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郑海涛:数码视讯要做“中国智造”企业

2009-05-08 |

数码视讯董事长兼总裁郑海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84级本科,1992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993年进入深圳中兴通讯研发部工作。1995年底调入该公司市场系统,任新业务市场部负责人。在通信行业工作近7年,深谙通信行业和数字电视行业运作模式和行业特点。2000年创建了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至今。

时间:2009413

地点:数码视讯大厦

人物:数码视讯董事长兼总裁 郑海涛,中国电子报常务副社长 张建设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张建设:你毕业于清华大学,又有在中兴通讯“三年技术、三年市场”的深厚阅历,而且你正处于事业的上升阶段,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走上创业之路的?2000年,我国数字电视刚刚起步,又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了数字电视产业?

郑海涛:每个人追求的理想不一样,本科毕业后我就想创业,读完硕士后更有想创业的念头,由于当时没有资金、技术、市场的积累,又缺乏管理经验,创业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我硕士毕业后毅然决定南下深圳,在中兴通讯呆了7年,这些经历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在中兴通讯我从事研发和市场管理工作,中兴通讯的快速发展使我逐渐意识到,只有在朝阳行业中的企业才会快速成长。

2000年,数字电视市场开始有启动的苗头,全国有线电视开始进行模拟电视转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我当时就认定,数字电视行业会是继通信行业之后的又一个朝阳行业。为了圆自己的创业之梦,我一个人开车经过三天三夜的长途跋涉来到北京,来到清华创业园寻求合作,双方一拍即合,由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张建设:数码视讯已经经历了三轮融资,这是否也意味着公司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51正式开启了创业板,这为数码视讯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郑海涛:20014月,公司刚研制出新产品,但因为一直没有营业收入,处境很艰难。这时清华创业园、上海运时投资和一些个人投资者共同投资了260万元,做为公司的第一次融资。2004年底,数码视讯以35%的股权向中科招商融资2500万元。此次融资后,数码视讯开始了从硬件、软件产品向增值服务产品的拓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数字电视领域完成从硬件、软件到增值业务全系列产品布局的公司。而第三次融资更多的意义在于战略合作,包括歌华网络、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的投资,都是基于深入合作现代服务行业的角度出发。因为这时公司的资金状况非常好,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融合行业的优势资源,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

从多个角度考虑,国家推出的创业板是很适合数码视讯的,数码视讯连续多年高速成长的业绩、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都是符合创业板相关要求的。从国外来看,优秀企业如果没有上市就很难保持高速发展,如微软、英特尔、富士康等都是在创业板上市从而快速成长的企业。其实数码视讯在两年前就已经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来运营了,并且在公司各个层面如员工意识、组织架构、财务流程、流程管理等都是按照真正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要求的,我们在方方面面都已准备好上市了。

“三网融合”带来机遇

张建设:3G牌照已经发放,CMMB拟将在337个城市开通,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业已提上日程,“三网融合”将开启新的篇章。在你看来,这将为有线数字电视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郑海涛:三网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网融合这一巨大商机将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最近,中广移动与中国移动在手机电视方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广电网和通信网的融合方面又前进了一步。未来的手机电视将带动新的市场需求,成为拉动内需的一个新兴产业。数码视讯也看好这一市场,推出了国内唯一覆盖CMMB(中国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前端的全系列产品。另外,我们去年推出了电视彩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三网融合的项目,可以将手机信息发到电视上、将互联网信息发到电视上,真正实现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网的三网融合。

可以预见,在广电实现数字化之后,如今互联网上开展的一些业务如网上支付、网上购物等在电视上也能实现,三网融合将带来更多的商机。任何行业的变化都是由一个业务逐渐衍生出多种业务、由一个形式演变成多种形式的。如通信行业,由刚开始单一的固定电话变成移动电话,由语音通信变成数据通信。数字电视发展的本质也是如此,数字电视将逐渐向新媒体演进,目前已经出现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因此,数字电视行业将经历逐渐分化和丰富的过程,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张建设:2008124,科技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签订了《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暨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自主创新合作协议书》,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今年CCBN期间提出10年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这为产业开发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数码视讯在NGB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郑海涛:目前NGB主要在上海、杭州做试验,是对数字电视骨干网和接入网的尝试。数码视讯主要侧重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播出平台的改进。我们在几年前就已经准确把握了发展方向,经过调研,我们在今年CCBN展会上展出了未来NGB的广播平台产品,如增强型多路编码设备(EMR)、媒体路由设备(SMR)等。

可以看到,广电正从公益事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那么下一代的广播电视网就需要有支付平台。数码视讯推出的支付平台可以通过数字电视在线缴费、转账和购物。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还要解决安全性问题,需要有安全认证平台,它将是下一代广播网的一个重要内容,数码视讯在安全认证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张建设: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都拥有独特的管理智慧,一家新兴企业的健康成长更仰仗于其卓越的管理。作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能否请你跟我们分享一下“三个发展、三个精神”的企业文化?

