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方锦清:攀登网络科学前沿高峰的领跑者

2014-03-25 |

方锦清,男,福建莆田人。1964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80 年代起历任研究员、博导、顾问,60-80 年代从事重核素浓缩、等离子体物理、强流离子束输运等原子能科技研究;改革开放后主要从事新兴交叉科学:非线性- 复杂性科学、网络科学及其应用等国家基金和相关国防科研工作。迄今已应邀访问过美、澳、欧、亚四大洲,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西欧(比利时、意大利、丹麦、法国、德国等国20 多所著名大学院所,多次应诺贝尔得主普利高津教授的邀请,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普利高津统计力学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和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索维尔物理化学研究所” 访问,开展国际合作。从1976 年起至今出版了专(译)著10 部,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论文300 多篇,迄今获得12 项包括国家级、国防科学技术奖和省市部级科技进步奖(8 项排名第一)、发明专利1 项,专(译)著10 部。兼任(含曾任):中国复杂网络与复杂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复杂网络会议学生最佳论文评委会主任,香港城市大学《混沌与复杂网络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理事,中国系统科学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科协中国科学人专委会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核工业研究生院教授,美国ABIResearch Board of Advisors( 顾问),英国IBC 研究员等。

2012中国网络科学论坛》大会报告和致辞

上世纪九十年代诞生的一门新的交叉科学——网络科学及其广泛应用是当前国内外最广泛交叉的重要前沿科学之一,它与下一代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日益融合,正是当今和未来整个科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之一。

作为我国网络科学研究最早的推动者、组织者和研究者之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方锦清研究员以其敏锐的科研触角,用勤勉和智慧不断地奏响复杂网络科学理论的创新乐章,成为该领域有重大创新成果和相当资望的科学家。如今己年过古稀的方锦清仍然退而不休,非常忙碌,怀着科技报国的拳拳之心对我国网络科学与工程事业发展尽心尽力,着实难能可贵。

方教授指出:在世纪之交,国际上复杂网络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的诞生的网络科学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网络无处不在,它迅速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工程等众多科学融合在一起,遍及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何揭开复杂网络的奥秘以造福人类,己经成为国内外各个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为国尽忠克难关

方锦清出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贫穷家庭。他始终牢记英年早逝父亲留下的唯一遗嘱“为国家尽忠,有命则尽孝”。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6 年毕业后,他分配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兢兢业业,为我国原子能科技和新兴科学的发展创造诸多辉煌成就。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在实现科学梦的征程中,他经历了传奇色彩的“四部曲”:一、励志中学时代,萌发科学梦想;二、六年清华攻读,迈进科学殿堂;三、奋战原子能院,圆梦科技强国;四、老骥独树一帜,追梦与时俱进。他的母校清华大学校友网2014 1 7 日至10 日在“百年清华”栏目里(/alumni/index.do) 连续4 天刊登了他的四部曲文章。

20 世纪60 年代初至80 年代,方锦清教授长期从事原子能科研工作,积极参与或负责核领域有关稳定核素分离技术、强流离子束输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等相关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70 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他的集体荣获国家级1978 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和个人多项国防科技进步奖。更为重要的是打开了国门,科技人员开始走向世界。80 年代以来,他抓住了大好机遇,学术访问足迹遍及美、澳、欧、亚四大洲,与几十个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科研合作,在广阔的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和科学人生的风采,博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难得的是1977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利高津赞扬他是“一个具有高度推动力的科学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感兴趣的成就。”

90 年代初国际上“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控制与同步”取得了突破,应用潜力大,该课题成为国内外学术热点课题之一。超混沌及时空混沌的控制与同步是国际上极具挑战性的两个前沿问题。方教授迎难而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我国该领域赶超国际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

比利时布鲁塞尔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教授(中)宴请方锦清研究员。在1988-1995 年期间多次应邀访问他领导的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普利高津统计力学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素维尔物理化学研究所。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勇于创新硕果累

