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曹禺《水木清华》手稿亮相 叙《雷雨》创作过程

2013-09-23 |

21日上午,在曹禺故居典雅的前厅里举办的纪念《雷雨》诞生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曹禺传》作者田本相先生向此次研讨会捐赠的曹禺所写“水木清华”手稿,引起与会者浓厚兴趣,惊艳全场,并随即在曹禺剧院展出。

这篇文章是1984年时曹禺先生作为清华大学校友应邀撰写,文中叙述了曹禺就读清华时的回忆,并抒发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其中还有不少内容是关于《雷雨》创作的,如“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终于在暑期毕业前写成了。我心中充满了劳作的幸福。我并不想发表。完成了五年的计划便是最大的奖励。我没有料到后来居然巴金同志读了,发表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上”;“写《雷雨》这段历程是艰苦的,可也充分享受了创作的愉快”等等。

今年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雷雨》诞生80周年。《雷雨》是曹禺23岁时创作的经典之作,它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曹禺青少年在天津的生活。《雷雨》不但在曹禺剧作中是巅峰之作,而且在中国话剧史上也是顶尖之作。《雷雨》是在国内上演最多、最久,也是在世界上被翻译、演出最多,影响最广的剧作。她不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演员。

据曹禺故居纪念馆馆长王海冰介绍,此次研讨会自去年底准备以来,得到了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香港、澳门、台湾等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既有七八十岁在戏剧和曹禺研究领域拼搏大半生、著作等身的专家,又有在此领域中颇有建树的中年学者,更有立志在曹禺戏剧研究和演出实践中传承、延续、创新发展的青年博导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研讨活动的举办为天津戏剧文学、戏剧理论、戏剧演出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并将推动天津戏剧文学和戏剧理论的创作,为进一步扩大曹禺的影响、扩大天津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蕴在海内外的影响起到积极作用;更为建设美丽天津集聚高品位文化内涵起到作用。(陈宝辉)

转自《天津日报》2013922

相关新闻

  • 262016.03

    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档案馆)

  • 042023.05

    石富:《新时代中国青年·烈火骑士》雕塑创作过程

    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持续高温干旱,不仅龟裂了农田,干涸了河流,还让重庆多地突发山火。我的家就在缙云山脚下。北碚山火发生时,我的内心惴惴不安,山火无情,如果控制不好,它对动植物的毁坏,对人员的伤害,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我立马给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退休老教授戴政生打电话,当时老先生由于年龄偏高也不能去现场救援,只能在嘉陵江边做与之相关的艺术创作。这是重庆特殊的救火现场,数量众...

  • 282016.03

    “水木清华”毕业合影

    毕业时在“水木清华”的合影(铸42班)

  • 282016.03

    曾经的水木清华

    曾经的水木清华(无41)

  • 022010.11

    《水木清华》杂志北美发行工作启动

    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校友总会承办的校友刊物《水木清华》,已于近日开始在北美进行发行。

  • 162016.03

    难忘水木清华

    每每提起水木清华,除了想起母校的那一草一木,一屋一桥以及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涯,更多的还是清华那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 182010.10

    《水木清华》

    作品编号:40作者姓名:马天羽 工作单位: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 设计说明: 云兴霞蔚般的整体造型由两部分材料构成,犹如天水涟漪的镜面不锈钢反射环境中的景色,与代表清华传统建筑的红砖互渗同构,形成一尊体量饱...

  • 272015.04

    80年后,《雷雨》再现创作地

    4月26日,值清华大学104周年校庆之际,由清华校友总会、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纪念话剧《雷雨》首演80周年活动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二层旧门厅(曹禺先生当年创作《雷雨》的地方)举行。

  • 162007.10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

    水木清华九十年(一)文:阿忆 遥远的清华园在中国,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车夫小贩,"清华"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在它成长的早年,它是国运衰败中的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一个中国人为之的动情的故事。如果说俄国圣彼得堡起源于一展帐篷,清华大学的起源就是这工字厅。彼得大帝在帐篷里开拓了一座城市,清华大学从工字厅开始,奋斗成中华名校。 【主持人陈晓楠:我身后这片房子是清华工字厅。它的大小房间到底有多少,谁也说...

  • 082022.11

    刘跃进:记忆中的水木清华

    从姜老的书房出来,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时惟早春,寒意未尽,而我内心却温暖如春。西溪旧地,道古桥边,谈话间,一个甲子的风云,好像在指缝间倏忽滑去,留下来的是对水木清华不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