郑海涛:数码视讯倡导的“三个发展”是公司与员工共同发展、公司与客户共同发展、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司上下要时刻保持“三个精神”,即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三个发展”和“三个精神”是相辅相成、互为融合的。

首先,公司特别提倡创业精神,创业精神在数码视讯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公司成立之初,只有6个人和100万元资金,这与当时其他国内外巨头在数字电视行业的投入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我们能从100万元资金扩展到近5亿元资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公司一直秉承的创业精神。

其次,公司最核心的战略之一就是自主创新。企业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一定要在技术上引领行业发展,需要产品和方案的不断丰富和创新,领先的技术是检验公司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后,我们非常重视团队精神,公司的壮大与广大员工的团结奋斗是密不可分的。在数码视讯公司,员工的职业发展是与公司的长远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司在保持新员工活力的同时,还通过技能和管理培训来提高老员工的积极性。我们提倡公司与员工共同创业、共同发展。

我的志向是做企业家,而不是商人,我们一直在实实在在地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我们的技术研发生产部门一直贯彻“产品就是人品”的理念,踏踏实实地把质量和服务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支撑公司长远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发展环境,企业也应该回报社会。在“5·12汶川地震中,公司除了捐款捐物外,还在第一时间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保障灾区电视信号的顺利传输;在江西,我们自筹资金创建希望小学,用实际行动支援老区的教育工作;在北京,我们在北京传媒大学设立了奖学金,和高校一起培养我国的广电人才。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科技型企业大幅裁员,数码视讯提出不裁员、不减薪的目标,并计划再招聘100人。这些都是数码视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实例。

张建设:你把数码视讯定位为技术型公司,研发经费必定占据公司运营费用很高的比例,你如何用“艰苦朴素”来要求研发人员?

郑海涛:我们创业时只有100万元资金,当时很多同行认为用这点资金无法把广播设备做好,那时候我们尤其需要艰苦朴素的作风。成立公司之初,所有员工都没有工资,能拿到的也只是很少的生活费。研发过程中需要测试设备,为了省钱,大家都从家里把录像机、电视机拿过来用。测试产品所用的专业仪器一台就要几十万元,我们就靠租借来渡过难关。每次测试前都要准备得特别充分,因为设备的租金一天就要几千元,当时很多公司完成同样的测试工作需要半个月时间,我们只需要3天。

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历史上也被多次验证,越艰苦的文化培养出的团队越有战斗力,即使我们目前资金状况非常好,但也要求所有员工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研发一个项目,别人用1000万元我们用200万元,别人用200人我们只用20人,这是公司一直沿袭下来的文化和传统。

张建设:我们注意到,数码视讯在广电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提出了“中国智造”的概念,你的设想是什么?

郑海涛:真正的高新技术一定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利的,中国最需要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最核心的竞争力是研发和设计能力。中国制造应该过渡到“中国智造”,拥有了核心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更有竞争力,才能成功走向国际。中国需要有一批带动国内企业走向国际的龙头企业。

从自身来讲,在国内市场,数码视讯已经超越了国外品牌,连续6年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我们从前年开始开拓海外市场,现在产品已经进入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同行中享有盛誉。

张建设: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又是如何验证的?

郑海涛:2000年公司刚成立时,公司全部是研发人员。在此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公司的资金全都投在研发上。20017月,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编解码产品并拿到了入网证。在此之后,公司的硬件产品从单一的编解码增加到复用器和适配器;2002年扩展到调制器;2003年完成从硬件到软件的拓展;2005年,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数字电视前端全系列产品的企业,并向海外市场拓展;2007年,研发出适用于下一代数字电视产业的相关产品。在今年的CCBN展会上,率先推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产品。这些成就源于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创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智造”。

“中国智造”还有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对整个行业和国家作出了贡献。我曾经讲过,数码视讯可以让广电行业的发展速度提高3倍,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我们的产品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3,原来在100个城市建下一代广播网的资金可以在300个城市建。

