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杨勃:希望保持住豆瓣的纯粹

2009-09-24 |

豆瓣网创始人、CEO杨勃(清华大学物理系1985级本科)

  最近有一件事让豆瓣网上下都很兴奋,著名乐队Linkin Park选择豆瓣作为自己在中国的窗口,在上面的音乐人频道安了一个自己的家。夏末集体去上海看LP演唱会,成了豆瓣规模最大的同城活动之一。LP是目前为止,音乐人频道最大的腕儿。

  豆瓣网,被称为是中国都市青年的集散地,可创始人杨勃却一口否认了它的“小众”:“我们从不认为它小众。”9月中旬,豆瓣网的注册用户就突破1000万了。从写下第一行程序,到今天拥有注册用户1000万,潜水用户则过3000万,杨勃不过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而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分享,“一个人一生中看过的、听过的书、电影、音乐毕竟有限。”毫无疑问,豆瓣网今天是中国文艺青年最大的舞台。

  “我们代表月亮消灭居心不良的乐手”“我立志学好做饭”“那些雷得你风中凌乱地脑残通稿”“其实我不想穿秋裤”“胖子都有颗敏感的心”……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来自哪里?新新人类第一时间回答你:豆瓣!

  对,就是那个目前超有人气的豆瓣网,这些你从未听说过的名字,全是豆友自发成立的小组名,这样的小组一共有几万个。现在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北京,经常会有豆友自发组织的同城活动,读书、看片、旅行……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豆瓣上,寻找自己的同类。因为他需要表达,需要分享。

  分享,是很多人来到豆瓣的原因。这也是杨勃创立豆瓣的初衷。杨勃,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博士,高高大大的他说话永远不紧不慢,和他接触过的人都感觉,他温和,理性,思路清楚,甚至还有点腼腆。豆瓣最初的程序,是2004年,杨勃抱着自己攒的苹果电脑,坐在北京丰联广场的星巴克咖啡厅里,一行一行写出来的。直到今天,他还在写,“这是一种乐趣。”

  少年杨勃的梦想一直是“做科学家”,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也随着当年滚滚留学潮踏上了赴美求学之路。博士毕业,他在IBM工作,职位正是多年的梦想,担任研究磁学的“顾问科学家”。

  没想到,杨勃在这个时候改主意了,“那时的我,可以看到几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回国创业,我也想开始自己的创业。”最初他想做自助旅行网,后来因为爱读书、爱看电影、爱听音乐,希望和人分享共同喜欢的东西,慢慢就有了豆瓣的雏形。

  起名“豆瓣”,当初只是因为家住豆瓣胡同。几年后,杨勃说:“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个名字了。因为上口,好记,带着草根气息。”有一年豆瓣的岁末聚会上,杨勃收到了朋友送来的满满一箱书,每一本都是自己想看的,而这份书单来自于过去一年,自己作为豆友“阿北”,在豆瓣网上所列的“想看的书”。创业者阿北的理想就是有一天,大家去商店里买东西时,人人都拿着一张列着豆瓣网所推荐商品的清单。

  豆瓣不是常规意义上的门户网站,是一个集合书、电影、音乐、博客、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大众评论和推荐网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豆瓣就是文化产品的“维基百科”,没有编辑,一切都基于用户,因此也可以说是借助文化元素把人们组织起来的社区。而它又不等同于眼下热火朝天的SNS交友网站。杨勃说,“豆瓣更纯粹些,而且我们希望保持住这份纯粹。”这份坚持,让豆瓣的文化符号日益清晰起来,也让它始终有种挥之不去的文艺气质。

  如今,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曾经想都没想过的数字终于要来了,但杨勃却没有了当初为十几个、十几个用户的增加而兴奋不已的状态,“我们的说法叫搭舞台,搭舞台让所有人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有的看、有的表演,但是我们自己不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也不是导演,是搭这个舞台的匠人而已。”

  杨勃也有交友网站的ID,也会偷个菜、种朵花儿。但是对比交友网站,他更清楚地知道,豆瓣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每当各地音乐节上飘起“豆瓣”绿色的旗帜,你就会发觉豆瓣的力量真是不小。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唱片公司找到豆瓣,希望做宣传,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豆瓣,希望找到同类。看演出、读书会、快闪……豆瓣已在不经意间从一个文艺网站向城市生活类网站迈进,上豆瓣,成了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

65岁的老人也来豆瓣玩,他说自己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个

  记者: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了,现在觉得豆瓣还是一个特定族群的小众网站吗?

  杨勃:我从来没有觉得豆瓣是个小众网站,经常来豆瓣的人早就过1000万了。现在我们每个月有3000万人来,这么大规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过1000万也挺自然的。没有什么太特别的,也没打算庆祝。

  记者:规模到了这个阶段,跟当时几万人时相比,你对网站的设想和目标发生变化了吗?

  杨勃:没有大的变化,还是继续保持对文化的关注。现在来豆瓣的人会更多样,年龄层次也拉得很大,90后的人也来,结果我们发现用户中60岁以上的人也挺多的,退休的学校老师,他们也会来查一些东西或者电影。

  记者:你怎么知道?

  杨勃:有朋友说他们的爸爸妈妈在豆瓣上,第三方抽样数据发现,65岁那个年龄段的用户群在豆瓣用户里边的比例,比65岁在整个网民中的比例要高。最近又碰到几个老粉丝,发现他们中有人常年在豆瓣,说“我是沉默的大多数中间的一个”。人群更多样,豆友的兴趣也慢慢从文化扩散出去,谈论衣食住行的人数,已经超过谈文化的群体。

  记者:豆瓣上有很多名字特别有意思的小组,你研究过那些人吗?

