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鹏宇:这里有我成长成才的沃土

2009-05-20 |

陈鹏宇,1982年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0级本科。

前不久,汕头警备区某海防团硕士干部陈鹏宇研制的车辆可视化动态管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至此,毕业刚两年的陈鹏宇,便取得科研成果10余项。

陈鹏宇成功的奥秘在哪里?记者为此在该部进行了一番探寻。有人说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毕业、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他,是科研“奇才”;他自己则以亲身经历说明,创新人才要快速起跳,离不开坚实的平台。

20076月,这个警备区列装了一套新型通信装备,第一次实装操作就出了故障。此后一段时间,新装备成了摆设,没人敢碰。鉴于此,警备区决定研发一套新装备仿真训练软件。由谁来研制?有人推荐3月初刚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陈鹏宇。

此举一出,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他初出茅庐,连新装备都没摸过,行吗?”

面对众人的议论,陈鹏宇也显得底气不足。是另谋高手还是鼓劲打气?司令员徐红使用了“激将法”:“自古英雄出少年,搞科研哪能不冒风险?你要真没那个金刚钻,我就换将;否则就大胆干,我给你撑腰。成功了,功劳算你的;失败了,我来承担责任!”

陈鹏宇觉得不能让人把自己看扁了,决定大干一场。科研攻关得到了领导和机关的鼎力扶持:没有科研资金,警备区拿出两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人手不够,就筛选了3名科班出身的干部加盟……士为知己者死。陈鹏宇带领3名同志苦战3个月,终于大功告成,操作手在电脑上就能模拟“实装训练”,赶跑了新装备训练的拦路虎。

“幼苗初长时期,需要更好的沃土和阳光雨露。党委就是要为更多的创新幼苗提供呵护。”循着警备区政委刘嘉的这一思路,该部党委设立了创新基金,并且明确提出:对于官兵搞科研,起步阶段要重点扶持,要善待失败和挫折,让更多的创新人才更早起跳。

陈鹏宇牛刀小试,让更多的人眼前一亮。有个部门提出把他调进警备区机关重点培养。就在这时,他却出乎意料地向上级递交了一份申请,要求到基层连队任职。

陈鹏宇的举动,又一次引发了一片议论声:“好不容易发现一个人才,不在机关搞科研,放到基层,实在是资源浪费。”不过,警备区领导的意见却出乎意料的统一:搞科研需要了解基层,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发现基层最需要的课题。

于是,陈鹏宇走马上任某海防连指导员。在基层摸爬滚打的日子里,他潜心观察、认真思考,针对基层训练、管理、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需求,相继开发出了军事训练统计分析系统等一系列软件,成为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得力工具。

随着成果增多、名气渐大,不少亲友劝陈鹏宇另择高枝,为他牵线搭桥。他却始终不为所动:“领导和战友们这样对我,我怎么能三心二意呢?这里,有我成长成才的沃土啊!”(刘谦 杨小刚)

转自 解放军报 2009年5月2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