在中国广电行业数字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内运营商有很多需求,我们都可以迅速响应,而国外公司是做不到的。国内运营商需要更好的系统支撑更好的业务,与国内企业合作,可以享受到及时优质的服务,而国外企业昂贵的服务费是国内运营商难以长期承受的。更深层的意义是,国内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之间已经越来越脱离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向着更高层次的合作伙伴方向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内优秀的供应商是运营商最好的选择。

要把握好行业节奏

张建设:你提到数码视讯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目前很多数字电视企业转型做端到端,行业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郑海涛: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数字电视行业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企业并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数字电视的本质有两个:第一,它是宣传工具,它的系统一定要求稳定、可靠;第二,它是一个娱乐产业。认清了这两点,便知道这个行业将如何发展。

机顶盒企业转型做端到端是从终端做到前端,这种转型在某些方面是不成功的。而我们是做系列化,一个产品在做到市场占有率居于国内前两名后,然后在其相关联的产品上做延伸,这是在一个产业链上做延伸。我们是走系列化的过程,而有些企业是走转型的过程,两者有本质区别。而且目前有的机顶盒企业利润只有几千万元,应收账款却高达几亿元,沉重的资金压力成为制约某些终端设备厂家发展的因素。同时,终端企业做端到端的转型时存在一个弊端,即做前端到终端会出现封闭系统,出现私有协议,这样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其节奏,广电行业中也有一批企业没有把握好节奏,过早地倒掉了,我们也深感惋惜。我认为,行业节奏把握得好,就既能赢利又能快速发展。数码视讯现金流一直非常好,买了北京盈创动力几千平方米的写字楼后,又买了一万多平方米的独栋数码视讯大厦,去年又达成了在北京顺义建设数字电视产业园的协议。只有看清行业的本质才能正确发展,不一定要做第一个,关键是要把握好行业节奏。

数码视讯与其他公司不一样,公司运营除了市场、研发、管理和人力资源外,还有战略合作和资本运营。目前,歌华网络、电广传媒两家国内最具竞争实力的网络公司都是我们的股东,他们最清楚用户的需求和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我们之间的合作可以迅速地把需求转化成产品和方案,避免了企业闭门造车,并且可以适时地推出产品,快速占领行业制高点,这是公司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我们与一些有实力的运营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杭州华数等,形成了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中间件成熟是增值业务关键

张建设:双向时代的来临,数字电视必然要采用中间件才能开展增值业务,针对目前标准的不统一,你能否从中间件目前的现状来谈谈如何让运营商、终端企业、设备商、SP共同参与,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共赢?

郑海涛:目前中间件技术路线有两种:一种是以浏览器为引擎,优点是做得快,应用开发门槛低;缺点是兼容性和标准性很差,具有封闭性,这意味着运营商开发任何功能,都需要中间件厂商的首肯,这在国际范围内也没有成功先例。

另一种是以JAVA为引擎,优点是有成熟的国际标准(MHP)和即将颁布的中国标准遵循,在行业中已经有了丰富的应用。JAVA是一种高级语言,尤其适合网络编程,终端图形表现效果丰富、逼真,缺点是应用开发门槛高、效率低。

数码视讯的中间件采用双引擎设计,以JAVA和浏览器两个引擎为核心,两个引擎是并列关系,而且可以互相调用。我们走的是标准这条路,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标准性和公开性,只有这样,众多的机顶盒企业、游戏企业才能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多方合作和共赢。运营商也不会局限于一家供应商,以至于在未来发展业务时受到制约。目前许多成熟的游戏公司、广告公司并不清楚数字电视行业,我们把平台公开给他们使用,同时和运营商联合推广。从长远角度来看,可以吸纳更多的增值业务,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间件的优点是实现了软硬件的分离,在加载多种业务的同时机顶盒不需要升级。只有先建立方便快捷的加载平台,然后随着增值业务的不断更新,总有某些业务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这点上,有很多其他行业的经验可以借鉴,互联网和手机的增值业务赢利模式也是在摸索了很多年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只有创建一个方便的平台,通过多种业务去试验,去让市场检验,才能出现真正令用户满意、运营商赚钱的业务。所以,建立一个标准开放的平台是当务之急。

要实现广电行业增值业务的繁荣,技术路线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开放的心态更重要。只有一个公司做增值业务,这个行业是很难繁荣的,只有把更多做增值业务的公司引进来,广电产业才能繁荣。

张建设:有线电视整体转换之后接下来是开展增值业务,数码视讯也在做一些增值业务,但现在苦于没有杀手级的应用。行业中有人认为,数字电视业务目前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你怎么看?

