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费俊龙:初心不改再飞天

2022-12-03 | 占康 | 来源 公号“我们的太空”2022-12-01 |

17年前,费俊龙与他的战友聂海胜踏雪出征,环绕地球飞行77圈,历时115小时32分,总行程325万公里……,飞天的神奇经历,时常回荡在费俊龙的脑海。

17年后,东风航天城又用一场瑞雪迎来了英雄出征。他还是一样地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只不过一头黑发是在临行前悄悄染过的。从特级飞行员到特级航天员,这位年过半百的将军再次担任指令长,挂帅出征,向天行进。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清华大学2007级硕,航院)

薄铁皮做的五角星

出生在江苏昆山阳澄湖畔的费俊龙,家庭条件优越,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位姐姐。

那个年代的小男孩都崇拜战斗英雄,费俊龙也不例外。他爱读战斗英雄故事书,爱看战争电影片,经常照着小人书临摹杨子荣、郭建光等英雄人物的画像……

费俊龙的大姐夫是一名军人。有一次他回家探亲,穿一身崭新的绿军装,尤其是军帽上那颗金灿灿的五角星特别闪亮,姐夫英姿飒爽的样子让费俊龙好生羡慕。

费俊龙心想,我自己做一颗五角星,别在帽子上,那得多神气!说干就干,他用尺子量了五角星的尺寸,用废弃的铁皮簸箕边角料,做了一颗五角星并刷上红漆。此后,又做了第二颗、第三颗……别在所有帽子上,还当宝贝一样送给要好的同学。戴着自己做的五角星,费俊龙别提多骄傲了,俨然已成为一名真正的解放军。

上中学时,姐夫送给费俊龙一套旧军装。费俊龙穿了好多年,磨破了就缝缝补补,衣服小了也舍不得扔。

1982年,空军在昆山招飞。从小就热爱军营的费俊龙偷偷背着父母报了名,但还是被父母看出了破绽,最后不得不吐露实情。

没想到,父亲并没有责骂他,只是郑重地告诉他:“我们不会反对你的选择,但是你一旦作出选择,就一定要干好,要对得起你自己的选择!”

要当最好的飞行员

经过层层选拔,费俊龙如愿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既然想当飞行员,就要当最好的飞行员。”他暗下决心。

父亲的教导时常在耳畔响起,四年的航校生活中,费俊龙在训练中加倍努力,基本上每个科目都是第一个“放单飞”。由于成绩全优,在空军第九航空学校初教机飞行期间就被留校任教,比同期入伍的战友提前3个月完成了全部训练内容,随即进入飞行教员的飞行训练。

空军飞行员必须完成航空学校的高教机训练全部内容且成绩合格,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因此,费俊龙又到位于大西北的空军第五航空学校进行高教机训练。由于训练成绩突出,毕业前夕,学校领导专门找他谈话,动员他留任飞行教员。

考虑到飞行事业的需要,费俊龙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放弃了回到内地条件较好的第九航空学校任教的机会,选择留在大西北,成为空军第五航空学校的一名飞行教员。

当飞行教员,就要为祖国培养出最好的飞行员。

有一次,大队长给费俊龙分配了3个学员,并私下里告诉他,这3名学员的接受能力、模仿能力都比较差,只要能带出1个,就很不错了。

费俊龙心里却铆足了劲,一定要尽全力把他们带出来。此后,他放弃了全部假期,甚至推迟婚期,给他们“开小灶”,一遍不行就来两遍、三遍,直到他们听懂学会为止。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3名学员,除1人因身体原因离开学校外,其余2人都顺利毕业。当送他们登上离别的火车时,他俩紧紧抱住费俊龙泣不成声,费俊龙同样泪流满面,泪水里有不舍,有喜悦,更是自豪。

在空军工作近15个年头,费俊龙前后为空军培养了近10名飞行员,其中有2名留下任教。他也因此被评为空军优秀教员,并连续3年被评为一级飞行技术能手。

这期间,费俊龙遭遇过一次险情:一次,他执行任务时,由于油表出了故障,飞机没有加足油料,返场途中油量告警灯亮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油尽,便是灾难。费俊龙稳住心神,请示上级后,严格按照空中迫降路线降落,等落地后检查发现,油箱已经干了。费俊龙凭借沉着冷静的心态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化险为夷。

19955月,费俊龙因连续安全飞行1599小时22分的成绩,荣立二等功,同年底,他成为该单位最年轻的空军特级飞行员。

他的大队长提到费俊龙,是这样评价:“费俊龙在天上飞,我丢掉话筒不指挥,他也能安全回来!”

备战飞天路

1992921日,党中央作出发展载人航天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启了中国人叩问苍穹的艰辛征程。3年后,第一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在空军飞行部队展开。

机会来了!费俊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费俊龙岳父从事航天科研40多年,深知航天事业的风险,特别是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岳父再三思量,反复劝他慎重考虑。

这时,费俊龙的爱人坚定地站在他这边:“只要俊龙愿意,我就全力支持!”

