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士桥:在中华文化中发展中国城市

2020-09-30 | 来源 建筑学院校友访谈实践支队 |

 

十余年间,他辗转在世界各国间进行建筑教育和研究工作,始终关心着国内的城市发展,探索发展中国城市的可能。

他,就是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威登亚洲建筑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79级校友李士桥。

20208月,建筑学院校友访谈实践支队的同学联系到李士桥教授,并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士桥

了解自己,追求热情

李士桥的建筑实践经历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香港。当时,国内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建设蓬勃发展。刚从伦敦AA学校完成博士论文的李士桥,觉得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既能看到自己的设计变成真实的建筑,而同政府及开发商合作也别有滋味。但几年后,这种激情慢慢消退——此时的李士桥觉得自己像一个投资工具,工作越来越没有动力,生活也愈发单调无趣。

迷茫中,李士桥回想起他当初选择建筑行业的初心:人生一世,应该做对文化和环境有贡献的事情。因此,他开始投身建筑教育行列,尝试作为教师开设工作室,但资金和营造的短缺又摆在了他的面前。这些经历让李士桥感悟到,虽然自己现在仍然做不到建筑师和学者兼于一身,但如果可以保留二者的空间,通过最大的努力为自己提供参与二者相契合的条件,是能够做得到的。

“每个人的机会是不同的,中国的古代智慧是‘因地制宜’,同时要有追求和判断机会。对于清华毕业生,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去了解自己,并且是‘无情地’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幸福点在哪里。在大学里,当老师的会不断提醒学生去发现和追求‘热情’,这是同一个意思。”

理解文化,包容世界

中国在20世纪最大的纠结,就是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思想是“中体西用”,即:做人遵循中国传统,但使用西方技术。后来认识到,西方技术是和做人分不开的。李士桥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必须要把握对文化资源的认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处于互补的状态,其含义类似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里所有的物体都有局限,但作为“互补”系统中的一分子却很完美。对于在群体智慧中生长的中国学生,他强调批判能力是打破常规思考问题的基础,是独立思维的根据,有想法并不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法国汉学家、哲学家朱利安说“文化不是定位,而是资源”,因此他认为,在学校时期最重要的能力培养是对文化互补的认识。

清华精神中的责任和担当的意义在于能够多元包容。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够有意去做“普通人”,二是能够自觉诚意的去了解每个人、每个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殖民意识,这点和西方文化非常不一样。西方文化由于它的内在特征会发展文化研究,人类学等了解其他文化的积累。当你在想象自己要在世界上扮演何种“角色”时,你可能已经预设这场戏是别人导演的。但自己要当导演是非常不容易的,会招来各种指责。但李士桥认为这是清华人需要做的。最基本的任务是了解别人,了解别人的文化,有能力保障每个文化的基本追求,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议,并进行修改。这也许是“更多的责任”的基本内容。

Asia Society讲座——Thinking with China

在中华文化中发展中国城市

中国城市发展变化非常大,这是世界公认的。但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意义现在还没有合适的理解。最主要的是世界学术界主导思想在于西方城市历史和理论,大部分学者对中国思想并不是很了解,更难说有见解。对李士桥来说,这也是个不容易的旅程。中国城市和西方城市存在巨大差异,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为生活提供了物质的构架。如何来描述这些物质构架的不同点,如何理解哲学、语言、理论上的不同根基?如何说明中国城市的发展实际上为世界提供了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城市选择?如何说服别人这些选择与生活和环境更加和谐?这些都是急需回答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理想是“山水”,而不是高楼大厦。高楼大厦看上去可观,但从功能环境的角度看,问题和危机不断加剧。山水理想是人和环境的和谐共生,从中得出生活资源和文化灵感。既不是以人为主,也不是以环境为主。这是中国文化对思想的突出贡献,是中国人幸福的源泉,也是西方文化的短板。瓶颈和阻碍也许是我们在思想上没有到位,过于依赖西方概念(也许需要反思如何互补);也许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运用过于僵化,没有理论上的发展;也许中国思想没有在概念上与世界思想对话;也许大学里的建筑教育并没有考虑中国思想在建筑城市中的影响;也许地方领导对视觉效果过于急不可待。原因是复杂的,但需要深入学习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任务是不可再耽误。

李士桥所著书籍——Understanding theChinese City

寄语清华,祝福祖国

清华是一个全球建构,同学是来自全球,清华对李士桥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全国和世界时空的第一次亲身体会。在清华学习期间,建筑设计工作室的深夜是一生难忘的。同学们在深夜仍勤奋学习、努力进步,这无数的挑灯夜读使他们成为更加真实、更加戏剧化、更加无私、更加可爱。这也许是我们现在仍然不可分开的根基。他祝愿祖国拥有天下所有的智慧和包容,希望清华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同学体悟

“在了解李士桥校友经历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多国工作和教学经历中所带给他独到的文化见解。虽然常年在国外,但仍然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城市发展,更是积极思考如何让更多人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身为优秀的清华人,他清楚自己的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建筑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仪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