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申子杭:架起“互联网+脱贫”的桥梁

2020-10-28 | 丁欣然 | 来源 清华新闻网2020-10-28 |

“连着几天睡4、5个小时,白天整个人有点懵懵的,事刚说完后脚就忘了,早上出门又忘记刮胡子了,今天改到睡前进行,明天早上5点前起来出发,希望雨别下太大,山里路不好走。”2019年6月3日,申子杭在他的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

90后的申子杭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市,2015年进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就读金融硕士专业。2017年毕业后,考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入职一年后,申子杭被派往国家级贫困县——吉林省汪清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两年来,他和挂职同事一起,与汪清干部群众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围绕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建标准、树品牌、拓渠道、降成本、育人才,助力汪清脱贫摘帽。

“我老家在县城边的村里,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但到基层工作却也是头一次。清华毕业生的身份既有光环更是压力。基层的干部群众有很高的期待,如果干不出点东西,自己都觉得没脸见人。”抱着这样的想法,申子杭闷头扎进汪清的扶贫工作中。

申子杭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

汪清黑木耳电商销售增长5倍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初到汪清的申子杭,就立刻马不停蹄地跑遍了全县9个乡镇,走访企业、农户,调研产业脱贫情况。“我们的好木耳都被掺到其他木耳中提升品质了,老百姓一年下来就挣个辛苦钱,大部分都让二道贩子挣走了。”每到一处调研,申子杭总能听到这般无奈和期盼。

汪清县位于长白山东麓,森林覆盖率接近90%,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冷凉气候和优质山泉水为黑木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几十年来,汪清人一直踏踏实实地种好养好黑木耳,全县超过60%的乡村种植黑木耳,近4万人从事黑木耳相关产业,占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二。近年来,扶贫资金推动黑木耳产业进一步发展,但品质优良的黑木耳却无法卖出个好价钱,这愁坏了县里干部和农户。

汪清县黑木耳种植基地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思考,申子杭选择电商这个切入点。县里的企业和村民们并非不知道电商,只是自己生产的黑木耳没有品牌和渠道,也没有运营人才,即使知道电商的市场很大,仍然没人敢冒这个风险。

申子杭和挂职同事一起与贫困户探讨黑木耳产业脱贫之路

为了调动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申子杭进行了详尽的规划。“既要立足当下、统筹资源,通过电商销售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又要着眼长远、创新思路,借助‘互联网+’打响品牌,推动汪清黑木耳深度融入全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依托电商压减中间环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县黑木耳销售,实现弯道超车。”他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

为此,申子杭多方调研了解电商,与企业深入探讨,尽可能规避潜在风险,同时主动对接大型电商平台,引进阿里巴巴等社会力量帮扶。为了适应电商平台的工作节奏,他经常深夜与电商平台研究讨论,有时甚至到后半夜。

申子杭的坚定与努力,最终让原本有些疑虑的企业同他一起迈出了电商第一步。2019年6月22日,汪清黑木耳走进淘宝主播薇娅的直播间,短短30秒就卖出了将近5000份,销售额突破40万元。“库存瞬间就没了,太不可思议了。”汪清本地的一家木耳产业园负责人感叹道。第二天一大早,企业上下全去车间包装和打包,她自己也上了,甚至喊上了十几个亲戚朋友,整整花了两天时间,才全部发出去货。

企业员工正在打包电商直播销售的黑木耳

汪清黑木耳“触网”首战告捷,显著改变了当地企业和农户的经营理念。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汪清黑木耳借助电商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去年电商销售额比前一年增长了5倍。

“互联网+”让扶贫产业跨越数字鸿沟

在申子杭看来,电商脱贫的成功只是最后的成果体现,但之前的一整套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支撑才是最关键的部分。从品种、品质、品控、品牌到生产、销售、物流、客服,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需要各个环节高度适配。面向未来,更好实现扶贫产业长久发展,需要借助“互联网+”系统优化升级,跨越数字鸿沟。