爱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当初为了解决两地分居问题,费俊龙对着爱人试探着说:“你随我去大西北吧?没想到爱人毅然决然放弃单位稳定的工作,并偷偷瞒着父母拿着户口本去办迁出手续,随军到大西北。

这次,她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费俊龙的决定。

当飞行员精神高度紧张,有段时间费俊龙习惯了抽烟缓解压力。有一天,爱人回家看到烟雾缭绕,板起脸来责问他。费俊龙笑着说:“你就让我过过瘾吧,我打算下一步把它戒了。”爱人说:“你要是真想当航天员,就别等下一步!”

一听这话,费俊龙当即把烟在烟缸里捻灭了,从那天起,再也没有摸过香烟。

经过层层选拔后,19981月,费俊龙摘下飞行徽标,换上镶嵌地球标志的金色航天徽标,如愿以偿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来到航天员大队,费俊龙面临的第一个坎就是基础理论学习。当了十多年飞行员,现在重新坐进课堂里,《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许多课程都要从头学起,晚上12点前基本没睡过觉,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第二道坎是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训练。为了能尽快达标,训练之余,费俊龙还给自己“加餐”。有一阵子,爱人发现他在家里不停地转圆圈,就好奇地问他在做什么。费俊龙答曰马上要考试了,要刺激刺激自己。就是拿着这种刺激刺激自己的劲头,费俊龙在转椅训练中取得出色成绩。

神舟五号任务中,他的战友杨利伟一飞冲天,费俊龙在祝贺的同时,也将神六定成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训练上更努力了。

为熟悉飞行和操作程序,费俊龙经常钻进飞船模拟器中,一呆就是大半天。后来,一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座舱仪表、电门的位置;厚厚的飞行操作手册,他都能倒背如流。

在一次考核中,考官问:“大气层内、外应急返回模式有几种?”费俊龙不但说出了标准答案,还有理有据地进行了补充说明,让在场的考官都感到诧异和惊喜。

初选、复选、定选……费俊龙和聂海胜分到了一组,他们互相配合,非常默契,即便一个眼神也能准确传达信息。教员们评价他们整体工作效能实现了“11>2”。终于,选拔结束了,计算机屏幕上,费俊龙和聂海胜的成绩排在第一,顺利进入神舟六号任务乘组。

踏雪出征

20051012日凌晨5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寒风习习,红旗猎猎。一向干旱的发射场突然天降瑞雪。当任务指挥长宣布出发时,雪花就飘了下来。迎着欢送的人群,费俊龙和聂海胜向发射塔架出发。

当时,费俊龙的心里有点忐忑,他心里祈祷千万不能因为下雪影响发射任务。好在天公作美,发射前,雪奇迹般地停了。

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拔地而起,费俊龙、聂海胜携手乘坐飞船进入苍穹。

为验证航天员活动穿舱程序和飞船多舱构型,神舟六号飞船增加了一个轨道舱舱段。1730分,在聂海胜的协助下,费俊龙将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舱门打开,并进轨道舱,高兴地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飞行期间,费俊龙和聂海胜成功进行了4次穿舱试验。

“神六”任务在轨5天,这是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任务。上天前,大家都担心他们能否适应这种长时间太空飞行。到了第三天,费俊龙就想,以什么样的形式让地面的科技人员和亲人、战友放心,告诉大家他们适应得很好。他尝试着在座椅上翻筋斗。看似简单的动作,在小小飞船里展示,还是具有挑战性的,需要身体柔韧性好,以及身体姿态控制得好,还得把握好度,以防手脚磕碰飞船里的设备。费俊龙试了试,接连做了4个漂亮的前滚翻。完成后,他和聂海胜会心一笑,感到特别兴奋,这个翻筋斗成为太空经典动作镌刻进万千观众的记忆中。

神六飞船还第一次启用了环控生保系统,吃喝拉撒睡都是试验内容。早在地面时,他们就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在任务前2个多月,无论早中晚,每天的大小便,都坚持到飞船模拟器中去处理,力争在地面就把大小便收集装置使用熟练。

除了感受太空失重的奇妙之外,费俊龙一有空闲,就会趴在舷窗上回望地球,这颗蔚蓝色星球的美让他叹为观止。他禁不住心生自豪:只有祖国的强大,科技实力的增强,我们才有机会探索太空。如今,每当回想起这一段经历的时候,费俊龙依旧心潮澎湃。

1017日凌晨,神舟六号飞船按计划返回地球。返回前,费俊龙关上返回舱门时,心里默念: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回来。

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神舟六号飞船顺利着陆,费俊龙和聂海胜自主出舱,为中国人第二次太空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新阶段。

