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崔世平:立足澳门,弘扬中华文化

2019-12-10 | 文/万宁宁 图/李派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文化创意评论”2019-12-10 |

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澳门新八景”全球评选及文创产品设计比赛等系列活动。经过全球票选及专家命名委员会的多轮讨论,澳门的八处特色景点被冠以情景兼备的新名字,分别为西山望洋、双湖塔影、亭前葡风、龙爪观涛、路环渔韵、爱巷倾情、福隆新貌、桥牵三地。

作为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的理事长,崔世平在回顾这项历时长达一年的活动时表示,“澳门新八景”的全球票选过程就是对澳门回归20年来城市文化、人文景观的一次呈现,也是讲好澳门故事的一次实践。

12月2日,崔世平作为清华大学澳门校友会会长,在“清华与澳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专题展览开幕上致辞

从学习城市规划到弘扬华夏文化

先后在华盛顿大学获得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后,崔世平于2002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博士学位。不论是在学习专业课程,还是接触行业案例的过程中,他越来越理解到“平衡”和“取舍”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和城市规划专业都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工作,从前期筹划、正式动工到后期运作,每一步都需要取得多方的共识,每一个阶段性成果都是集各方智慧之大成。”在他看来,一项建筑工程或城市规划项目,不仅会对设计和施工团队带来重要影响,更会深入地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甚至会对之后几代人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进行建筑设计或城市规划时要学会平衡与取舍——平衡各方利益,取舍各项要素。

基于这样的思考,他越来越认同这样的观念:“面对一项规划方案,我们不能做出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评价,因为凡事均有正负两面,每一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带来的影响都不能忽略,都要仅慎处理。”在他看来,全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做好平衡与取舍至关重要。因此,工作中的他希望能交出一份尽量平衡多方利益的发展蓝图,比如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要素,需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更多地建造房屋还是更多地发展产业。

以往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经验,让他深刻意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每一项规划都要有全局的思考和全面的考量,这些经验在他进行公司管理、策划、团队组建及公司文化建立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这种认知不仅映射出崔世平对于专业的思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处事态度。

专业之外,崔世平在文化领域也颇有建树。

“我的父亲崔德祺先生除了涉足建筑和商业领域,也深谙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据他回忆,他小时候经常在家里看见父亲和朋友讨论艺术,耳濡目染之下,他一直都对中华文化有所关注,也因缘际会地认识了许多澳门文化界、教育界的朋友,时长交流文化传承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2005年,崔世平和一群热心于推广中华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人士共同组建了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

他们希望以文化为纽带,发挥澳门在两岸间的桥梁作用,推动两岸关系稳步发展,加强两岸四地的交流互动,并促进世界各地华人的团结,增进彼此在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了解和沟通。当然,他们还有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那就是“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弘扬华夏文化作出贡献”。

发挥澳门优势,推动文化传播

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结合重要历史时间节点,举办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2009年,在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他们成功举办了“澳门之歌”的征集及评选活动,由不同的专业团队制作了三首极具特色的“澳门之歌”系列歌曲,分别为《澳门之歌》、《盛世莲花》和《一个神奇的地方》。这一歌集成为澳门回归十周年的纪念礼品,并赠予来澳庆典的国家领导人。

2011年,适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他们联合台湾中华港澳之友协会与中山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百年功业千秋中华──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活动”。通过在澳门、中山、武汉等地举办中山先生革命足迹寻、中山思想研究专题讲座等,引导民众缅怀中山先生的革命意志,了解辛亥革命的历程,为振兴中华而明志。

2019年,是澳门回归二十周年。他们举办了“澳门新八景”全球票选活动作为献礼,汇聚社会力量和智慧,共同选出能代表澳门特区新面貌、新里程的“澳门新八景”,来传播澳门发展和进步的故事。“这次活动不仅体现了澳门的人文风情、自然风光和特色建筑,也是澳门特区二十年来社会繁荣发展的另一种演绎,还是把中西文化共融的城市之美向全球推介的一个盛会。”崔世平如是说。

此外,澳门中华文化协会还通过组织研讨会、座谈会、闭门交流会、公开论坛、摄影巡回展、汉字互动展等活动,为澳台文化交流提供了多元化平台。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崔世平还一直十分关注内地的乡村文化建设,曾多次到浙江进行考察和调研。他认为,中国乡村是文化宝地——乡村生活中保留了浓厚的传统文化习俗,从文化弘扬的角度来看,需要不断注入新活力,通过融入创新思维,将传统风俗、人文风情与教育、文化、商业及旅游等元素相结合,才能赋予传统文化更多价值及可持续能力,真正实现文化传承。

在他看来,澳门具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从历史上看,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在澳门交汇、交流、碰撞、融合、创新,形成独特的澳门文化;澳门回归以来,一直在两岸交流沟通中发挥重要桥梁作用,特别是在增进两岸互信、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中华文化则是重要的精神纽带。正如他所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包括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文明财富。中华文化同时作为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在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我们都要集合民间的绵力,以推动两岸更多文化交流为目标,加深两岸与港澳之间的了解,深化在多个方面和领域合作。”

以文创,促交流谋发展

大力推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崔世平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于近年来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崔世平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说,从2012年以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一直向好,截至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亿元,占GDP比重4.2%,不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文化产业总体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中国在数字化、互联网、5G等技术上逐步实现从跟随到超越,艺术传播载体的变革将有希望带动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争得先机;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

“中国有13个城市(青岛、哈尔滨、长沙、景德镇、上海、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深圳、武汉、顺德、澳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创意城市,而且澳门在2017年还被评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全球创意城市作为文创产业新一轮的引擎,我相信中国的文创产业一定会迈上更高的层次。”崔世平觉得,海峡两岸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在文创产业发展步伐、规模、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在人才和创意方面各具优势,需要通过更多的项目互动和人才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促进四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他看来,适宜的外部政策环境对于文创产业的发展必不可少,政策制定者需要进一步鼓励市场化、产权化和普及化,推出更加优惠的税制等鼓励政策,并进一步加大对于版权保护的法治力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才可以更加辉煌。

与此同时,他还着重强调了文创发展领军人物的重要作用:“只有深谙中华文化知识,具有开放性思维与全球化视野,并了解商业运作的通识型综合人才,才能够更好地引领文创产业的发展。”

胡钰与崔世平在“澳门新八景”颁奖典礼现场交流

崔世平,2002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取得城市规划博士学位。

于1981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1983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工程硕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工作超过7年。现为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团副团长、立法会议员,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理事长,澳门中华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澳门校友会会长,清华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副会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