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在北京会议中心,我主持的“973计划”专家顾问组会议上,周光召先生作了关于“973计划”任务的总结讲话。讲话刚刚结束,先生突发脑出血,昏倒在我身旁。虽然及时送往医院,但经过3次大出血和2次大手术,他再也没能康复过来,再也不能回到他热爱并奋斗一生的科学事业上来。每每想起这一幕,我内心总是百感交集,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光召先生把他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科学,为我国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居功至伟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物理学家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5月15日在北京举行。当天正值周光召院士90华诞,诺....
周光召听闻苏联突然撤走所有在华专家后向国内打报告,要求立刻回国
周光召(右二)在杜布纳研究所周光召不仅是我国科技领军人物,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情感的爱国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合同,撤走技术专家,中国正在紧张推进的原子弹事业面临着巨大困难。中央决定,派自己的优秀科学家参与原子弹计划。1960年底,前往苏联访问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来到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简称杜布纳研究所),和那里的中国科学家进...
清华大学老学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周光召同志因病于8月17日逝世。9月2日,清华大学理学院在主楼接待厅举行周光召先生追思会,深切缅怀他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追念和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追思会现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徐冠华院士,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院士、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中国...
8月23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云层低垂、气压沉重,空气似乎凝固了。早上8点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大礼堂前陆续排起了长队,送别他们的好友、领导、恩师、偶像——周光召。在这些人中,有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者,有受周光召提携和帮助过的科技界中流砥柱,也有与周光召虽未谋面却早已被其感召的年轻人。在等待告别的一个小时里,老人们追忆着周光召的贡献、细述着与他相处的故事,年轻人则侧耳倾听、字字入心。9点半,周光召...
2024年5月15日,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70周年暨95华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理论物理所)联合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举办了“周光召先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研讨会”。周光召的同事、朋友、学生等共聚一堂,畅谈周光召严谨唯实、爱国奉献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周光召先生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理论物理所所长周善贵说,周光召的科学思想不仅深刻影响...
2022年11月18日晚,中国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本次大会公布了首批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赵凯华、陈佳洱、王乃彦、甘子钊、杨国桢、杜祥琬、赵光达、郑志鹏、赵忠贤等10位物理学名家获此殊荣。其中,周光召为清华大学杰出校友。10位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周光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84—1988年任清华大学...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是位传奇人物。在苏联留学时,28岁的他指出了苏联专家的错误,最先提出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