“他们的表现近乎完美!”当费俊龙、聂海胜微笑着从返回舱中走出,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激动地说到。

任务成功后,费俊龙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一次,他出访比利时,遇到一位已在当地生活了35年的老华侨,老华侨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激动地向他谈起了神六成功后自己生活的变化:多年来,每逢节日,从没有本地居民、邻居主动邀请他去参加聚会,都是老华侨去主动邀请别人。但2006年元旦,一些比利时朋友第一次主动邀请他参加聚会。老华侨说,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聚会,但它却丈量出国家强盛后中国人在海外地位都得以提升。听到这个故事后,费俊龙内心久久不能忘怀,更增加了献身航天事业的决心和动力。

初心不改

从太空返回后,费俊龙在公众面前鲜有露面。20094月,费俊龙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这也是首次由航天员担任大队长职务,紧接着,20105月,第二批共527名航天员入队。

对加入的新成员,费俊龙深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他把严格管理贯穿工作和训练全过程,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生活中。

第二批航天员成长很快,仅仅两三年后,刘洋、王亚平先后飞上太空。

他们载誉归来后,费俊龙为大家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在深深思考,怎样对待荣誉、保持清醒,在未来太空探索新征程上再创佳绩?这是摆在航天员大队这个英雄集体面前的一件大事。为此,费俊龙提出了“珍惜崇高荣誉、迈向更深太空”的口号,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到大队管理建设中。

在全体航天员的共同努力下,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如今这句话成为了大队的队训,镌刻在航天员大队公寓的门柱上,更牢记在每名航天员心中。

卸任大队长一职后,费俊龙担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分管航天员选拔训练工作。他的身份变得更加多重,既是参加选拔训练的航天员,又是航天员选拔训练的管理者,这也让他有了更大的责任,他开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只要遇到新的训练科目,他都要第一个上。

虽然岁月不能抵抗衰老,但是在费俊龙身上,除了日渐增多的白发,身体各项指标依旧保持优良,连体重上下浮动都不会超过1斤。

因为他的内心始终藏着一个信念:重返太空。这个信念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动摇。

17年来,费俊龙坚持自我约束和管理,训练锻炼从不停歇,每周都会进行3公里以上的长跑锻炼,风雨无阻。在他兼任管理岗位期间,为了不耽误正常训练,经常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加练。

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到来,费俊龙积极备战,并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爱人和孩子将担忧和牵挂藏在心间,一如既往地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但父母那一关,费俊龙犯了愁。这么多年,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不能在父母身边陪伴,一直拜托姐姐在老家帮助照看。如今,父母均已八旬高龄,要是得知他去执行任务,肯定反应强烈,他怕父母经不住刺激。

任务一天天临近,费俊龙不得不先委托姐姐婉转地告诉父母。父母很震惊,当即打来电话质问:“这是真的吗?你不考虑自己,能考虑下父母吗?”“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多年的愿望,希望你们能理解。”费俊龙也很坚持。双方不欢而散。那段时间,听姐姐说,父母一直夜不能寐,血压也升高了。

费俊龙心里既心疼又着急。思来想去,他又给父亲去了一个长长的电话。

“爸,我出来当飞行员的时候,你曾经跟我说过,你自己选择的事业,你就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这句话我一直记着。从事航天员是我的选择,执行任务也是我的选择,我都要对得起你给我的这句嘱咐。”父亲沉默不语。

后来,父亲转变了态度,并帮他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后,给他打了个电话说:“你的事你自己决定,我们也不过多参与了,你把自己的事做好,不用牵挂我们,如果有空就给我们打个电话。”

“我也回不来,等到我完成任务再回去看你们。”一向感情内敛的费俊龙不禁有些眼圈发红。

由于疫情和工作的原因,费俊龙已经有34年没和父母见面了,和同在北京工作的孩子也有好几个月不见了。他日复一日地把时间留在了教室里,留在了训练场……

“这都是小事。”费俊龙淡淡地说。在他心里,他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重托,使命如山,他可以牺牲和奉献一切。

空间站任务需要学习训练海量的内容,费俊龙争分夺秒地挤出学习时间。每天晚上复习当天课程到12点,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预习新课程。除了睡觉以外的时间,他几乎都在思考工作。

严谨细致是费俊龙给人的第一印象。每次在操作培训课上,费俊龙对飞行手册的编写从文字表述到格式都逐字推敲。对教员提出了很多意见建议。为了保证在太空时能有条不紊地操作,他还建议将操作步骤分解到每个动作,对照完成后逐项打勾,一目了然,还能防止误操作。

对乘组和自己,费俊龙同样严格要求。在任务训练时,他要求乘组一定要考虑到天地差异,一丝不苟将动作做到位。比如安装零件时,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配件,就合上包,将包固定,再拿一个,再合上。他说,在太空,如果不合上包,配件就会飘出来,如果钻到舱内设备里,有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地面,也得严格按照太空真实环境去操作每一个步骤。

