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彭珮云:中国红十字会进入新发展机遇期

2008-04-11 |

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

田毅 季谭

  在中国卫生医疗和救助等领域,中国红十字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救助体制面临什么问题及发展方向?超越百年历史的中国红十字会在新的发展机遇期,在管理体制及工作重点方面有哪些传承与转变?

  中国红十字会始建于1904年,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历经沧桑与光荣。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有31个省级分会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7万多个基层组织,近2000万会员。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

  1 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第一财经日报》:社会救助历来有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一些人士担心民间力量太小,官办效率低。你怎么看待救助体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彭珮云:当前中国的社会救助有政府和民间(社会)两个渠道,主要依靠政府救助。由于各种原因,政府救助有时不够及时,也有顾及不到的地方。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救助工作的社会团体,虽然限于自己的实力,投入救灾的财力、物力不算多,但是由于有常抓不懈的备灾工作和灵活的运作机制,使红十字会能在第一时间到达自然灾害第一线和突发事件现场,及时提供符合群众急需的救援,因而受到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欢迎。

  中国红十字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但由于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一些曲折以及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现在救助实力还很弱,还面临着艰苦创业的任务。希望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进一步加强对红十字会的支持、资助、保障和监督,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主义救助领域政府的助手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

  这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捐助者的优惠政策,即遗产税、捐赠税、所得税等;一是对公益机构的优惠政策,包括营业税、财产税等。政府可以用税收政策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政府还可以设立一些项目委托民间的公益组织做。例如,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建设,就是政府委托红十字会做的。假如没有政府的投入,这个资料库不可能得到这么快的发展。现在入库资料已经超过70万份。据专家研究,要达到100万份,才能使80%的患者从资料库中找到相合的配型。现在由于经费不够,还不能对更多的血样进行检测。

  所以除中央财政要投入外,希望地方财政也要投入。政府还可以向民间的公益组织购买服务。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可以交给他们做,政府制定标准和要求,加强监管。你做多少事情,政府付给你多少钱,这样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把社会福利事业做大做强。

  红十字会自身则要加强能力建设,加大宣传与筹资工作的力度,增强公益项目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吸引群众参加。

  《第一财经日报》:公益机构筹资方式这几年变化很大,已从过去中国红十字会等数家全国性公益机构为主转为数目众多的国内外公益机构的竞争。那么,近年来红十字会筹资来源主要是哪些方面?中国红十字会的筹资策略是什么?

  彭珮云:红十字会法规定,中国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红十字会为开展救助工作,可以进行募捐活动。筹资是红十字会实现自身宗旨、履行法定职责的前提,是发展红十字事业的物质基础,因此是红十字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倡导下,慈善、公益事业方兴未艾,企业和各界人士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加,为红十字会创造了良好的筹资环境。从2002年到20079月底,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级红十字会募集的款物约50亿元,用于开展救灾、救助、救护等工作。

  这几年,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有了很大进步,取得了一些新的经验,但和国外一些红十字会相比,和国内其他先进的公益组织相比,我们的筹资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

  当前,筹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各类公益组织林立,募捐活动竞争激烈;二是与募捐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三是红十字会干部的筹资观念需要更新,筹资能力还有待加强。中国红十字会必须迎难而上,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筹资的新路子。我们的筹资策略是拓宽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多元化,努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这就要求树立全员筹资意识,各单位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筹资工作。筹资工作要以宣传工作为先导,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要充分动员社会上的人道力量。要拓宽筹资渠道,不断改进传统的筹资方式,不断创新多样化的筹资方式,着力建立长效机制;要精心策划与培育党政重视、群众急需、符合红十字会宗旨、能吸引公众参加的公益项目,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红十字公益品牌。要认真搞好对捐献者的服务,管好用好捐赠者的每笔捐赠,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断提高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2 参与新农合的新重点

  《第一财经日报》:红十字会参与新农合及医疗救助工作的主要方式和经验是什么?

  彭珮云:中国红十字会于2005年向国务院建议,吸纳红十字会参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关工作,得到国务院的同意,并被国务院吸纳为新农合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自2006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开展了参与新农合的试点工作,在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76个试点县。

  红十字会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一是帮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是对患大病的贫困农民,超过新农合补助封顶线的医药费用给予救助;三是对患重症、急病有困难的贫困农民给予救助;四是普及卫生救护、防病、防灾避险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

  两年来,总会共向参与新农合的试点县拨付款物3915万元;援建卫生院(站)37个;为26个卫生院(站)配备医疗设备;培训了152名乡村医生。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为参与新农合投入了3500多万元款物。在去年,“5·8世界红十字日期间,全国各级红十字会开展了以关爱农民,共建和谐——红十字援助进农家为主题的募捐活动,共募集款物2亿多元,将全部用于支持新农合试点工作。

  目前,政府加大了对新农合的投入,贫困农民参合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红十字会将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患大病的贫困农民进行医疗救助以及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上来。要不断拓展工作内容与方式,例如援建村级卫生室、改水改厕、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扶持发展生产,还要把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与农村红十字会工作结合起来。

  《第一财经日报》:红十字天使计划和健康新村工程如何最大限度地推广?在这些乡镇卫生院(站)基础建设完成后,中国红十字会对后续经费短缺问题有无进一步资助的考虑或建议呢?