凭借着其非凡的智慧和勇于突破创新的精神,方锦清孜孜不倦、勤思奋进,在网络科学领域不断取得了卓越成果。

早在1995 年,方教授在国际上首次于“科学通报”上提出了超混沌的控制与同步方法,不仅实现了两个超混沌系统的同步,而且实现了高阶级联超混沌系统同步。

在“混沌、超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应用研究”等项目研究中,他提出了多种先进的混沌- 束晕控制与同步方法,由于独具特色和创新性,贡献突出,除了集体获得1项国家级奖,他为首8 次荣获国防科工委系统、省级科学技术进步的二等奖和4 项三等奖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方锦清始终没有停下他创新的脚步。他负责主持的国家科研重点科研项目不断结出了丰硕成果,深刻地揭示网络科学中非线性网络的动力学复杂性的基本特征、拓扑结构、动态演化若干规律及束晕- 混沌的多目标分区控制同步方法;这些成果在互联网、加束器束流传输网、社会与经济网和高科技网中具有应用前景。整个成果具有科学原创性和特色,尤其是提出了网络科学的统一混合理论框架体系,构建、描述和总结了七大层次的网络模型金字塔;提出了一大类广义Farey 组织的多层次网络金字塔;首次在国内探索和发现了高科技网络的四大层次及其拓扑特性;上述成果已应邀入选2013年由美国WILEY 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网络复杂性研究进展》,深刻揭示了网络的复杂性- 简单性与多样性- 普适性之间的相互转变关系。特别是,2010 年他应邀为美国信息协会撰写了书评,评述了美国出版的第一本网络科学专著:《网络科学:理论与应用》,这些充分反映了国际上同行对他学术水平的肯定和影响程度。

方教授课题组在科研与产业转化上同样卓有成效,在混沌保密通信及其网上安全通信等作了应用开拓,仅在2008 年同时获得了三项重要成果:“混沌密码理论及其应用”获得国家密码科技进步二等奖;“数据链路密码机”项目获得了国防发明专利;“一门崭新的交叉科学—网络科学”获得中国科协期刊而等奖。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他领导的团队在2012 年又研制成功混沌加密算法和传统加密算法的混沌加密系统,具有网络保密通信的应用前景,已在互联网上实现文件加密和解密的通信实验。此外,他们探索了世人关注的“全球核电站网络模型特性”、“核科技领域相关的若干复杂网络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等若干核科技复杂网络课题,首先在核科技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老骥伏枥志千里

当谈起成绩时,方锦清十分谦虚。他说:“与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相比,我的科研成就并不突出,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工作。所幸的是,我自己一直坚持独立走自己的科研之路,敢于在我院独树一帜,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不失时机地实现不同科研课题的转型,因此,我能够自由傲游在非线性科学、混沌科学、复杂性科学和网络科学等交叉科学的知识海洋里,体验和享受到科研艰辛与乐趣。”

如今,方教授依然不服老,退而不休,建言献策,力促我国“网络科学与工程”持续向前发展,竭力推动我国网络科学及其应用,尤其是他创导的有广泛影响的“中国网络科学论坛”和“最佳学生论文竞赛”。在科学网上,由他创办的“复杂网络论坛圈”已凝聚千余人,同样风生水起,热闹非凡,成为业界进行网络学知识传播、学术思想交流与不同学科广泛交叉的一个崭新平台。

2014 4 9 日—4 12 日,他将领衔在中科院召开《2014 第十届中国网络科学论坛》http://www.ciae.ac.cn/cnst/index.htm。论坛一直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主任领导的“中国科学技术中心”等许多单位和两院院士的鼎力支持,今年迎来十年华诞。在对这样一位可敬长者表达敬意的同时,我们由衷的预祝这个我国网络科学与应用领域的空前盛会取得圆满成功!

(文/ 陆翔)

转自《中华儿女》2014226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