还有一次做水下验证试验时,要进行舱间电缆堵帽安装工效验证,数十个堵帽依次分组安装。在安装完第一组时,已经检验出工效不合格的地方,但他不想这么简单地下结论,坚持要将各个作业点的全部堵帽安装完,进行全面验证和操作训练。费俊龙穿着厚重的水下服,戴着厚厚的手套,进行安装堵帽这项精细操作,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才把8组堵帽安装完毕。费俊龙累得筋疲力尽,胳膊都被磨红了。他也顾不上休息,出水后第一时间向科研人员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在他的建议下,科研人员改进了设备的工效,并优化了操作流程。

水下训练是最耗体力的一项训练。而水下验证试验比水下训练时间更长,更累人。而每逢水下验证试验,就正好轮到费俊龙。对此,他认为自己很幸运。每次,他都珍惜机会,躬体力行,总结出宝贵意见,完善正式训练的效果。

空间站建造阶段四次载人飞行任务是一场4*100米接力赛,他们将进行最后一棒的冲刺。如果把空间站建造任务比作盖房子,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房子的竣工,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装修交付,之后的乘组就可以拎包入住了。

在这半年期间,他们最为繁重的工作是要进行多次出舱任务。目前,空间站三舱“T”字型构型已建成,他们的舱外作业覆盖三个舱段,最长路径可能要爬行100多米。而且首次实现将货物从梦天舱气闸舱运出,这对他们都是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批乘组,神舟十五号乘组目前备战任务的时间最长,训练最多,光水下训练就近30次。对此,他们有足够的信心,也做了足够的准备。

三人是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年龄最大乘组,性格都很沉稳,兴趣爱好还惊人地相似。他们都酷爱书法,费俊龙和张陆还都爱唱歌,他们计划在太空的业余时间可以经常一起切磋下才艺。

能够再次在太空欣赏美丽的地球家园,费俊龙想想都很激动。比起神舟六号飞船,如今的太空家园宽敞舒适,还有着各种先进的设备仪器。他也特别期待在中国空间站工作和生活,期待和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胜利会师,期待着走出舱外,融入太空。

是的,常常仰望星空,寻找那一方魂牵梦绕的太空家园,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又回来了!

 

相关新闻

  • 272010.01
  • 072022.10

    百岁教授张义燊:期颐未老 初心不改

    “这里有我的名字。”百岁老先生张义燊教授骄傲地指着一张照片给大家看。那张照片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八百三十四个名字,他们曾经是西南联合大学学子,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抗日将士。“当年我们每个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大家不怕牺牲,时刻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8月13日是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张义燊教授100岁生日,一群银龄老人和青年教师围坐在旅顺乐椿轩养老中心,他们之中有张义燊教授多年的同事、教过的学...

  • 062021.07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初心不改,志在江河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诗用来形容中国工程院院士、澜沧江公司原总工程师马洪琪再贴切不过。马老不服老,退而不休,壮志依旧。“我为自己定下了目标,用5到10年的时间,带领团队再攻克几个技术难题,再建两座世界级大坝。”马老心不老,初心如磐,乐于传承。身为“40后”的他,最喜欢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在一起,将毕生所学和盘托出,勉励大家“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就是马洪琪的个人名片,正如他...

  • 222021.02

    情系蓝天 不变的初心

    情系蓝天 不变的初心

  • 012022.07

    都勇:从援藏律师到普法“故事大王”,他初心不改

    法律援助是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每一次伸出的援手,让无助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社科学院2005级校友都勇毕业后扎根基层,2019年起从事法律援助服务,曾深入藏区进行普法工作,为经济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持续提供法律援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科人的社会情怀和社稷担当。2019年6月,都勇突然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援藏。那时的他还是一名基层监狱民警,自学获得了律师资格。来...

  • 172021.07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记清控银杏联席董事长吕大龙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22019.09

    初心不改,历久弥坚,驻京某研究所研究员张统——军队环保事业的求索者

    这些年,张统带领团队在军事特种污染防治等领域艰辛探索,取得了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和几十项科技创新成果,开创了我军军事特种污染治理的新领域;设计完成了一批在....

  • 112019.03

    许渊冲:平生不改赤子心

    又过两年,又是新春,98岁,依然赤子之心不改。谈兴一浓,旁人都插不进去话。

  • 222021.02

    不忘初心 牢记校训

    不忘初心 牢记校训

  • 192017.12

    宗璞:半个甲子痴心不改“在葫芦里装宇宙”

    继《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后,89岁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宗璞酝酿多年的《北归记》终于出炉,为“野葫芦引”系列四卷长篇划上句号。这部新小说首发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