  彭珮云:红十字天使计划和健康新村工程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近年来开展的重点公益项目。红十字天使计划主要包括在贫困地区农村援建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救助患重大疾病的儿童和农民三方面内容。

  “健康新村工程”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国寿慈基金会开展的公益项目,旨在推动建设拥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在贫困地区的乡村援建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开展大病救助外,还资助改水改厕,以村级博爱卫生站为阵地和依托,建立农村文化健康活动中心,赠送红十字书库和体育健身器材,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这个项目进一步拓展了红十字天使计划的内容。

  这两个公益项目实施以来,在协助政府解决农村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上,发挥了较好作用,已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参与建设新农合制度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红十字天使计划实施两年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接受海内外各界捐款2.02亿元人民币,已在全国援建博爱卫生院(站)200多所,免费培训乡村医生221名,资助患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脑瘫、唇腭裂、失聪、下肢残疾等重症儿童和贫困肿瘤患者4223名;向医疗机构和新农合试点县转赠医疗设备、药品价值2500万元,受益人口已超过100万人。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今年已经发文要求在全国红十字系统中开展援建博爱卫生站的项目,要求广泛募集资金,用于在村一级建设博爱卫生站,并对援建卫生站的规格、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关于后续经费问题,按照红十字会天使计划的总体设计和现有做法,对已经竣工挂牌的博爱卫生院(站),主要依靠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来管理,红十字基金会将通过后续的公益项目继续予以支持,如:通过开办乡村医生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水平;继续为卫生院(站)募集医疗设备、常备药品;组织捐赠方定期开展回访、义诊等活动,使其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随着各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大部分援建的博爱卫生院(站)已经纳入当地医保报销范围,农民在这些卫生院(站)看病,新农合可以给予报销。这样,这些卫生院(站)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紧急救助与经常性救助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红十字会已经制定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目前,在构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网络方面,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把紧急救助和经常性救助结合起来?

  彭珮云:目前,我们在构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网络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基础性建设,其中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部分。

  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备灾物资库建设,救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紧急救援队装备配置,交通运输工具、无线通讯设备的配备等。总会备灾救灾物资库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并于去年129日举行了奠基仪式。该物资库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交通便利,占地近百亩,设计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计划在2009年5月8日前竣工。

  软件建设主要包括:理顺地方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特别要积极发展与壮大志愿者队伍。

  我们开展的灾后重建工作以及社区备灾项目就是,把紧急救助和经常性救助结合起来。因为在灾害中倒塌的房屋往往是那些年久失修的土坯房,而住在这些房子里的又往往是那些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极度贫困的家庭,这正是在日常救助中需要着重帮助的弱势群体。

  我们开展的农村社区备灾项目,选择的受益点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乡村。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既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也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条件,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4 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红十字会从几年前开始着手理顺基层管理体制工作。管理体制理顺工作的初衷是什么?主要措施和成效又如何?

  彭珮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的性质被定为卫生救护团体,长期以来一直由卫生行政部门代管。而红十字会由卫生行政部门代管,不符合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府与社会团体分开的原则,也不符合国际红十字会运动的要求。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红十字会是一个从事人道主义的社会救助团体,具有法人资格,可以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理顺红十字会的管理体制,就是为了把红十字会建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密切联系群众、符合自身特点的社会救助团体,为红十字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中国红十字会第七、第八两届领导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始终把理顺红十字会的管理体制当作一件大事,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理顺总会管理体制后,我们首先积极推进理顺一级红十字会的管理体制。

  1999~2004年,全国31个省级红十字会都理顺了管理体制。200410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红十字会事业2005~2009年发展规划》提出五年内理顺地(市)级以上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并探索不同模式

  经过近三年多的努力,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全国已有81.7%的地(市)、26.8%的县(区、市)红十字会依法理顺了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理顺后,红十字会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逐步建立了一支知识、专业、年龄结构有所改善的专职干部队伍,在全国基本形成了红十字会网络体系,为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红十字会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思路是什么?在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吗?

  彭珮云: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国际红十字会运动的成员,必须遵循国际人道法和红十字会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顺应国际红十字会运动的发展趋势,按照运动提出的工作目标,实现我会在去年召开的第30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作出的承诺。

  同时,中国红十字会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遵循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服务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充分发挥人道救助领域政府的助手作用。

  当前,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矛盾。党和政府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国红十字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红十字会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当好政府在人道救助工作领域的助手,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此,我们要巩固和发展理顺管理体制的成果,继续依法积极稳步地推进地、县级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使各级红十字会都能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切实加强基层红十字会组织的建设,积极发展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者,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加强各级红十字会应急建设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社会化、开放式的运行机制,加大宣传和筹资工作的力度,不断增强救助实力。

  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关键是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把各级红十字会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务实、高效廉洁、公道正派的领导班子,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称职、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通过实践锻炼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逐步实现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

  彭珮云:

  ●192912月出生,湖南浏阳人。清华大学社会系毕业 

  ●1945年至1947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社会系学习并参加“民主青年同盟”,南京金陵大学外文系学习

  ●1949年至1950年,任清华大学党总支部书记 

  ●1964年至1966年,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2年至1985年,任教育部副部长 

  ●1985年至1987年,任国家教委副主任 

  ●1987年,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1988年至1993年,任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33月至19983月,任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1993年至19986月,任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 

  ●19983月至2003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989月至20038月,任全国妇联主席 

  ●199910月,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转自:第一财经日报 200841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