为规范上游标准,申子杭协助汪清县参与起草新版黑木耳国家标准,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针对品牌价值低的问题,他又积极推进县域公共品牌建设。邀请阿里巴巴帮助汪清县设计公共品牌、产业品牌、旅游品牌形象,借助电商、视频、音乐、旅行等多渠道传播。推动建立蚂蚁森林汪清公益保护地,超过1000万网友通过认领保护地了解了汪清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农特产品。拍摄明星公益扶贫节目《益起追光吧》,为汪清黑木耳免费推介,在互联网媒体及全国部分商场、机场、高铁、地铁等渠道投放,累计播放量突破400万次,曝光人数达3400万。联系央视财经频道等媒体,大力推介和直播汪清黑木耳。

申子杭与巡护员一起巡护蚂蚁森林汪清公益保护地

标准与品牌为汪清黑木耳走出大山奠定了基础,申子杭便主动联系对接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线上和线下渠道。大平台渠道带来了可观的收益,2019年以来,他已累计帮助销售汪清黑木耳等农产品超过800万元。

前端渠道问题得到了解决,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将农产品更多价值留在农户手中成了新的问题。对此,申子杭协调引进菜鸟乡村,整合优化县内物流快递,优化分拣工序,提升自动化水平,试点商户的快递发货成本从过去的4元/件下降至2.8元/件,降幅达30%。

引进菜鸟乡村提升分拣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今年9月的两场大型消费扶贫电商活动中,汪清松子、黑木耳单日单品销售额分别突破110万元和120万元。“这是对前期梳理供应链的两次压力测试,经过一年多的磨合提升,供应链更加从容稳健,成功经受住了‘台风+爆单’的双重考验。”

“互联网+”是申子杭的产业脱贫答卷。在他看来,数字农业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扭转贫困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步。“很多贫困地区农产品品质非常好,但没有接触新技术的渠道,我就是要做传统农业与数字经济结合的桥梁纽带。”申子杭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

“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自己不再是被遗忘的人”

“互联网+”给汪清扶贫产业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但申子杭深知,想让这种变化可持续,需要培育更多本地人才,做到“授人以渔”,提升造血能力。

与东北其他地区一样,汪清人口持续外流,乡村空心化十分明显。经过认真研究,申子杭将目光投向职业教育,并迅速与汪清县职业高中取得联系。大家想法一拍即合,县里职业高中一直在筹划开设相关专业,但苦于没有师资,申子杭的提议无疑是雪中送炭。今年6月,在申子杭的推动下,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在汪清职高开展为期一周的职业教育脱贫电商培训。暑假期间,又组织8名教师赴上海、杭州等地,参加电商视觉美工、影视后期制作、中职班主任等专题培训。未来还将派驻专业师资,开展为期3年的持续帮扶,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汪清职高学生参加职业教育脱贫电商培训

除了职高学生,还面向机关干部、驻村干部、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贫困群众等,组织开展10余期数字经济、电商运营和直播技能培训。今年以来,累计培训800余人次,开展村播众播上百场。此外,申子杭还策划搭建汪清县干部线上学习平台,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基层干部数字治理能力。

参训学员正在进行直播实操练习

今年汪清职业教育脱贫电商培训结业式上,一名职高学生发言说,“这次培训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也让我认识到自己不再是被遗忘的人,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勇敢地走下去。”简单的话语让申子杭颇为感动。于他而言,脱贫攻坚的根本目的,是让全国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由他推进的培训计划给当地学生提供了未来方向,无疑是对他工作成果的巨大认可。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走进乡村、参与扶贫,将更多新思维和新理念带进了乡村。对申子杭而言,基层脱贫实践也让他成长收获很多。“基层工作更具体、更复杂、更直接,需要直面和处理问题。两年扶贫工作让我识了国情、接了地气,也让我深刻认识到需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需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又到了木耳丰收的季节,那朵朵小木耳见证了申子杭从初来乍到的门外汉到融入群众的汪清人的700多天的奋斗岁月。两年里,申子杭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行走在乡间,扎根于泥土,用实干诠释新时代的为民初心,用奋斗书写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供稿:学生职业发展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