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杨义春:科技奥运的超级项目经理

2009-03-20 |

杨义春在北京奥运大厦办公室正对着门的地方摆着一幅他的个人照片,显得很醒目。照片中的他正在台上演讲,而照片周围的留白处则布满了伦敦奥组委技术部成员的亲笔签名。20081127,杨义春作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会员技术部部长,与北京奥组委其他主要成员一起远赴英国伦敦,这幅照片就是在他向伦敦奥组委作技术传承时拍摄的。

北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杨义春,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物系

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奥运主办城市并不享有承办奥运会的知识产权,在奥运会结束后,本届奥组委需要向下届奥运会的奥组委进行知识传承。毋庸置疑,这其间所传承的一定是本届奥运会最成功与创新的做法、经验,是一个关于精粹的传承。

  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奥运主办城市的奥组委技术部是一个技术组织与协调部门,负责与奥运会相关的技术提供商、赞助商、相关政府部门和项目管理人员等组织在一起,从技术上保证奥运会顺利进行。作为北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杨义春以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在京奥筹备与举办期间,他成功领导与管理着一支近20个国籍、8800人组成的技术运行团队,将中国14个相关政府管理部门、60多家合作伙伴、赞助商与供应商,还有国际奥委会等相关机构整合成一个团队,遵循“同一个任务,同一个团队”的理念,成功保障了京奥的举行。

  在向伦敦奥组委进行技术传承时,杨义春指出,京奥技术保障得以成功实现的原因,在如此庞大的项目运作与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利用政府力量及早协调和统一调配技术资源,顺利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与协同。

 杨义春在奥组委技术部的平台上,以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调动各方资源保障奥运会技术运行万无一失。“奥运会这样的大型项目不能靠奥组委自身来解决,必须及早协调国家资源解决问题。”

  首先,杨义春在北京奥组委技术部内部搭建了责权分明的组织架构,设置了8个业务处——总体规划处、信息技术处、通信处、场馆技术处、成绩处、无线电频率处、信息与网络安全处、综合处,分别对业务需求进行梳理和整合,在京奥复杂的技术需求与IT投资预算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

  比如,在京奥无线电频率使用与管理上,杨义春在技术部里设立了无线电频率管理处来管理和实现业务需求;同时,他协调当时的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解放军无线电频谱办公室,以及北京市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共同组成了京奥无线电频率协调联席会议,将奥运会的无线电应用需求整理出来,然后交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局负责实施。

  奥运会每4年一届,整个奥运的信息系统在这4年的间隔中也将面临更多的变化。为此,杨义春组织专家团队对整个京奥IT系统的架构及技术、产品的选择进行反复讨论,提出优化方案,仅这些优化工作就为整个技术保障项目节省了6000多万元人民币。

  杨义春向伦敦奥组委传承的第二个重要经验是,北京奥组委技术部对奥运会技术管理流程的一项优化和创新——他们首次将第三方测试和监理机制引入奥运会技术运营中。在京奥技术总集成商源讯公司将各个赞助商的奥运会管理系统完成集成后,第三方测试和监理机构会在集成实验室里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反复测试,这进一步提高了项目最后投入运行后的可靠性。“奥运会没有第二次机会,因此技术保障也要绝对可靠。”杨义春说。在他的管理和组织下,在京奥之前,整个技术团队一共进行了46场测试赛和两场大的技术演练,这是保证京奥信息系统万无一失的重要基础。

  杨义春认为,信息系统要万无一失地保障奥运会的顺利进行,业务管理流程和技术系统本身必须要实现良好的匹配。通过第三方测试评估,能发现在不少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更改和完善。比如由源讯公司开发的奥运会志愿者招募系统上线前,通过第三方测试发现由于志愿者招募规模庞大,容易导致系统瘫痪,因此杨义春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调整方案,引入搜狐开发具有更大容量的报名系统,分担了一部分招募系统的工作量,以保证招募系统正常运行。另外,杨义春在志愿者招募系统的启动策略上也做了调整,原本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主张全球同时启动招募工作,但奥组委技术部分析了这种业务要求后,认为呼叫中心座席数量与网络都难以应对全球同时启动志愿者招募所带来的系统压力。杨义春在平衡了需求与技术资源后,提出分阶段招募志愿者的方案。

  杨义春以出色的协调管理能力,让京奥的技术保障成为一场完美的技术实战。在8882617天内,京奥没有出现任何影响赛事运行、媒体通信和观众观赛的技术事故,技术问题解决率、技术服务指标均高于测试赛和技术演练水平,实现了平稳可靠的运行。在北京奥运与残奥会结束后,国际奥委会技术部部长让伯努瓦·戈蒂埃高度评价了京奥的技术团队——“北京奥组委技术部为2008奥运会提供了完美的技术服务”。

近期,成功完成京奥技术保障的杨义春即将要卸下“超级项目经理”的职位,回到北京市西城区工作。他非常珍惜在北京奥组委的经历,“奥运技术保障工作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项目,它带给我很多关于项目管理的感受与经验”。

转自 IT商业新闻网 2009年2月2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