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晋院士何友:从军当学“万人敌”

2013-12-24 |

“信息化,不进步就是退步。”

年龄:57

专业领域:信息与通信工程

研究成果:在雷达目标融合检测、多传感器航迹关联、辐射源识别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雷达、情报处理和指控等国家重大工程中。

  工作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位于烟台)

何友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这是《史记》中项羽学兵法的一段故事。

  1978年,入伍4年的何友,从海军北海舰队报务员的岗位上考入武汉海军工程大学指挥系统专业,开始了自己“学万人敌”的起点。

  2013年,57岁的他凭借着在信息与通信领域内的成就,获评中国工程院院士,达到了自己科研征途中的一个新里程碑。

  从海军战士到工程院院士,在别人眼里,何友的人生经历跨越颇大。“我的转变,最初源于当兵时在东海大陆架测量的一次经历。”20131219日下午,天空飘着雪花,当记者驱车赶到位于烟台海滨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采访时,何友对记者说。

  上世纪70年代,作为海军战士的何友曾被抽调到“东方红”号海洋测量船,参加东海大陆架的测量。当测量船行驶到公海时,遭到了他国飞机和舰艇的抵近监视和恶意骚扰,形势一度非常严峻。最后,大家努力用信号灯与对方交流,表明我方只是一艘普通的海洋测量船,才避免了冲突。

  公海之上虽有公理,但也需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做后盾。“我当时就从心底有一种屈辱感,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我要去军校深造,为国家的国防现代化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提到往事,何友仍显激动。

  从“英语盲”到“英语通”,从后进到前茅,从本科到研究生,进入军校之后,何友用实际行动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为自己在信息化领域内的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海军工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199110月何友迎来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当年,他被派往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进修,师从著名雷达专家霍尔曼·罗林。很快,这个初出国门的学生就产生了一个别人眼中的“狂想”:冲击“恒虚警”。

  雷达自动检测与“恒虚警”处理技术,当时还是国际雷达界的热门研究领域。所谓“恒虚警”,主要用于雷达运行中早期探测和预警,但在那个年代,已存在的各种“恒虚警”处理技术存在较大局限。对此,何友经过大量的思考与论证,拿出了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法,并用英、德文撰写发表了3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轰动一时。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信息研究所将何友提出的“恒虚警”方法命名为“何氏方法”。

  归国之后,已达不惑之年的何友又作出了一个让他人困惑的决定。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何友有意避开了自己擅长的雷达恒虚警课题,选择了信息融合领域内另一个关键性前沿课题“多目标多传感器分布信息融合算法研究”。经过不懈努力,他撰写的毕业论文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作为吉林省磐石市人,何友与山东结缘也正因为对信息技术研究的执着。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何友选择来到位于烟台海滨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任教。“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只有造就一批人才能推动整个学科的迅速发展。”何友这样认为。在他的指导下,其弟子唐劲松完成的两项科研课题全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成为人民海军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博士后研究人员。另一名弟子关健在校期间发表了12篇高水平论文,有6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收录,并出版专著一部,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瑞雪兆丰年,1219日中国工程院公布新增选院士名单时,烟台正好下起了阵雪。面对当选院士之后的工作打算这个问题,何友微微一笑,“信息化,不进步就是退步。”

(吴洪斌 隋翔宇)

转自《大众日报》20131220

相关新闻

  • 182018.01

    首届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校友何友声院士逝世 享年87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我国船舶原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速水动力学和出入水研究的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

  • 302018.01

    追忆何友声院士:无问西东 心向大海

    他曾率先倡导研究螺旋桨激振力,使中国设计的船舶减振性能一跃与国外比肩。他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或许可以说,何友声用一生时间完成了自己儿时....

  • 202013.12
  • 262012.09

    马洪琪院士捐奖30万助学

    马洪琪院士捐资助学仪式在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举行“我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后首先作出的决定,就是把我的奖金回馈给社会,回馈给教育。

  • 302019.01

    何友:41岁博士毕业,从普通战士到工程院院士的信息学科带头人

    从一个只有高中毕业文凭的战士,到在军营中成长为博士、全国雷达自动检测的恒虚警领域学科带头人,并使这一科研领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立下....

  • 262012.09

    马洪琪院士捐奖30万助学

    “我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后首先作出的决定,就是把我的奖金回馈给社会,回馈给教育。”9月24日,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马洪琪院士捐资....

  • 262012.09

    马洪琪院士捐奖30万助学

    9月24日,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马洪琪院士捐资助学仪式在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举行。

  • 242022.05

    吴良镛:一生为谋万人居

    圆圆的脸上总是挂满微笑,平易近人、和蔼友善,两院院士吴良镛给人的印象一贯如此。5月7日是吴良镛的百岁生日,期颐之年的他每当谈及城市、人居时,眼里仍会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因为这是他毕生挚爱的事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墙壁上,挂着他亲手书写的四个大字“匠人营国”。作为建筑界的泰斗,这位老先生一生都在践行“谋万人居”的崇高理想。立志学习建筑,毅然回国建设将建筑事业作为毕生追求,这与吴良...

  • 262019.11

    他的名字与光源大科学装置紧密相连|专访中国工程院新院士赵振堂

    21年后的今天,这位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依然在为上海光源的运行开放、性能不断改进以及加速器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奔忙着

  • 042009.12

    5位校友荣膺2009年新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发布2009年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35人当选为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