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校友总会AI大数据专委会第一届理事会上的讲话
文创人才的培养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高校要培养大批既有文化使命感又有文化创造力的青年文创人才,这样的人才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又有全球文化视野,既有深....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我在《中印情缘》一书中坦诚地谈论过自己的一些导师和同事,季羡林先生是其中之一。尽管我从来没有上过他的课,但如果就此认为他对我本人以及我有关印度和中国的研究毫无影响那就太不公道了。我在印度时,从尼大(尼赫鲁大学)老师的口中听到了他的名字,也读了一些他写的关于印中文明对话的著述。季先生被认为是中国印度学研究者中的顶尖人物、一位精通12种语言的古汉语学者、古文字学家、历史学...
如何消解人与文化的紧张,怎样切实使文化成为肯定人的力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迫切需要人类在哲学层面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文化哲学由此应运而生……
张帆,男,汉族,湖南省沅陵县人,1969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金融学硕士,高级经济师。1989年至199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系, 1997年至200....
文化是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最持久动力。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决定了民族的文化生命力,进而对内决定了民族文化凝聚力,对外决定了民族文化感召力。从人类文化进程中看,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但从时间尺度上看,能够数千年延续不断持续发展的就是中华文化。究其原因,这种旺盛的民族文化生命力背后是中华文化的强大创造力。中华文化的强大创造力中华文化创造力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三个原因。一...
陈茹玉(1919.9.24-2012.3.11),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假如人生用幸福来做评判,有所追求是幸福的,实现梦想亦是幸福的。对于我国著名的有机磷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茹玉而言,她称自己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为祖国建设事业贡献自己全部力量。陈茹玉在查阅资料动荡中开启化学之路陈茹玉是在动荡中开启化学之路的。1938年春夏之交,怀揣着科学救国的愿望和强烈求知欲的陈茹玉离开天津,孤身踏上了西南联大求学的旅途。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