服,都要亲自拉板车,一箱箱搬运货物。”他也遇到过很多尴尬,“清华的博士怎么来卖纸牌?”这种疑问不断有人提出。

  为什么有的人学历越高,很多事情反而越做不了?杜彬认为:“那是因为想法在作怪,觉得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突破这种想法,才能把喜欢的事情坚持做下去。”

  幸运的是,虽然没有做任何硬性的宣传,但三国杀纸牌从开始销售就很火爆,5000套卡牌在半年时间内就销售一空。三国杀的热销,在杜彬看来也是一种必然。桌游能强化沟通能力,促进人际关系。三国杀的角色扮演讲求团队合作,有趣的是,不少外企的人力资源主管找到游卡公司,希望他们传授技巧,以备他们在招聘或培训员工时,分析员工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杜彬的第一次推广活动是在北大校园里进行的。20082月,他们在北大卖了3天三国杀纸牌,销售了130多副。在北大的畅销是杜彬始料不及的。“当时数学系一位老师很爱玩三国杀,考试的时候出了一道题,是要求写出三国杀的数理模型。我知道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的团队赶紧做出一个数学模型来。”杜彬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兴奋。

  销售了半年多以后,杜彬把一副牌的价格从64元降到29.8元。最大的困难在于推广。由于没有太多资金,杜彬只能寄希望于通过口耳相传来推广,而低价格显然更容易推销出去。

  随后,他们还尝试到一些IT和金融公司做现场推广。“当然我们一般是采取从上而下的策略,先教会他们的领导,领导再带着员工玩,这样容易攻破得多。”杜彬笑谈。

  当第一批活跃分子开始招呼更多人加入游戏的时候,三国杀的普及进入了自增长状态。玩家与非玩家之间、高级玩家与初级玩家之间形成了“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其实,在三国杀初期的推广上,杜彬自己至少当过150多次“老师”。

  “不插电”游戏的回归

  三国杀能够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迎合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社交需求。今天,人们正在更多地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交流表达,冷漠、寂寞更是这个时代高频出现的词汇。但三国杀作为一款桌面游戏,给予了玩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杜彬觉得这才是吸引人们走出虚拟世界,来到陌生人面前的动力。

  20097月,第7届中国国际书目互动娱乐展览会在上海开幕,在北京小试牛刀的三国杀正式进军上海。这是公司创立以来最大手笔的一次宣传——在3天展期中,公司向前来参观的游戏爱好者赠送了600套三国杀,算上展费和人工费用,总投入约5万元。

  这600颗试水的种子在上海一飞冲天。到2009年年底,三国杀在上海的市场规模甚至超过了精耕细作多时的北京。

  从这时起,三国杀叩开了全国市场的大门,2009年,三国杀销量迎来了爆炸式增长,售出卡牌40多万套,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这种增长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以北京为例,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近两年路边的桌游吧越来越多了。很多三国杀的玩家出于兴趣在当地开办了桌游吧,进而走向了创业的道路。

  除了在国内的畅销之外,三国杀在海外的华人圈中影响也很大。杜彬说:“最得意的是,看到一个老外在视频里说‘吃老干妈,玩三国杀’。”这俨然成为了文化输出的一种方式。当然,杜彬并不满足于此,他打算先从儒家文化圈里开始,比如日本、韩国,逐渐打开海外市场。2012512,三国杀繁体中文版正式登陆台湾。

  从桌游到网游

  杜彬认为,三国杀必须拥有与线下版相辅相成的网络版。线下版引爆市场,突出依附在娱乐上的社交性;网络版则增加用于黏着度,同时解决玩家人手不够以及各地玩家对规则理解存在差异的难题。

  然而,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尽管三国杀的用户与日俱增,寻求网游公司合作的事情却四处碰壁。三国杀复杂的游戏规则让那些网游大佬们望而却步。根据他们的经验,一个上手如此之难的网游,几乎毫无市场前景可言。

  机会却总是毫无征兆地出现。20094月的一天上午,杜彬突然接到盛大一个“18基金”经理的电话,他的目的很简单:“我们想投资你们,你们有什么要求?”

