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一:
(一)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文从字顺,情真意切,把吴达志和他的艺术才华、
功底全写出来了了。
(二)你的文章我看了三遍,做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标点符号的运用问题较大。
(三)文字方面,有错别字,估计大半是拼写的问题,我能够改的就改了。
(四)也有文气不够贯通的地方,我有增有删。
(五)你一定要把我的改文和你的原文仔细对照看一遍,我改的不一定恰当, 特
别是引文部分,是不应该随便改动的。
(六)问好,问你老伴好。 景山 2013.4.9
我心中的碑

傅一
题目是《我心中的碑》,其实主要是介绍达达(吴达志)和毛毛(毛承颖)两位教授对台湾女画家华之宁的三副画的评述。此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2005年的春天,之宁从美国给我寄来她的画册,一共四本,信中说让我转送给吴教授两本。我不懂画,尤其她是将墨汁往画布上泼,让墨汁自然流动,然后她再作画,是她心灵中想象的意境。我将四本画都寄到达达家,请他们挑选后再给我。同时,出于对能够欣赏画家的画,看懂她的画,我请达达和毛毛能够做些诠释。
后来,我收到达达和毛毛的信,她们说:“寄上稿件,请修改,指正。另:我们不会用电脑,无法从网上传给华之宁,请你代劳,谢谢。目前,你身体欠佳,请千万先别忙此事。”那是2005年4月15号的信。后来,又接毛毛信,她说:“近一个月,一直忙于达志住院,动手术,迟至今日始寄出达志简介,这份材料是华之宁要的,很抱歉。……”
看了他们的信,心里很内疚,发黄的稿纸上,是达达颤抖的墨迹,又看看毛毛的信,心里愈发不安。毛毛年轻时心脏不好,达达帕金森多年了,又受结肠癌折磨,他们却写下5000多字的《读华之宁的画》。
下面是达达和毛毛合作写的文章,为了不失原作的风格,我只能择要抄录于下:
读华之宁的画
台湾女画家华之宁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表现手法丰富,以下谨将
她的三幅风格各异的作品——《磅礴》、《落晖崖畔》、《还我河山》,作一鉴赏。
(一)
《磅礴》是雄浑简约的风景画。作品雄浑苍劲,威伟壮阔,别具境界。这幅
画以黑色为主要色调。开笔姿肆汪洋,洒墨淋漓酣畅,笔力强劲,墨气氤氲地描
绘大块,层层浓郁的乌云在湖边湖上,犹如天马行空,万马奔腾,铺天盖地,滚
滚而来。画家采用简括奔放的画法,使用黑色横涂纵抹,层层厚积,苍茫雄浑地
描写了乌云纵横驰骋,恢宏奇肆的磅礴气势和艺术形象,……画家使墨与水相互
渗透,使干湿浓淡并兼,注意黑白虚实对比,明暗层次,运用轻重缓急,粗细正
侧的笔法;跌宕起伏变化,造成乌云千姿万状的不同形态……
《磅礴》亦很具意境之美。画家立意高远,追求雄奇意境的创造。绘画穷形极象,境界恢宏,创造了天地无人,黑云衔猛雨,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气氛。意境苍茫遒劲,冷寂而高昂,广阔而深邃,概括寓意,以有形之极表达无形之极,哲理深邃,耐人寻味。

(二)
《落晖崖畔》是一幅细密精致,具有错彩镂金之美的作品。它描绘夕阳徐下,
晚霞落晖,天宇方沐中崖畔的一角。画家运用逆光,绘出落晖铺入碧澄如镜的湖
水,崖体、崖峰及崖花的倒影分外眼明。……湖光水色精华浏亮,苍翠飘渺,倒
影清冷潋滟,秀拙相生与绮丽斑斓雄秀奇逸的夕岚山光交相映融。湖光山色“清
波渺渺,日晖晖”,生动空灵,华彩奇丽……充满诗情。
…… …… ……
这幅画取材于大自然,而又升华了自然美,透露出山湖灵秀之气,呈现出错
彩镂金之美,创造出深远静溢、明丽动人、超凡脱俗的意境,回荡着东方的古远、
超逸、婉雅、清新与典丽,令人陶然神往,不觉自醉。

(三)
《还我河山!》是画家的现代派绘画。这幅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别具时代精神。她把现代派图案的形式美的法则与中国画的绘画理论糅合起来,独特地体现爱国情怀。
……这是一幅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结合的作品。从中可以体味到画家对祖国
情意之醇厚,……以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融和,情真意切而产生动人心弦的艺
术魅力。
画家寄情乡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整幅画面
山高水长,洲渚掩映,呈现得和谐、明亮、生意葱茏。俯视画面,其山川大地之
美都能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神情中绝妙地传出。画家如此处理,可谓
外淡内丰,似枯实腴,更加深了画家的主题与画意。
画家将具有大好河山的有机整体的版图,在画面上却以人为分割的形式出现。
全幅画面由大块陆地的几何图形与被分割出去的一角几块破碎的几何图形交叉组成,隔海相望。画家处理这种被切割的形式极为精妙,极为动人。不是简单呈现一刀切的形式,而是使画面呈现为脱而不离,离而不脱的形式,是以大陆块思念怀恋在汪洋中被切割的出去的一方,极要拥抱,极要其归还;而被切割出去的板块也以极具向心力的方式呈现。这种画块的动势所产生的动感,不仅活跃了几何图形的平
板,而且这一委婉曲笔如画龙点睛,顿使全画的画意神韵飞腾,极具动人的力
量。……乡愁、忧患、愤慨、盼望……皆深蕴其中。画家这种安排,为抒情铺平
垫底,使画情得到升华,令观者产生无穷的回溯、遐想与渴望,“还我河山!”,
呼之欲出。
达达和毛毛的这篇文章洋洋五千多字,我读他们这篇文章时,很多地方不懂,只是挑了我能懂的一点摘抄下来,可能很多重要的地方,因为我不懂而漏摘抄了。
这是2005年4月15号达达写的,可能他口述,毛毛写的,因为达达手发抖,写字很困难了。但是他们看华之宁的画,看得那么仔细,认真,想得那么深远,有分析,有联想,有赞誉而又不失画家的意境。如果达达和华之宁现在能和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画,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画,该多好呀!可惜当时我没有看,一放就是八年。达达去年无声地长眠了,之宁不知现在何方,只记得几年前,我收到她的电子邮件,她说:一涵去天国了。我曾经回过邮件,希望她节哀,以后我们再没有联系。去年达达走,我给她发了邮件,没有回复。真不知道她在哪里,但愿她能像给我信中所说:“……吴老师竟认真地为我作了极致的画评,我常说画家记载灵与质的实在,评画家却为画家定位,并把理论为画家们剖析了直觉的经验,点列了精要,使我更要作画。但愿把新与旧在国画史上,有点贡献,才值得此生。我是否能将吴老师的画评用在将来博物馆为我出版的画册上,我将如何录吴老师的简介以免误导……” 这封信是2005年4月30号写的。她在另一封信中写道:“寄上画册两本留念,请转赠吴教授指教。我想请他写篇介绍文章,2005年9月无锡博物馆邀请我开回顾展并作为永久收藏的作品,这是这次展览后签约协议的,我很觉“honour”,这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达达和毛毛两个病人,老人,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写下他们对之宁的画评,我确实不知道,现在只有毛毛还记得吧!达达离我们而去已经大半年了,我总觉得他没有远去,他的魂抚着毛毛,毛毛健在,达达就在,他们两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位一体的结合。
愿达达在天之灵安息,愿毛毛健康,快乐,安度晚年。他们两人还是我心中的碑。