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2008年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项目,清华大学五个项目获准973计划立项资助、两个项目获准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资助,七位教授被聘为项目首席科学家。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2009年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立项项目,清华大学有4个项目获准973计划立项资助、2个项目获准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资助;6位教授同时被聘为项目首席科学家。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2010年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项目,清华大学有1个项目获准973计划立项资助、6个项目获准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资助,项目将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
8月23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云层低垂、气压沉重,空气似乎凝固了。早上8点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大礼堂前陆续排起了长队,送别他们的好友、领导、恩师、偶像——周光召。在这些人中,有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者,有受周光召提携和帮助过的科技界中流砥柱,也有与周光召虽未谋面却早已被其感召的年轻人。在等待告别的一个小时里,老人们追忆着周光召的贡献、细述着与他相处的故事,年轻人则侧耳倾听、字字入心。9点半,周光召...
周光召,192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51年从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54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在物理学系任教。1961年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参加研究工作。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曾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供图2011年11月,在“973计划”的一次专家组会议...
2011年11月15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在北京会议中心,我主持的“973计划”专家顾问组会议上,周光召先生作了关于“973计划”任务的总结讲话。讲话刚刚结束,先生突发脑出血,昏倒在我身旁。虽然及时送往医院,但经过3次大出血和2次大手术,他再也没能康复过来,再也不能回到他热爱并奋斗一生的科学事业上来。每每想起这一幕,我内心总是百感交集,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光召先生把他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科学,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
周光召(右二)在杜布纳研究所周光召不仅是我国科技领军人物,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情感的爱国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合同,撤走技术专家,中国正在紧张推进的原子弹事业面临着巨大困难。中央决定,派自己的优秀科学家参与原子弹计划。1960年底,前往苏联访问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来到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简称杜布纳研究所),和那里的中国科学家进...
周光召听闻苏联突然撤走所有在华专家后向国内打报告,要求立刻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