  几个小时后,又一个“18基金”经理打来电话,同样要求投资。当天晚上,杜彬接到第三个“18基金”经理的电话。

  原来,在“18基金”的一次策略会上,桌游被盛大视为非常值得投资的新兴热点行业。而这3个基金经理都不约而同地把三国杀当成了最值得投资的桌游项目。

有了盛大的资金支持,游卡再度迈向新的高度。开放性的“设计师俱乐部”开始面向一切热爱桌游的人征集创意,组织培训。他们甚至开始投资一些拥有出色创意的小型桌游工作室。“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把注意力从三国杀转移到整个桌游行业上,另外一个是把重点从设计转移到发行上。我们现在着力打造桌游的发行渠道。”杜彬总结道。

(高雅)

转自《法治周末》201319

相关新闻

  • 032017.11

    杜云林:清华的课

    拿到金光灿灿的清华毕业五十周年纪念章感慨万千,让我想起了清华的课。依教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课堂讲授是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还有一种是不教之教,清....

  • 172019.01

    缪杰:清华毕业的民谣歌手 如今为何在卖农产品?

    “水木年华”的成员缪杰给记者呈现的是一幅完全在这种想象之外的图景——五六个年轻人,在一个略显局促的出租房内敲着电脑,桌上有各种助农产品,墙上挂满了别人....

  • 022022.03

    吴彬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31讲:勇攀核能科技高峰、潜心建堆报国育人

    2月26日,清华大学核研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吴彬应邀主讲了“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校友学习日第31讲,主题为“勇攀核能科技高峰、潜心建堆报国育人”。共有150余名校友相聚“荷塘雨课堂”参与线上学习。吴彬作主题报告2021年11月3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彬从王大中院士的获奖情况、先进事迹、清华精神与“200号”精神三个方面作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了我国...

  • 212015.10

    樊喆:从学霸到CEO 清华学士回乡卖眼镜 卖出大学问

    樊喆说:“我和创业伙伴都是清华毕业,而且都从小戴眼镜直到现在,与眼镜结下不解之缘,并且经过对眼镜行业的研究调查、利弊对比,发现大有可为。于是我们一拍即....

  • 112020.05

    杜敏:平凡而幸福一生 清华佑我

    做梦都想不到我能进清华!我家庭出身地主,父亲因是前国民党军官而在押,又有海外关系,在那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我是进不了清华的!不,是政审绝对通不过,根本....

  • 172024.10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清华博士扎根“西部核城”践行理想

    2024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中核四〇四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听听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董雪(2018级硕、2021级博,核研院)的心声吧

  • 152021.12

    清华博士非洲修电站

    知乎这两天有个热榜话题:曹丰泽去非洲建设水电站了,并成为2021清华大学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他的选择给你哪些感触?这是个在知乎很能引发话题的话题。因为那个著名的词“内卷”,进化成如今我们都知道明白深有体会的内涵意义,都拜托于曹丰泽一遍又一遍的“反内卷”论调,才让我们有了一个准确的词来形容如今这种内部厮杀的状态。

  • 072016.01

    王瑜:不做服装设计师,清华女孩开微店卖苹果

    在2015年,王瑜辞掉了在北京的工作,开始创业。创业意愿来源于家乡的苹果。

  • 102015.11

    清华博士“战斗”在军校

    头顶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者等诸多光环的装甲兵工程学院信息系副教授闫兴鹏,始终谦逊低调。在军事教学....

  • 122023.09

    他清华毕业、哈佛博士,谢绝三次在美执教机会,为恢复发展这门被忽视了的学科

    周世逑先生(1913年9月24日—1997年6月21日)是我国管理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界的著名学者。1932年他考取清华大学法学院后,即立志研读公共行政学,从此与管理结下了不解之缘。1936年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我国最早攻习公共行政的研究生之一。1939年提前获硕士与博士学位,次年受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钱端升之邀,回国任教于西南联大。解放后主要在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从事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教学与科研,曾担任学校图书馆第一任馆长、校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校科学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参编《辞海》(纺织学科),组织编写我国第一本《中国纺织企业管理》专业教材,编译多份国外纺织科技资料,为我国纺织工业建设与教育事业作出了多方面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