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陈国诚(1991,土木) 陈国诚,海南黎族人,1991年毕业于我校土木系,现任海南省五指山市副市长,海南省政协委员,民主建国会海南省委常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周光召(右二)在杜布纳研究所周光召不仅是我国科技领军人物,更是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情感的爱国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合同,撤走技术专家,中国正在紧张推进的原子弹事业面临着巨大困难。中央决定,派自己的优秀科学家参与原子弹计划。1960年底,前往苏联访问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来到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以下简称杜布纳研究所),和那里的中国科学家进...
众所周知,科研是一份没有上下班,几乎全天候头脑在线的工作,对于需要整天泡实验室的科研人而言,想工作之余管管老人孩子更是分身乏术,因此诸多优秀的女博士不得不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退出学术道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陈婷也曾遭遇这些困境,但她最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研究成果。她觉得,科研虽然很忙很累,但还是一个适合女性从事的职业。她是怎么处理科研和生活中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难题的,又有何...
因病失明,上课时要用磁铁辅助定位板书……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盲人教授富明慧,二十年如一日坚守科研与教学一线,用知识照亮他人。前不久,富明慧与同事胡玲玲共同完成的“拉胀材料的力学行为机理和增强机制”项目,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何醉心科研?富明慧的答案是他的“两颗心”:好奇心和好胜心。享受追寻答案的过程拉胀材料...
“我可能一辈子才带过十几个博士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翟荟就是其中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古香古色的科学馆,在美丽的清华园里更显庄严朴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荟的办公室就在科学馆的三层,杨振宁的办公室在二层,一层是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曾经工作的地方。在系列纪录片《大先生杨振宁》中,由于翟荟的办公室更为“简朴”,便被“征”为...
浩瀚星河中,有一颗国际编号为218914号的小行星名为“唐敖庆星”。这是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2020年1月9日批准,为表彰唐敖庆在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命名的小行星。1950年,在美国一位化学泰斗家中,一场师生间的长谈正在展开——导师哈尔福德说:“我对贵国目前的落后情况确信不疑。你若回到那里,继续从事科学研究是相当困难的。”“虽然我的祖国满目疮痍,但一个爱国者是不会嫌弃祖国的。”学生答道。回到祖...
今年5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林峰教授课题组创制了一种基于非金属铵离子存储的新型水系电池,并在材料化学领域顶刊德国化学学会Angewandte Chemie Int. Ed.上发表相关论文。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科研故事……胡林峰,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2010年于日本筑波大学/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就职于东南大学。主要从事多价金属离子的输运机制及高安全性储能...
成熟期的蒲公英种子,会随风飘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落地生根。如果将这些种子换成微型传感器会有怎样的有趣应用呢?2021年9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厉侃(2010级航院)与美国西北大学约翰·A·罗杰斯(John A.Rogers)、黄永刚课题组等多所科研机构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仿风传种子三维微电子飞行器相关论文,在《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作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厉侃告诉记者,这一成果以风传种...
“那时觉得自己还算优秀,从小到大总得第一,又考上了北师大、读了清华的博士,从没想过以后会去当一个中学老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和渊笑着回忆起彼时那个骄傲的自己。如今,从对“自我”重新定义之后,她在中学教育的实践里找到了真正的满足与内心的坚定。和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全国十三五规划基金课题主持人,《生物学通报》编委。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