  杨勃:用户在上面如果非常一致的话,他们就用这种方式来互动。很多人加入一些名字特别奇怪的小组,我觉得也可能是在描述自己,给自己个人空间里加一些标签,至于那个小组里真有多少人在讨论事情,这也不一定。

  我们没有去拉林肯公园来注册,他觉得你有价值,就会找到你

  记者:越来越多的音乐人选择加入豆瓣的“音乐人”频道,这是今年的重点吗?

  杨勃:两个原因吧,一是我们在补课,之前豆瓣音乐比较弱;另一个原因是音乐平时有社区性,独立音乐社区性非常强。豆瓣音乐人有两个基础,一个是豆瓣音乐,还有一个是各个艺人的歌迷的小组,有这两个基础,我们才敢做“音乐人”频道,它不是一夜之间平白地就产生了。

  记者:之前有个17岁的高中生诶姆在豆瓣很火,你听了吗?

  杨勃:我听了。他很可爱,但我听不懂潮州话。特破的吉他,录音设备也不好,最逗的是他的自我介绍,真的很有意思。

  记者:你怎么发现他的?

  杨勃:他在用户那边非常受欢迎,浮出水面,在音乐人排行榜上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永远是后知后觉。这样很好,这就对了,就应该是这样的。

  记者:林肯公园是怎么找到你们的?

  杨勃:他们做摇滚音乐的,会看在中国摇滚音乐最大的社区或者最大的平台是什么,就找到了豆瓣,很简单。

  记者:这算不算是一个信号?更多的音乐人会加入到豆瓣?

  杨勃:我觉得会,但这个一直都不是我们去拉音乐人,如果他们觉得这个平台有价值他们自己会来。张悬、陈珊妮、林一峰……他们都是自己来的。更多的主流音乐人来豆瓣,我们当然欢迎,这需要他们认识到除了传统的传播途径以外,还有一些平台其实非常有价值,它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乐迷的想法。

  记者:你自己听谁的比较多?

  杨勃:我挺喜欢张震岳的,而且我是在豆瓣上发现他的。

  记者:听说现在已经推出了电台?这和普通电台有什么区别?

  杨勃:现在在内测,很快会公开。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个性化的音乐电台,每个人听到的都不一样,它会根据你的兴趣,只放符合你口味的音乐,没有DJ,没有对话,就是音乐。打开就开始放音乐,听到不喜欢的就可以跳过去,你喜欢的可以按一个按纽说我喜欢它,这个时候这个信息会被系统知道,所以豆瓣电台越来越朝你个人的喜好发展。它就是一个傻瓜电台,希望它放的东西是你永远喜欢的,不但是你知道的你喜欢的,还包括你不知道的你也会喜欢的。

  记者:曲库是预先在网上找好的?

  杨勃:我们跟唱片公司这方面会有协议,我们准备了3年,10万首歌。

  记者:为什么花那么大精力做这个?

  杨勃:其实,豆瓣做什么事情很少被我自己的兴趣左右,因为用户需要,你要看他们想要什么。

  张震岳的歌我就是在豆瓣上发现的,它也影响了我的生活

  记者:你每天的豆瓣生活是什么样的?

  杨勃:我先看首页,看有没有人回复我的推荐,然后再去友邻,看我的豆瓣朋友他们都干了些什么,这个是最多的。我差不多每周都会看电影,所以电影和书的频道也会经常看。

  记者:豆瓣也影响了你的生活?

  杨勃:那肯定是,比如说张震岳我是在豆瓣上发现的,还有自己看的书、电影,听的音乐都是在豆瓣上发现的。我个人朋友圈子,因为做这个网站,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前不在互联网这个行业,现在我经常打交道的大多数人都是我以前不认识的。

  记者:你觉得上豆瓣的人是因为无聊吗?

  杨勃:也不是,各种原因。豆瓣网友最关注现实生活,书、电影那些都是,现在群组里讨论的衣食住行话题都是现实生活里的。我们希望这个网站对你线下生活是有帮助的,而不是帮你在网上消磨时间,这是我们一贯关注的,所以“同城”会出来。

  不会移植开心农场,但要把豆瓣做到手机上

  记者:现在交友网站很火,对你有启发吗?

  杨勃:这个是有的,不过更多的不是启发,我觉得SNS像一面镜子,对照它,我们更清楚知道我们的定位是什么。豆瓣还是以内容为中心,就是说更多关注内容。

  记者:想过把交友网站上那样的组件搬到豆瓣吗?

  杨勃:豆瓣网站上可能不会,但是我们有别的想法。也会有豆瓣之外别的项目。我们想让豆瓣再单纯一点、纯粹一点,更多是关注内容的东西。

  记者:除了音乐频道,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杨勃:接下来想把豆瓣做到手机上去,用手机上网,因为越来越多人在手机上看豆瓣。

  记者:你希望豆瓣接下来的一两年内成为什么样的网站?

  杨勃:之前几年,我们已经打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它有很多地方还是不方便或者内容还不够丰富的话,我们需要继续做,想让更多特别普通的用户也能用起来,让它更加丰富。希望它不光是一个比较炫、比较酷的网站,它就应该是你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韩莹 撰文)

转自 精品购物指南 2009年9月2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