郑海涛:这也是时机问题:其一,增值业务还没有到开展的成熟时机,目前行业成熟的模式还是整体转换、还是基于单向网的数字电视业务。之所以没有很成功的增值业务,是因为这些业务还只能在单向网上运营,好的增值业务必然是基于双向网络的。其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有几个关键平台还没建立起来,基础性的东西也没有建立起来,比如支付功能不能实现在线支付等。

另外,中间件还没有成规模。在互联网上,增值业务是基于视窗操作系统(中间件)的,用户只需要下载软件就能享受到新的业务。而广播电视没有中间件,机顶盒实现新的业务必须进行终端升级。运营商想要上一个业务,就涉及六七家机顶盒的软件要改,改完还需要升级,这种情况是不适合开展增值业务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间件,增值业务都是空谈。我认为,中间件、支付问题和双向网建设没解决好,谈增值业务为时过早。

现在广播电视的平台不是运营平台,只是播出平台。中间件的应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运营商的共识,不上中间件开展增值业务是不可能的,同时还需要支付手段的完善以及安全认证平台的建立,这些关键点没有解决好,就没法大规模运营增值业务。因此,数码视讯做增值业务,一定是和这些关键点同时做,否则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了。

张建设:数码视讯的主营产品为CA、硬件、中间件、增值业务,在有线、地面、卫星、CMMBIPTV5大市场,数码视讯未来是否有新的投资,投资的侧重点在哪?

郑海涛:我们在数字电视行业是比较专注的,我认为这个行业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过去的一年也是数码视讯的收获年,我们的数字电视硬件前端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连续6年保持第一;我们在CAS市场的覆盖率已经跃居第一位,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大规模发卡已突破1500万张,在国内10大整合省网全面应用。公司现在是国内第一家CMMB全平台提供商。

数字电视行业是真正的朝阳行业,国内数字电视用户数只开发了30%,还有70%的市场空间。除了有线数字电视外,还有地面、卫星、手机电视,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此外,全球数字化程度只有约20%,还有约80%的空白市场等待开发,数码视讯在海外将投入更多的力量。目前行业还普遍面临单向网向双向网发展的问题,我们会在双向网改造中继续推出新的产品。

记者感言

郑海涛印象

听说郑海涛已经很久了。3年前,就有一些媒体集中报道了其拎着小包南下打工和开着富康车回京创业的经历。前不久郑海涛获得了“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的称号,而刚刚创业9年的数码视讯又举起了“中国智造”的大旗。恰逢创业板推出之际,本报记者对郑海涛进行了专访。

经过了中兴通讯“三年技术、三年市场”的历练之后,郑海涛毅然回到北京,回到与母校一脉相承的清华创业园。此时,不变的是创业的信念和激情,平添的是中兴自主创新、海外扩张的魄力和耐力,以及中兴、华为管理层“耐得住寂寞”的作风和品格。9年之后,事业初成,面对记者的提问,郑海涛多次表达了对“中国智造”理念的笃信。落户清华创业园,是因为师恩;耐得住寂寞的管理风格,是因为中兴的历练;而践行“中国智造”,则体现着成长型企业独特的情结。

郑海涛创业之初,内无雄厚资本,外有生存压力。从数字电视硬件到软件及系统提供商,从不足100平方米的办公环境到1万多平方米的独栋办公大楼,从数字电视产品供应商到数字电视产业园……一路风雨,9载耕耘,数码视讯伴随着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而崛起。郑海涛的总结只是淡淡的一句话:回归数字电视产业的本质,把握好市场发展的节奏。认识到数字电视产业首先是宣传工具,郑海涛坚持“产品就是人品”的质量理念,把稳定、可靠作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基本要求,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认识到数字电视产业同样是娱乐产业,数码视讯确立了“让每个人享受数字生活”的公司愿景。正是基于对市场发展节奏的准确把握,数码视讯从来不轻谈“业务转型”,而是致力于产品的系列化,致力于产品和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延伸。

采访归来,记者深深地感受到,感恩让郑海涛坚持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技术创新路线。数码视讯在参与标准制定、加强品牌建设的同时,坚持产品系列化这个主线。“中国智造”让郑海涛的团队坚持着“艰苦朴素、团结一致、不断创新、永远创业”的工作作风,投身于数字电视这个朝阳行业,经营着数码视讯这家科技型、成长型企业。(范蓉 整理)

转自 中国电子报 2009年5月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