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五朝元老”季羡林:“和谐”不简单 大学必修国学

2008-10-28 |

来源:人民网 2008年10月28

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

102616时,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北京大学“清源论坛”专访,以一个“教育学者的新时代思考”为题回答了网友提问。

摘要:

●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看现在80岁不稀,90岁不稀,100岁也不稀了。

●很多人说孔子及儒家文化与时下时代发展趋势不相吻合,我看并非如此。

●对于学习国学,我看大学生,不论工科、理科还是文科,大学一年级开始要把国学作为一门必修课,就要开始学习国学。

●经历过清朝、民国、军阀统治、新中国等时期,作为“五朝元老”,当前政通人和、海晏河清的社会状况是空前的。

访谈全文:

季羡林:活100岁也不稀 劝年轻人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记者]:首先感谢季老给予我们这个机会向您提出一些问题,聆听您的教诲。人民网强国论坛广大网友让我转达对季老的问候,祝季老健康长寿!人民网强国论坛的网友非常关心季老现在状况,您是否能向广大网友们介绍一下您现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

【季羡林】:301医院是著名的医院,我在这里已经住了几年了。301医院的各方面条件很好,有条不紊,医疗条件好,护士本领高,服务态度也好。我写过一篇文章《301赞》,准备发表一下。我快100岁了,中外历史上,一个人活100岁,并不多见。当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越活时间越长,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看现在80岁不稀,90岁不稀,100岁也不稀了。我自己经常在想如何为国家为社会再做贡献,要立新功,不吃老本,想做事,但年龄不饶人,走不动路了,没有人搀扶,两米的距离都很难了。我现在的一个任务就是劝年轻人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季羡林: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记者]2008年祭孔大典上个月28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市举行,以纪念中国伟大的先贤孔子诞辰2559年,当今社会对孔子以及孔子创立的儒学似乎颇有微词,对孔子以及儒家文化有多种看法,对当今兴起的祭孔活动批评的声音也比较多,不知道季老对这些有什么样的看法?

【季羡林】: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孔子的评价很低,群众文化运动就是这样,四平八稳开展不起来的,对孔子的批评过头也在所难免。很多人说孔子及儒家文化与时下时代发展趋势不相吻合,我看并非如此。作为中国人,无法脱离他所生存的文化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和”,中国人要发扬儒家文化,第一要发扬的就是孔子及其文化精髓,要尊重孔子,学习他的思想。

季羡林:大学一年级要把国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记者]:季老,虽然您在您的《病榻杂记》中自己辞掉了“国学大师”的称号,但您仍然是大家公认的国学大师。说起国学,像我们这样年纪的年轻人似乎感觉并不那么熟悉,有的网友认为国学已经荒废已久了,季老对于现在国学的发展,以及对青年一代入门国学有什么良言?

【季羡林】:国学就是中国文化。现在成立了很多孔子学院,不仅学习中文,也学习儒家思想。国学和儒家文化不可分割,我赞成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弘扬国学。“和”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这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最重要的贡献。如果全世界能够接受这一部分,世界人民生活会更安顿一些。对于学习国学,我看大学生,不论工科、理科还是文科,大学一年级开始要把国学作为一门必修课,要开始就要学习国学。当然,英文也要提倡,我劝中国大学生要学好英文,重视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

季羡林:“和谐”的概念不简单 “五朝元老”劝大家珍惜

[记者]:季老您很快就是百岁老人,您的一生也见证了许多的历史,国内的,国外的,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代表,对中国的命运和未来,您是否有一些想说的?

【季羡林】:解放前的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中挣扎,1949年我们终于获得了解放;改革开放后,我们正经历着第二次解放——精神解放,我们国家前途无量,尤其是现在提出了一个伟大的概念——“和谐”。“和谐”的概念不简单,它既包含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包含了个人自身的和谐,如果全世界都能够接受这个概念的一部分,世界人民生活就会更安宁。我出生在辛亥革命年代,经历过清朝、民国、军阀统治、新中国等时期,作为“五朝元老”,当前政通人和、海晏河清的社会状况是空前的。不解放,不改革开放,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要珍惜。

相关新闻

  • 232023.04

    马国馨:和谐得体忆关师

    2022年12月中清华大学的许多老先生离世。12月26日关肇邺先生去世,张利学兄还在医院时,就第一时间通知了我。先生遗体告别那天,又呈现了羽化仙去的景象,让众多的学子长记心间。从我们入学至今,在先生教导下已六十余年,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往更为密切,受教更多。所以,先生的去世,让我和老伴关滨蓉更是悲痛。在大学时,到了三年级公共图书馆设计时才第一次受教于关先生。先生给我们讲解设计原理时,用了许多手绘的透视...

  • 232019.08

    国学大师钱穆与岩泉寺

    钱穆的史学名著《国史大纲》就是在这个有“滇中八景”之一美誉的岩泉寺写就的。

  • 022009.11

    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

    11月1日上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The Tsinghua Academy of Chinese learning,Tsinghua University)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

  • 252020.12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95周年纪念研讨会举行

    12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95周年纪念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科技大楼北楼M层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国务院原副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刘延东发来致信,副校长彭刚、校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原副校长谢维和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多家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历史意义,展望国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宣读了刘延东发来的致信。刘延东代表国际儒学联合会热烈祝贺清华大学国...

  • 032020.06

    汪曾祺: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他19岁那年,因为喜欢沈从文的小说去考西南联大,路上有日军封锁,他就从上海起身,先去香港,绕道越南,再去昆明。后来,他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 232019.08

    国学大师钱穆与岩泉寺

    钱穆的史学名著《国史大纲》就是在这个有“滇中八景”之一美誉的岩泉寺写就的。

  • 252022.01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称号的由来及“入围导师”

    也许会有读者问道:今天再谈论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笔者认为,清华开办国学研究院,吴宓、陈寅恪这样的文化保守主义者自然愿意参与,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却是最早提议创办清华国学院者,他为何会如此?再联想到他在五四时期提出的“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口号,不是很令人深思么。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毕业证书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之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教授)”的称号,已经得到学术界和社会大众的认...

  • 232018.08

    “晒晒”季羡林的大学成绩单,看看85年前的清华校园什么样

    80多年前的清华校园是什么样的?当年的大学生活和今天的大学生有什么不同?这些答案可以在当年的清华学子、日后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日记里管窥。

  • 152020.05

    《姜亮夫论学集》首发:国学大师的机缘与定力

    为纪念5月19日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诞辰118年,5月9日海上博雅讲坛邀请姜亮夫先生之女、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姜昆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

  • 07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